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美學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

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

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

定 價:¥65.00

作 者: 于民 主編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復旦博學·文學系列
標 簽: 美學

ISBN: 9787309058451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9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這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是從我國古代典籍中精選而成,內容涵蓋原始至清末,涉及審美藝術的各個領域,共有一百四十位作者(或著述),突出了中國審美意識的特色及其發(fā)展變化的歷史線索。初版至今,為文學及其他相關專業(yè)的師生或研究者所廣泛使用。

作者簡介

  于民,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30年生于河北唐山。1948年夏赴解放區(qū)華北聯(lián)大學習。同年底于平津前線參軍。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在哲學系美學教研室任宗白華先生的助手。1961年參加王朝聞主編的《美學概論》的編寫。主要著作有《春秋前審美觀念的發(fā)展》與《氣化諧和》等書。

圖書目錄

中國古代各歷史時期美學思想發(fā)展概述于民
原始至春秋
《左傳》
一文物昭德
二九功之德皆可歌
三鑄鼎象物
四春秋之稱
五樂以安德
六文以足言
七季札觀樂
八先王之樂所以節(jié)百事
九和與同異
十子產(chǎn)論禮
《國語》
一政象樂,樂從和
二情與文
三樂以風德
四聲一無聽,物一無文
五伍舉論美
《尚書》
一詩言志,歌永言
二玩物喪志
《周易》
一說卦
二系辭上
三系辭下
《老子》
一美與惡
二五色令人目盲
三絕圣棄智
四有與無
五大音、大巧、信言
孔丘
一論樂(讀月)
二論詩
三論文
四美與大
五論樂(讀勒)
戰(zhàn)國
《墨子》
一非樂
二聲樂害政
三不修文采,不為觀樂
四食必常飽然后求美
孟軻
一充實之謂美
二目之于色有同美
三與民同樂故能樂
四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
五浩然之氣
六以意逆志,不以文害辭
七《小弁》之怨
八論知言
九言近指遠
十仁義與樂
十一王者之跡熄而《詩》亡
十二論觀水之術
十三西子蒙不潔
《莊子》
一禮樂文章有失性命之情
二美與大
三自美則不美
四論西施美
五人之所美與鳥獸不同
六厲與西施,道通為一
七黃帝答北門成問《咸池》之樂
八天樂、人樂、至樂
九天籟、地籟、人籟
十梓慶削木為
十一僂者承蜩
十二庖丁解牛
十三北宮奢為衛(wèi)靈公制鐘
十四工旋而蓋規(guī)矩
十五宋元君將畫圖
十六道與技
十七“真”能動人
十八意與言
十九論莊周文辭風格
《考工記》
一畫繢之事
二梓人為
三知者創(chuàng)物
荀況
一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
二論至文
三論觀水
四君子以玉比德
五耳目之辨,生而有之;聲色之好,人所同欲
六心有徵知,必緣天官
七論情欲與治亂
八重己輕物,方能養(yǎng)樂
九論詩、書、禮、樂
十駁墨子“非樂”
十一先治其國,然后百樂得其中
