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加拿大著名的外交家,切斯特.朗寧(Chester Ronning)留給人的印象是修長的身材,儒雅的風度,幽默的性格,說得一口流利但帶有濃重的湖北鄉(xiāng)音的中國話。他以自己出生在湖北而自豪。他逢人常說的一句中國俚語是:“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 1894年朗寧出生在湖北襄陽一個傳教士家庭,從小在襄陽長大,講一口地道的湖北話。他的父親是位傳教士,母親早逝,葬于襄樊。1908年朗寧隨父親回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定居,在加拿大和美國讀完大學后,于1922年又回到襄樊。在鴻文中學教了5年書。其間,受到學校進步教師和學生的影響,非常同情中國的民族民主運動。1927年回加拿大,任卡姆羅斯路德學院院長,后加入了主張民主社會主義的“阿爾伯塔農民聯(lián)盟”,并于1932年代表該聯(lián)盟參加阿爾伯塔省議員的選舉,成為省議會中最年輕的議員。1942年朗寧應征入伍,任加拿大皇家空軍情報分析處處長。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加拿大外交部派往重慶,在加拿大駐華使館任一秘,是加拿大大使奧德朗將軍的高級政治顧問。從此朗寧一生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加拿大最權威的中國問題專家。1946年10月,朗寧開始擔任加拿大駐南京大使館臨時代辦,成為加拿大駐華的首席外交官。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當時任加拿大使館臨時代辦的朗寧奉命留駐南京,負責同南京外僑事務處長黃華談判建交事宜。他向加拿大外交部建議立即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撤銷對國民黨政府的承認。但由于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加拿大支持聯(lián)合國對朝鮮問題的決議,中加建交問題被擱置起來。直到1970年10月,中國同加拿大才正式建交。1951年回國后任加拿大外交部美洲及遠東司司長,1953年出席聯(lián)合國成立大會,任加拿大代表團特別政治顧問,后任加拿大駐挪威和印度大使,1965年退休。1966年任加拿大大使級特別代表,出使西貢和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