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評論與研究王國維魯迅詩學互訓

王國維魯迅詩學互訓

王國維魯迅詩學互訓

定 價:¥30.00

作 者: 孟澤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詩歌研究文庫
標 簽: 研究

ISBN: 9787801957146 出版時間: 2007-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25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以《人間詞話》與《摩羅詩力說》為基本語言形態(tài)的王國維、魯迅詩學,在中國現(xiàn)代詩學史上具有最顯著的“兩歧性”特征。王國維、魯迅的詩學內(nèi)部,同時存在著與他們所處時代的思想狀態(tài),與他們的文化身份相一致的“兩歧性”。“兩歧性”的詩學,基于他們各自的生命歷程與學術歷程,其內(nèi)在氣質(zhì)與精神,有著深刻的一致性。這種“兩歧性”和“一致性”所顯示的內(nèi)涵與張力,構成了中國現(xiàn)代詩學在展開過程中的基本趨勢,表征著它所能夠擁有的可能性范圍與豐富性程度。從整體上看,王國維、魯迅的“詩學”不是純粹的知識之學,也并不只是純粹的審美之學,而更接近于一種與“立心”“立人”相關、“知”“行”一體、“人”“文”共生的“文”“學”與“文章”之學。純粹文人或學者的名號也不足以稱言王國維、魯迅,他們是抵達了現(xiàn)代中國精神最高點的開創(chuàng)性的不世大儒。

作者簡介

  孟澤,1963年10月生于湖南雙峰。1979年入湘潭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習,1983年師從羊春秋教授習古典文學,1986年獲碩士學位,2001年師從吳思敬教授習文藝學,2004年獲博士學位。1999年評為教授?,F(xiàn)任職于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比較文學系,系中國韻文學會理事,《中國韻文學刊》《新詩界》編委。出版有《中國歷代狂士》(1993年)、《無我有我之境》(1996年)、《兩歧的詩學》(2006年)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引論:王國維、魯迅詩學互訓的前提、依據(jù)與使命
(一)“兩歧性”與“復調(diào)性”
(二)對立的詮釋與互動的詮釋
第二章 “詩力”與“境界”:王國維、魯迅接近文學的初衷以及他們對于文學的基本設定
(一)“人生之第一義”:從科學到文藝
(二)“國民之首義”:種族、心聲、詩歌、人格的邏輯關系
(三)“不用之用”
(四)“意力”的喚起與“意志”的解脫
(五)“無用之用”
(六)在“可愛”與“可信”之間
(七)“階級”與“境界”
第三章 “人間”與“兩間”:王國維、魯迅詩學的情感底色
(一)“憂生”“憂世”解:憂生憂世與“擔荷人類罪惡之意”
(二)“憂生”“憂世”解:“補天事業(yè)”與“憂國情懷”
(三)“祛魅”與“返魅”
(四)遺民美學:詩學變遷的情感軌跡
(五)“文章誤我”
(六)“轉俗成真,回真向俗”
(七)“心里受傷,永不痊愈”
(八)“歐穆亞”與屈子性情:魯迅審美姿態(tài)的一種解釋
第四章 審美的傾斜與審美的異化:魯迅、王國維詩學的內(nèi)在困境與外在困境
(一)審美主體與歷史認識主體
(二)“陽性”或者“陰性”:作為情感與作為美感
(三)“人為美而存在”或者“美為人而存在”
(四)以文擬人:一種“有機主義”的審美方式
(五)有機主義與審美主義:“無我”與“大我”
(六)有機主義與審美主義:“永遠的正義”與“詩歌的正義”
第五章 “且介”身份與“悖論”立場:詩學與詩學之外
(一)“思古之情”與“求新之念,,
(二)“自我克服”與“自我憎恨”
(三)文章與文學——文體的選擇與精神動力:在審美與反審美之間
(四)否定中的建構:從“對立的立論”到“取消的立論”
余論 作為“大儒”的王國維、魯迅
參考文獻
有“困難”的人(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