十二禮樂文章之用
十三論性與偽
十四太廟之堂貴文
《樂記》
一樂本篇
二樂論篇
三樂禮篇
四樂施篇
五樂言篇
六樂象篇
七樂情篇
八樂化篇
九魏文侯篇
十賓牟賈篇
十一師乙篇
韓非
一文學者用之則亂法
二不務聽治而好五音則窮身之事
三文章奢侈則失國
四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
五千金之玉而無當,不可以盛水
六大巧者巧為,拙為鳶
七文與道
八情惡者恃貌,質不美者待飾
九宋人以象為楮葉
十鄭人買櫝還珠
十一客有為周君畫莢者
十二畫犬馬最難,畫鬼魅最易
十三射稽之謳賢于癸
《呂氏春秋》
一適音
二大樂
三古樂
四音初
五侈樂
六物以養(yǎng)性,非以性養(yǎng)
七遇合無常
八舉大木者
九論知美惡
十應同
十一樂不適則不可以存
《禮記》
一哀樂與服飾
二禮樂起源
三禮樂相成
四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
五三至、五至、三無、五起
六禮、樂、刑、政
七溫柔敦厚,詩教也
八播樂以安之
九禮之文與質
十禮之尊、樂、貴、美
十一文飾與德行
十二誠在其中,志見于外
十三致中和
兩漢
《淮南子》
一論美丑
二論無形與無聲
三人之所以能視丑美賴于神氣
四人之情,感于物而動
五秦楚燕魏之歌異轉而皆樂
六載哀者聞歌聲而泣
七耳目之樂
八人得其得之謂樂,以內樂外之謂樂
九民人被發(fā)文身以象鱗蟲
十圣人因民之所好而為之節(jié)文
十一道德衰,然后聲調容飾
十二五色亂目,五聲嘩耳
十三樂聽其音,則知其俗
十四音樂上通九天
十五論文與質
十六論情與聲
十七論君形者
十八善歌者中有本主
十九論瞽師之放意相物
二十藝巧乃服習積貫之所致
二十一畫者謹毛而失貌
二十二論聲歌之宜
二十三鼓舞者
董仲舒
一同類相動
二山水之觀
司馬遷
一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作
二屈原之文辭微約,志行廉潔
三論樂
劉向
一琴說
二樂者德之風
三君子之好樂與小人之好樂
四自樂與樂人
五孔子論北鄙之聲
六志通金石
七論文與質
八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九玉有六美
十目悅、耳悅、心悅
揚雄
一論賦
二論樂之雅正
三書惡淫辭之法度
四事辭稱則經(jīng)
五論圣人之言與書
六圣人之質以文見
七言不文不成經(jīng)
八言必有中,行必有稱
九言為心聲,書為心畫
桓譚
雍門周為孟嘗君鼓琴
王充
一疾虛妄
二論貴是而不務華
三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為表
四為世用者,百篇無害
五圖畫不如文章
六樂不能亂陰陽
七治久文繁
八國君圣而文人聚
九德盛者文縟
十經(jīng)藝之增,與傳語異
十一精誠由中,其文感人
十二言是人不能皆信
十三各以所稟,自為佳好
十四文有偽真,無有故新
十五世俗之性,賤所見貴所聞
班固
一屈原可謂妙才,但非明智之器
二詩賦略論
許慎
論文字之起源
《毛詩序》
毛詩序
王逸
楚辭章句序
蔡邕
書者散也
魏晉南北朝
曹丕
一典論論文
二文章品評
曹植
一論鑒賞與批評
二畫贊序
三畫說
四擊轅之歌,有應風雅
阮籍
樂論
嵇康
一聲無哀樂論
二琴聲感人,觸類而長
陸機
一文賦
二存形莫善于畫
左思
美物者貴依其本
衛(wèi)夫人
筆陣圖
王廣
畫乃吾自畫,書乃吾自書
郭璞
山海經(jīng)序
葛洪
一非染弗麗,非和弗美
二西施有所惡而不能減其美,美多也
三美玉出乎丑璞
四五聲詭韻,而快耳不異
五見美然后悟丑
六論好惡之不同
七駁文章不及古之說
八論辭義
九文章非余事
十德行粗而易見,文章精而難識
王羲之
一論書
二須得書意于轉深點畫之間
顧愷之
一論畫
二以形寫神
三魏晉勝流畫贊
宗炳
論畫山水
王微
論畫的創(chuàng)造
《世說新語》
