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佛教中國佛教心性論研究

中國佛教心性論研究

中國佛教心性論研究

定 價:¥40.00

作 者: 楊維中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叢編項: 覺群佛學(xué)博士文庫
標(biāo) 簽: 佛教

ISBN: 9787801238979 出版時間: 2007-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32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心性論”是中國哲學(xué)最重要的“哲學(xué)問題”,中國古代儒、道、佛三家都有豐富的心性思想,而又以佛教心性思想最先成熟,儒家、道教正是在佛教心性論的影響之下,完善了自己的心性論思想。然而,近年來的儒學(xué)研究無論在傳統(tǒng)心性思想的整理方面,還是在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方面,都走在了佛教研究的前面。這不能不說是佛教研究中的一個缺憾。此部論著則可以算作這一方面的積極嘗試。

作者簡介

  楊維中,男,陜西省千陽縣人,1966年8月生。哲學(xué)博士,現(xiàn)為南京大學(xué)哲學(xué)系(宗教學(xué)系)教授。主要研究領(lǐng)域是中國佛學(xué)、佛教史、儒道佛哲學(xué)比較研究等。主要著作有《心性與佛性》、《新譯佛國記》、《新譯華嚴(yán)經(jīng)入法界品》、《新譯華嚴(yán)經(jīng)十地品》、《經(jīng)典詮釋與中國佛學(xué)》、《唯識無境:佛教唯識觀》、《中國唯識宗通史》等。發(fā)表《天人之辨的倫理意蘊》、《孝道與現(xiàn)代家庭倫理》、《唐初三階教大德惠恭行歷及其佛學(xué)思想》、《論的真?zhèn)沃疇幖捌浞饘W(xué)思想》等四十余篇學(xué)術(shù)論文。

圖書目錄

總序
引論:“心”、“性”與“心性問題”
第一章  中國佛教心性論的形成背景
  第一節(jié)  印度佛教心性論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由無我論到實相論
    二、心性本凈與心性本不凈
    三、如來藏義與阿賴耶識
  第二節(jié)  儒家學(xué)說的心學(xué)傳統(tǒng)
    一、先秦心、性范疇的歷史形成  
    二、性善論與性惡論
    三、盡心知性與心知“道”論
  第三節(jié)  道家、玄學(xué)與般若中觀
    一、道家道體論與玄學(xué)本體論
    二、格義生解與六家七宗
    三、《肇論》與玄佛互釋
    四、法性·法身·涅槃
第二章  本凈與本覺
  第一節(jié)  當(dāng)現(xiàn)二常與南北兩道
    一、理體與頓悟
    二、本體與修為
    三、本凈與本不凈
第二節(jié)  真識與妄識
    一、阿黎耶識與阿摩羅識
    二、真心與妄心
    三、理體與心體
  第三節(jié)  一心二門與本凈本覺
    一、一心·二門·三大
    二、本覺與本不覺
    三、真如無明互熏與體用合一
第三章  理體與心體
  第一節(jié)  ?超四句與中道佛性
    一、諸法實相與名言戲論
    二、理超四句與四種四句
    三、四重二諦與中道佛性
  第二節(jié)  一念心與性具善惡
    一、一心與一念無明法性心
    二、善惡釋義與三因互具
    三、染凈不二與理毒性惡
  第三節(jié)  心意識與離言真如
    一、心體與心意識
    二、離言真如與四重二諦
    三、三性與相名五法
  第四節(jié)  自性清凈圓明體與真妄交徹
    一、一心與自性清凈圓明體
    二、真妄交徹與性具善惡
    三、心體心用與迷染悟凈
  第五節(jié)  本寂真心與本覺自心
    一、本寂真心與守本歸真
    二、自心本體與“三無”之旨
    三、空寂之知與性在作用
第四章  生佛與佛性
  第一節(jié)  識體理體與生佛兩界
    一、種姓與種子
    二、佛性與無漏種子
    三、識體理體與一分無性
  第二節(jié)  生佛互具與無情有性
    一、生佛互具與三法無差
    二、十界互具與一念十界
    三、真如遍在與無情有性
  第三節(jié)  五教佛性與即生即佛
    一、五教佛性與心性本體
    二、因果圓融與即生即佛
    三、海印三昧與華嚴(yán)境界
  第四節(jié)  無心合道與即心即佛
    一、即事而真與無心合道
    二、無情無性與無情說法
    三、即心即佛與非心非佛
第五章  唯心與唯識
  第一節(jié)  一念三千與三諦圓融
    一、性具實相與一念三千
    二、色心不二與內(nèi)外不二
    三、一心三觀與三諦圓融
  第二節(jié)  心意識與唯識無境
    一、三能變與名言熏習(xí)
    二、四分與三類境
    三、唯識無境與唯識九難
  第三節(jié)  一真法界與法界圓融
    一、三性同異與染凈緣起
    二、四種法界與法?圓融
    三、相即相入與唯心回轉(zhuǎn)
第六章  心性與解脫
  第一節(jié)  止觀并重與妄盡還源
    一、貪欲即道與止觀雙修
    二、妄盡還源與華嚴(yán)三昧
    三、妄心觀與真心觀
  第二節(jié)  染凈善惡與轉(zhuǎn)識成智
    一、善惡三性與五位百法
    二、轉(zhuǎn)識成智與四緣具足
    三、五重?識與修行五位
  第三節(jié)  頓悟成佛與語境顯性
    一、不立文字與言下便悟
    二、語境顯性與言語機鋒
    三、公案頌古與借言悟禪
第七章  中國佛教心性論的發(fā)展路向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節(jié)  中國佛教心性論范式的歷史形成
    一、一個方法論原則:哲學(xué)詮釋學(xué)
    二、儒家、道家、玄學(xué)對中國佛教心性論的影響
    三、中國佛教心性論范式的歷史形成
  第二節(jié)  中國佛教心性論的四種范式及其比較
    一、天臺宗的性具范式
    二、法相唯識宗的藏識范式
    三、華嚴(yán)宗的性起范式
    四、禪宗的自心范式
    五、中國佛教心性論范式的比較
  第三節(jié)  中國佛教心性論的基本特征
    一、“心性本寂”與“心性本覺”
    二、中國佛教心性論的人本化特征
    三、中國佛教心性論的人心化、倫理化特征
    四、中國佛教心性論的形而上特征
第八章  中國佛教心性論對儒道心性論的影響及其歷史地位
  第一節(jié)  中國佛教心性論對儒學(xué)心性論的影響
    一、中國佛教心性本體論與宋明理學(xué)的道德形而上學(xué)
    二、中國佛教心性論與宋明理學(xué)的人性論
    三、中國佛教心性解脫論與儒家道德修養(yǎng)論
  第二節(jié)  中國佛教心性論對道教心性論的影響
    一、中國佛教心性論與道教心性論的歷史形成
    二、中國佛教心性論與道教道體論
    三、中國佛教心性論與道教道性論
    四、中國佛教心性論與道教內(nèi)丹心性論
  第三節(jié)  中國佛教心性論的歷史地位
    一、中國佛教的反傳統(tǒng)傾向與日本的“批判佛教”
    二、如來藏思想與本覺思想的底蘊
    三、中國佛教心性論的歷史地位
附錄:主要參考資料
    (一)印度佛教典籍
    (二)中國佛教典籍
    (三)研究著作
    (四)研究論文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