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600年一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譯師。俗姓陳,名棉,出生于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佛教法相宗創(chuàng)始人。高僧,佛教學者、旅行家.唯識宗的創(chuàng)始者之一。幼年因家境貧困,隨兄長捷法師住洛陽凈土寺,學習佛經。十三歲入選為僧。其后游歷各地,參訪名師,研究涅槃經、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成實論、俱舍論等。因感諸家各擅一宗,說法不一,故欲取得總賅三乘的瑜伽師地論來解決疑難而決心西行求法。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年僅27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fā)后,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后到達了印度。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后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后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圣》等,這些都為《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chuàng)造,完成了《西游記》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