一人物品藻
二山水之賞會
三重其神駿
四紆余委曲,若不可測
五論文賦
王僧虔
一神彩為上,形質次之
二評各家書
謝赫
一論圖繪六法
二畫品
沈約
通聲律始可言文
劉勰
一原道
二宗經(jīng)
三神思
四體性
五風骨
六通變
七定勢
八情采
九比興
十夸飾
十一隱秀
十二時序
十三物色
十四知音
十五麗辭
十六辨騷
十七明詩
十八附會
十九總術
二十熔裁
二十一議對
蕭衍
一書評
二運筆
三觀鐘繇書法十二筆意
鐘嶸
一詩的本源與作用
二論興比賦
三古今勝語皆由直尋
四拘于聲律則傷文之真美
五以品論詩
六詩品
蕭統(tǒng)
一文選序
二評陶淵明詩
姚最
一論繪畫創(chuàng)作
二評謝赫等各家畫
顏之推
一發(fā)引性靈,使人忽于持操
二文章創(chuàng)作須有天才
三為文雖有逸氣,但須節(jié)制
四文章當以理致為心胸
五華實不可偏廢
六文章當從三易
劉晝
一正賞
二殊好
三物有美惡,施用有宜
四質美曲和,方能動目驚耳
隋唐五代
虞世南
一敘體
二辯應
三釋草
四契妙
王通
一詩者民之情性
二講究聲律為詩之末流
三續(xù)詩之用
四續(xù)詩有四名五志
五論古今之文史
六文不及理則天下無文
七學必貫道,文必濟義
李世民
一求骨力而形勢自生
二心正則字正
三心與氣合,思與神會
四書至王右軍則盡美盡善
五悲悅在于人心,非由樂也
孫過庭
書譜
陳子昂
文章重風骨興寄
李嗣真
一書后品
二續(xù)畫品錄
劉知及幾
一模擬
二敘事
張懷瓘
一書的起源與作用
二書的創(chuàng)造
三草之微妙
四識書之道,風神骨氣者居上
五論書之病及醫(yī)之方
六神妙能三品
七評行、草、飛白各體書
八評書之道不一
九陸得其骨,顧得其神
李陽冰
書以自然為師而備萬物之情狀
王維
一畫道之中,水墨最上
二凡畫山水,意在筆先
三先看氣象,后辨清濁
四春夏秋冬四景之畫題
五見山之秀麗,顯樹之精神
李白
詩貴清真
竇蒙
語例字格
顏真卿
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杜甫
一戲為六絕句
二丹青引
張璪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皎然
一論比興
二詩有四不
三詩有四深
四詩有二要
五詩有二廢
六詩有四離
七詩有六迷
八詩有六至
九文章宗旨
十取境
十一辨體有一十九字
朱景玄
一畫者,有象因之以立,無形因之以生
二神妙能三品之外又有逸品
三論各家畫
符載
論藝與道
韓愈
一文為世所珍愛者必非常物
二文與道
三文者必有諸其中
四氣與言
五文惟其是
六文師古圣賢人之意
七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
八不平則鳴
柳宗元
一文以明道
二論奇味
白居易
一論詩
二粹靈之氣,散為文章
三尚質抑淫,著誠去偽
四論畫
五論樂詩
皇甫湜
一論奇正
二行文之大略
杜牧
論李賀詩
張彥遠
一敘畫之源流
二論畫六法
三論畫體
四論顧、陸、張、吳用筆
司空圖
一詩品二十四則
二韻外之致,味外之旨
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荊浩
一畫有六要
二論神、妙、奇、巧
三筆有四勢
四論有形之病與無形之病
五論華實
六論似真
七評各家畫
歐陽炯
畫須形似氣韻兼?zhèn)?br />宋元明
黃休復
畫之逸、神、妙、能
歐陽修
一彈雖在指聲在意
二山林者之樂與富貴者之樂
三學書之寓意樂心
四知之與好之
五顏書初見則畏之,久則愈可愛
六愛其書兼取其為人
七文章與造化爭巧可也
八事信言文,且所恃者大,乃能傳世
九文與道
十積習成俗,文風難于驟變
十一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
十二文章必得于自然
十三畫鬼神亦難工
十四梅詩老有余態(tài)
十五閑和嚴靜,趣遠之心難形
十六古畫畫意不畫形
十七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者,非深明之論也
十八韓孟如宮商,合奏乃鏘鏘
十九于物用有宜,不計丑與妍
郭熙
山川訓
邵雍
一觀物者非觀之以目而觀之以理
二以物觀物與以我觀物
三作詩與觀物
四人和心盡見,天與意相連
五煉辭得奇句,煉意得余味
六詩史善記事,長于造其真
七詩史善記意,詩畫善狀情
八畫筆善狀物形,詩畫善狀物情
九善賞花者愛花妙
郭若虛
一敘自古規(guī)鑒
二敘制作楷模
三論氣韻非師
四論婦人形相
五論黃徐體異
王安石
文以適用為本,刻鏤繪畫為容
沈括
一識畫當以神會
二學書須自法度入
三山水之法,以大觀小
四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五聲中無字,字中有聲
程顥程頤
一靜觀
二溫潤含蓄氣象
三學詩妨事,作文害道
四和順積中,英華發(fā)外
五天下無一物無禮樂
蘇軾
一寓意于物則樂,留意于物則病
二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
三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
四絢爛之極歸于平淡
五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
六詞至于能達則文不可勝用
七為文者非能為之為工,乃不能不為之為工
八物之無常形者必有常理,畫者須得其理
九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十傳神之妙在于得人意思之所在
十一觀畫取其意氣所到
十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十三離畫工之度數(shù),得詩人之清麗
十四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
十五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十六忘聲而后能言,忘筆而后能書
十七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十八與可畫竹,身與竹化
十九書之短長肥瘠各有所美
二十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
二十一評唐氏六家書
二十二論大小字之難處
二十三書之有意無意
二十四通其意則無適而不可
二十五書必有神、氣、骨、肉、血
黃庭堅
一書畫當觀韻
二學書胸次須高
三怨忿怒罵,失詩之旨
四自成一家始逼真
五不煩繩削而自合
六子美詩之妙處,乃在無意于文
七評李西臺等人書
八妙于形似無可賞
九文章好惡止系于人
十點鐵成金
十一欲得妙于筆,當?shù)妹钣谛?br />董
一畫者觀物
二形與理
三形與神
四論法
五論真水
鄭樵
一樂之本在詩,詩之本在聲,聲之本在興
二辭章之學與義理之學
三書畫同出
四圖、書相錯而成文
五制器尚象
張戒
一言志與詠物
二用事與押韻
三意、味、韻、氣
四詩貴不迫不露而有余蘊
五世間一切皆詩
六韻度矜持、冶容太甚乃邪思之尤
七狀溢目前,情在詞外
八詩壞于蘇黃
朱熹
一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葉
二圣人之言,因言以明道
三蘇韓及今人之文,與道理了無干涉
四文字之設,須達意得理
五用力于文詞,不若窮經(jīng)觀史以求義理
六有德而后有言
七文字自有一個天生成腔子
八識得古今雅俗,洗滌心胸,而后可為詩
九書札細事,而與人德性相關密切
十詩有工拙之論,則言志之功隱
十一國初文章嚴重老成,宣政間則窮極華麗
十二蘇氏文辭矜毫譎詭,與道甚遠
十三為文須去輕揚詭異之態(tài),樹沉潛溫厚之風
十四屈原為文皆生于繾綣惻怛
十五學詩之大旨與詩之用
十六志者詩之本,樂者詩之末
十七論興
十八論理與象
十九《易經(jīng)》陰陽之說,可觀人事文章
陸九淵
一道與藝
二文以明道
姜夔
一詩有氣象、體面、血脈、韻度
二詩有四種高妙
三詩要有余味余意方善
四詞之意盡與不盡
五自然與學到
六文之工與妙
七雕刻與敷衍
八一家風味
九魏晉書法瀟灑飄逸,各盡字之真態(tài)
十墨之潤、燥與筆之長、勁、圓
十一字之向背要在點畫之間施設各有情理
十二字之各部使相副為妙
十三書以疏為風神,密為老氣
十四方圓相參
十五肥瘦露藏
十六書之風神
嚴羽
一詩辨
二詩評
三詩法
王若虛
一論蘇黃詩
二論白居易詩
三妙在形似之外而非遺其形似
元好問
一眼處心生句自神
二詩貴剛健豪壯
三豪華落盡見真淳
四心聲只要傳心了
五俳諧怒罵非詩宜
六詩不可俯仰隨人
七杜詩之妙在學至于無學
八誠為詩之本
九學詩之誡
郝經(jīng)
內游
方回
一境存乎心,治其境莫如治其心
二《離騷》之蘊與楚辭之蘊
三詩之意味自然者為清新
四詩不厭寒、瘦,惟不可輕、俗
五熟而不新則腐爛,新而不熟則生澀
六奇峭悲壯要出自天成
七詩要天真自然,而不在學問言語
八詩之音可哀則哀,可傷則傷
九太白詩自有樸處
十小字大字都要可喜,都要有神
十一畫聞不如畫見
十二昌黎備四時之氣
十三死法與活法
王履
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
祝允明
一身與事接而境生,境與身接而情生,情俟于才而成藝
二宣豁風抱,必得大境;內觀心語,必得小境
三事之形有美惡,而后人之情有愛憎
四師楷化機,取象形器,與韻格過象者不同
五為詩要識卓,齊量充,去四病
王守仁
一誘之歌詩,導之習禮,諷之讀書
二禮之見于外者為文,文之存于中者為禮
三論志于道
四論復古樂
五樂是心之本體
六古人為治,先養(yǎng)得人心和平,然后作樂
七目無體,以萬物之色為體
八論博學于文
九天下無心外之物
楊慎
一文不論繁簡難易,惟求其美
二畫似真,真似畫
三比興景也,筋節(jié)情也
四唐詩主情,宋詩主理
五詩不可以兼史
六論清新
七論老成
八清妙與豐艷
九文當求新鮮
十感在心者物已微
十一文之工與神
十二深于文者一切皆文
十三為文不可欲世人皆好
謝榛
一興、趣、意、理
二體、志、氣、韻
三誦、聽、觀、講
四情與景
五虛與實
六奇與正
七濃與淡
八古淡與富麗
九作詩妙在含糊,逼真反失奇觀
十詩有造物
十一做手不同,詩味有別
十二詩人養(yǎng)氣與詩之風格
徐渭
一與兩畫史
二畫病不病,在于生動與不生動
三啟南畫稚中藏老,秀中見雅
四真行始于動,中以靜,終以媚
五運筆之妙,心手盡之
六讀之如冷水澆背,陡然一驚,便是興觀群怨之品
七畫竹難畫風竹哭
八墨色淋漓,不求形似
九詩貴自得其意
王世貞
一形模與氣韻
二山水畫至關仝、董源、巨然輩,方以真趣出之
三逸品自應置三品之外
四書與畫通
五才、思、格、調
六李杜之不同
七主氣主意,各有所至
八詩以專詣為境,以饒美為材
九興與境詣,神合氣完
十西漢以來,文格代降
十一為文須先熟讀漢以前文及六朝、韓柳佳文
十二文章九命
十三論北曲南曲之不同
十四《拜月亭》有三短
十五高劇之妙,不唯其琢句之工
李贄
一童心說
二化工與畫工
三世之真能文者,其初皆非有意于為文
四論忠義歸于水滸
五傳奇可以興、觀、群、怨
六畫不徒寫形,詩不在畫外
七自然發(fā)于情性,則自然止乎禮義
八琴者所以吟其心
九二十分識
湯顯祖
一因情成夢,因夢成戲
二情至則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三文章與靈性
四士奇則心靈,心靈則文章有生氣
五文章之妙,不在步趨形似之間
六詩以若有若無為美
七文以意趣神色為主
八以人情之大竇,為名教之至樂
九文不真,不足行
胡應麟
一體格聲調與興象風神
二骨肉、氣韻、意象、聲色
三悟與法
四理障與事障
五七言律之全美
六大家與名家
七古詩大要不過二格
八詩最可貴者清
九論詩之壯
十論李杜
十一詩之體以代變
十二詩之風格系諸世運
董其昌
一畫當天地造化為師
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三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詩為境
四畫與山水
五畫之高手
六文要得神氣
七作畫須絕去甜俗蹊徑
八為文須擒得真種子
九書家妙在能合,神在能離
十作文要得解悟則能動人心竅
十一畫要有八面玲瓏之巧,又要虛實互用
十二字須熟后生,畫須生外熟
十三書以勁利取勢,以虛和取韻
十四論晉、宋、唐人書
袁宏道
一世人難得者唯趣,趣得之自然者深
二淡是文之真性靈、真變態(tài)
三時有變化,文有古今
四事今日之事,則亦文今日之文
五真人真聲,任性而發(fā),是可喜而不可廢
六善為詩者,師森羅萬象,不師先輩
七行世者必真,悅俗者必媚
八古詩不必高,今詩不必卑
九物貴其真
十吐之者不誠,則聽之者不躍
十一詩但恐不達,而不病懟露
十二論文章新奇
十三青蓮能虛,工部能實,蘇公虛實兼包
十四花之清賞
十五花之整齊正以參差不倫、意態(tài)天然
十六文心與水機,一種而異形
王驥德
一本色與文詞
二曲之美聽,在于聲調
三論用事
四套數(shù)不在快人,而在動人
五詠物貴不即不離,寫其風韻
六俳諧之曲須以俗為雅
七戲曲不欲脫空杜撰
八唱曲欲其無字
九出之貴實,用之貴虛
十曲之本色,在能入眾
十一南調柔婉,北調沉雄
袁中道
一文章有必變之勢,膽勝者始變之
二以意役法,而詩文之精光始出
三古今異調,而不失為可傳
四文貴直攄胸臆,不為中行,則為狂狷
五詩以發(fā)抒性靈為主
六情與景
七情景之新故
八識、才、學、膽、趣
九真詩在民間
十深于隱者不假物以適
十一慧則流,流極而生趣
十二園圃之勝,天地之美,大都有其缺陷
十三神愈靜而泉愈喧,泉愈喧而神愈靜
十四自然與人工,野逸與濃麗
十五峰巖之色、骨、態(tài)、飾
十六太和山如一美丈夫,諸勝皆全
十七水予石以色,石予水以聲
十八岳陽樓之觀,得山而壯,得水而妍
徐上瀛
溪山琴況
葉晝
一世上先有《水滸傳》一部,然后作家借筆墨拈出
二《水滸傳》妙處都在人情物理上
三《水滸傳》刻畫人物逼真?zhèn)魃?br />計成
一興造論
二借景
張岱
一西湖、鑒湖、湘湖三者之性情風味不同
二為亭榭樓臺曲徑回廊而山水風月益增其妙
三山水之間以石勝者妙,以土勝者亦妙
四《寓山注》超越前人,非其筆墨之妙,特其見聞之真
五西湖七月半之看月者,亦可作五類看之
六瓜州龍船的裝飾趣味
七魯藩煙火之妙,妙在與燈互為變幻
八燈不演戲則燈意不酣,無隊舞鼓吹則燈焰不發(fā)
九青藤諸畫,蒼勁中姿媚躍出
十空靈妙詩難于入畫,有詩之畫未免板實
十一可一師作畫善以堅實為空靈
十二柳敬亭說書
十三《琵琶》、《西廂》于布帛菽粟之中,自有許多滋味
十四彭天錫串戲
十五女戲以布景出神奇境界,使人忘其為戲
十六彈琴作文,皆藉此一口生氣

金圣嘆
一存耐庵之書其事小,存耐庵之志其事大
二略水滸之形跡,伸水滸之神理
三《西廂記》一書,文者見之謂之文,淫者見之謂之淫
四《西廂記》一書是天地自己劈空結撰而出的妙文
五世間妙文,原是天下萬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寶
六《水滸》一書寫出一百八人性格,故百讀不厭
七《史記》是以文運事,《水滸》是因文生事
八詞家寫景須寫得又清真又靈幻
九行文須用盡心力,而后能奇、變、妙、神
十《西廂記》一書,有獅子滾球、烘云托月之妙
十一《水滸》一書,有將欲避之,必先犯之之妙
十二寫宋江以李逵相襯,不料反成李逵之妙
十三人異其心,因而物異其致
十四妙手所寫,純是妙眼所見
十五論詩的原本
十六世之善游者,胸中必有別才,眉下必有別眼
黃宗羲
一詩與性情
二文之理與情
三論風雷之文
四臺閣之文與山林之文
五論興、觀、群、怨
毛宗崗
一造物自然之文
二天然奇妙之事與奇妙之文
三《三國》敘實,真而可考,故勝于《西游記》
四《三國》敘事不一味直寫,而有無數(shù)襯染
五《三國》寫出三奇人,故人喜讀《三國》勝于諸史
六《三國》寫妙人,善于從無處寫
七《三國》敘事,善于用避,又善于用犯
八《三國》敘事,善于用逆
九《三國》敘事,善于用襯
十《三國》敘事,善于用虛,有無數(shù)曲折點染
十一《三國》一書,有將雪見霰,將雨聞雷之妙
十二《三國》一書,有浪后波紋,雨后之妙
十三《三國》一書,有笙簫夾鼓,琴瑟間鐘之妙
十四《三國》一書,有近山濃抹,遠樹輕描之妙
十五《三國》一書,有奇峰對插,錦屏對峙之妙
十六不相反則后事不奇,不相引則后事不現(xiàn)
十七不大驚則不大喜,不大疑則不大快
李漁
一傳奇三美:情、文、有裨風教
二傳奇只當求于耳目之前
三傳奇貴顯淺
四戒諷刺
五脫窠臼
六變舊成新
七辭意新奇,足以移人
八論情景
九作詞當一氣如話
十使人想不到、猜不著,便是好戲
十一和盤托出,不若使人想象于無窮
十二作詩詞不可表里如一
十三開卷當以奇句奪目,終篇當以媚語攝魂
十四重機趣
十五劑冷熱
十六唱曲宜解明曲意
十七科諢貴自然
十八審虛實
十九構造園亭,須自出手眼
二十居室之制,貴精不貴麗
二十一途徑要雅俗俱利而理致兼收
二十二居宅無論精粗,總以能蔽風雨為貴
二十三窗欞欄桿宜簡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
二十四取景在借
二十五一花一石之位置,能見主人之神情
二十六山要氣魄勝人,無補綴穿鑿之痕
二十七山石之美,俱在透、漏、瘦
二十八峭壁之設,要有萬丈懸崖之勢
二十九草木之娛觀者,或以花勝,或以葉勝
三十鳥聲之悅人者,以其異于人聲
三十一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
《尺牘新鈔》
一同是園趣而有蕩樂悲戒之不同
二湞陽峽如古逸書,耐人思索
三西湖之妙與西湖之病
四牡丹花以干大者為佳
五戲與真
六歌不必定要繞梁遏云,但要得當年作者意
七印章之妙,原不一趣
八印章可見其人本色胸次
九極瑣屑處寫出須眉生動
十篆鐫詩畫,動人則傳
十一畫妙在行條理于粗服亂頭中
十二畫羅漢眉目要如恒人,而生人敬畏心
十三畫莫妙于用松
十四性情為詩文之樞軸
十五佳詩與真詩
十六事業(yè)與文章
十七古今能文之士,皆胸中無物,眼底無人
十八學古人而不可學學古人
十九兼并古人與自成一家
二十引詩者可不合作者之志,卻不可舍自身之情
二十一論詩之理色
二十二空懷平氣,則文章可以百年
二十三難與易
二十四易與老
二十五虛與實
二十六去邪祟之奇,歸平正之奇
二十七文不可太粘,亦不可太離
二十八象意與不象意
二十九聲與情
三十《離騷》妙在亂辭無緒
三十一論批評圈點
三十二詩之草稿與清稿
三十三八面鋒與專主中鋒
三十四詩與文
三十五詩與禪
三十六君子之得與于詩者,莫不有其遇合
三十七劇技與真實
三十八士不可無豪,文不可無英
三十九作文作人,只以老實為主
四十作詩作文之法,有同有異
四十一作文如打鼓
四十二作詩如寫照,貴在得神
四十三詩之美者,情文兼至,格調雙諧
四十四注古人者,當以古人還古人
四十五人品與文品
四十六山林宮闕之美與文章之美
四十七道理文章,原是一事
四十八詩須有謂而作
四十九入與變
五十文如龍
五十一典與鑿
五十二中與邊
五十三繁與減
五十四相文與相人
顧炎武
一文須有益天下
二古人圖畫,皆指事為之
三形而下者謂之器
四巧言
五文辭欺人
六詩韻
七詩題
八文人摹仿之病
九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
十詩與樂
王夫之
一文與質
二真與假、誠與幻、空靈與實際
三形與神、筆墨與物體
四身之所歷,目之所見
五內極才情,外周物理
六情與景,比與興
七意、象、勢
八詩與理,詩與議論
九詩與史,詩與樂
十靜燥、雅俗、貞淫
十一雄渾、悲壯、旖旎、整麗、高、潤、平
十二興、觀、群、怨
賀貽孫
一作者之旨,皆由不平
二以哭為歌
三感慨不極則優(yōu)柔不深
四壯士之言多怒,清士之言多適,逸士之言多冷
五真與假
六血痕和墨痕
七詩不可說理談禪
八飛揚跋扈之詩,猖狂恣睢之文
九厚、秀、遠、肆
十蘊藉
十一奇與平
十二煉膽與煉氣
十三論趨時之弊
十四水田三樂
葉燮
一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為作者之文章
二理、事、情
三才、膽、識、力
四幽渺以為理,想象以為事,惝恍以為情
五體格、聲調、蒼老、波瀾
六正、變、盛、衰
七詩無一格,雅無一格
八志士之詩與才人之詩
九詩以人見,人以詩見
十畫中有詩則深,詩中有畫則顯
十一物之美本乎天
十二天地之至文
十三對待之兩端各有美惡
十四境一而觸境之人之心不一
石濤
一一畫
二了法
三變化
四尊受
五筆墨
六運腕
七絪緼
八山川
九皴法
十脫俗
十一兼字
十二資任
廖燕
一借彼物理,抒我心胸
二意也者,萬物之始,圖畫所出
三憤氣者天地之才
四風流蘊藉中寓牢騷骯臟之意
五悲借淚以出,非有淚而始悲
六作文須從三十三天上發(fā)想
七讀于無字之書
鄭板橋
一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二一塊元氣團結而成畫
三寫其神,寫其生,不拘成局
四不立一格,不留一格
五不泥古法,不執(zhí)己見
六維新特立,亂之方妙
七有成竹,無成竹,一個道理
八大小難易,在人之意境何如
九極工而后能寫意
十師意不師跡
十一一室小景,情味歷久彌新
十二文章以沉著痛快為最
十三文章有大乘法,有小乘法
十四寫字作畫是雅事,亦是俗事
十五為文須想春江之妙境
曹雪芹
敷彩之要,光居其首
脂硯齋
一論典型人物
二人物描寫要合乎情理
三論人物語言
四論情節(jié)
五論作者和讀者都要有親身經(jīng)歷
袁枚
一詩者,各人之性情
二文章隨化工為運轉,不可貌古人而襲之
三奇平艷樸,皆可采取
四論才、學、識
五情景、剛柔、直曲、苦甜、厚薄、奇偶
六文之佳惡不系乎有用與無用
七論山水園林
八續(xù)詩品三十二首
姚鼐
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
章學誠
一象與比興
二天地自然之象與人心營構之象
三文與道
四辭與理
五述事明理與悅目娛心
六文辭與志識
七才、學、識
八氣與情
九得義理之所齊
十神妙
十一傳人適如其人,述事適如其事
十二論好古
十三學人之詩,才人之詩,詩人之詩,文人之詩
十四清真
黃鉞
二十四畫品
但明倫
一論“蓄”
二論“轉”
三論《蓮香》篇寫鬼與狐
四論《嬰寧》篇寫花與笑
華琳
論畫中之白
劉熙載
一文概
二詩概
三賦概
四詞曲概
五書概
梁啟超
一美是人類生活要素中之最要者
二詩歌中的悲和喜都是美的
三駢儷之文,固自有其特殊之美
四歌謠與詩--自然美與人工的美
五美術產(chǎn)生科學,求美先從求真入手
六論寫字的美
七一切物境皆虛幻,惟心所造之境為真實
八論情感與情感教育
九小說支配人道之四種力
十趣味是生活的原動力
十一趣味之源泉
十二美術的趣味
十三文學是人生最高尚的嗜好
十四小說為文學之最上乘
十五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說界革命始
十六詩界革命,以舊風格含新意境
十七天然之景物對精神文明的作用
王國維
一美和藝術可使人超脫生活之欲帶來的痛苦
二優(yōu)美與壯美
三藝術美使人易忘物我之關系,故優(yōu)于自然美
四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
五論人間嗜好,高尚者為文學藝術
六論美術之神圣之位置與獨立之價值
七《紅樓夢》之美學上之價值
八文學為知識道理之表以情感與求諸想象者
九屈子文學之精神
十觀物、造境、境界
蔡元培
一以美育代宗教說
二美感之教育為世界觀教育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