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xué)技術(shù)航空、航天航天(宇宙航行)太空出艙

太空出艙

太空出艙

定 價:¥68.00

作 者: (英)戴維·J·謝勒 著;金勇、潘騰、等 譯
出版社: 中國宇航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航天

ISBN: 9787802182141 出版時間: 2007-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32 頁數(shù): 53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你被緊緊地包裹在航天服里……只能從耳機里聽到收音機噼噼啪啪的響聲……從氧氣管里深吸空氣……你的鼻子離面窗只有幾毫米遠。你在壓力服里漂浮,將要打開航天器艙門進入太空。你因過山車般的發(fā)射而興奮,幾分鐘之后因經(jīng)受微重力而微笑,出神地凝視著航天器窗外的景象。但是現(xiàn)在,穿著現(xiàn)代的盔甲裝,你面臨新的挑戰(zhàn):像宇宙中的衛(wèi)星一樣進入太空。<br>艙門打開一道縫隙,令人眼花繚亂的太陽光一涌而入,使你想起電焊機銳利的藍光。隨著艙門搖擺著打開,一片片細小的碎片不可思議地出現(xiàn)在你周圍。你必須做的就是從艙門走出去,也可以稱你為太空行走者。你向艙門外探出頭,短暫的幾秒鐘,盯著幾百公里之外的地球。但是你同航天器有臍帶相連,你知道所能做的一切就是隨它去,信任航天器的軌道結(jié)構(gòu)相信自己不會跌到地球上去。<br>20世紀早期,“蘇聯(lián)航天學(xué)之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繪制了身著航天服的人使用氣閘艙退出航天器,然后圍繞航天器“跳舞”的圖畫。這些圖畫在他的作品《太空漫游》(Album of Space Travels)中公開發(fā)表。但是,直到大約40年以后的1965年3月18日,這一活動才得以實現(xiàn)。蘇聯(lián)航天員阿里克謝·列昂諾夫(Alexei Leonov)——太空行走第一人,也可稱做藝術(shù)家——后來回憶了他進入太空的第一步:“無限廣闊的太空在我面前展開,美得難以形容。我第一次從太空中遙望地球,它宏偉壯麗,看起來很平坦。只有曲線形的邊緣提醒我,那是地球。雖然隔著厚厚的濾光鏡,我還是能看到明亮的云、蔚藍的黑海、綿延的海岸線和高加索山脈。離開飛船進入太空的時刻到來了,我們?yōu)檫@一時刻的到來準備已久,我們對這一時刻有太多想象。我從容地爬出艙門,輕輕將自己推離艙門,越移越遠。我看到了宇宙的宏偉壯觀。在地球旁邊的天空漸漸地從深紫羅蘭色變?yōu)樯畈豢蓽y的天鵝絨般的黑色,天空中的星星一閃也不閃。我認出了伏爾加河、烏拉爾山脈……然后我看到了鄂畢灣和葉尼塞河,就像是游過遼闊的彩色地圖?!保ü?jié)選自《月球上的人》(Man on the Moon),作者:彼得·費爾利(Peter Fairley),1969出版)列昂諾夫只在航天器外待了幾分鐘,但是他為人類第一個“打開了太空之門”。就像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成為所有的太空探索者的先驅(qū)一樣,阿里克謝·列昂諾夫的開拓性成就開創(chuàng)了出艙活動的先河。<br>太空出艙前言齊奧爾科夫斯基意識到,要探索其他行星,必須開發(fā)合適的航天服:讓穿著者能夠活動,在行星表面行走。49年以后的1969年7月20日,兩名美國航天員進行了另一個天體的首次旅行。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向地球上著迷的電視觀眾和廣播聽眾描述了人類首次踏上另一個世界的印象:“我在梯子的腳下,登月艙著陸支架只在月球表面嵌入1~2 英寸……隨著你的接近,月面看起來有細密的紋理,幾乎像粉末一樣……有時非常細?,F(xiàn)在我要走下登月艙了。我的一小步,對人類來說是一大步。月面塵土很細,是粉末狀的……我可以隨意用足尖挑起。塵土像木炭粉一樣薄薄地附著在靴子的底部和邊緣上。我陷進去大約1/8 英寸,但我可以看到靴子和行走的腳印。看來行走沒有問題。”<br>從地球穿過太空到達月球,再到火星。列昂諾夫關(guān)于宇宙的精彩描述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帶著敬畏聆聽了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講話……但是此刻,登上火星的第一人會講什么,我們只能猜測。毫無疑問,看到人類跨過火星平原的新奇跡將激勵新一代探索者繼續(xù)進行深入太空的旅行。<br>

作者簡介

  戴維?J?謝勒,航天信息服務(wù)公司(Astro Info Service)主任。航天信息服務(wù)公司成立于1982年,為越來越多的選擇太空飛行而接受航天訓(xùn)練的人員提供最新的信息。從20世紀70年代起,戴維已經(jīng)出版了一系列個關(guān)于載人航天的各個方面的圖書,包括:《Appllo》、《Soyuz:A Universal Spacecraft》、《Mars walk One:First Steps on A New Plant》、《Skylab:America's Space Station》、《Women in Space:Following Valentina》、《Walking in Space》等。

圖書目錄

第1章 理論接受檢驗1
1.1夢想與渴望 1
1.1.1對探索的夢想2
1.1.2科學(xué)進入科幻小說4
1.1.3理論家的貢獻6
1.1.4齊奧爾科夫斯基的艙外系留活動6
1.1.5在太空中出艙8
1.1.620世紀50年代:火星來客和科幻小說的影響10
1.1.7《登陸月球》和《科利爾》雜志12
1.1.8英國星際協(xié)會的作品12
1.1.9H·E·羅斯和R·A·史密斯的作品13
1.2適應(yīng)太空 19
1.2.1首批航天服20
1.2.2太空時代的科幻小說20
參考文獻21
第2章 發(fā)展技術(shù)23
2.1進步的階梯24
2.1.1火星航天員25
2.1.2后東方號時代25
2.1.3NASA先進的載人航天項目26
2.1.4水星Mark 2號變更為雙子星座號27
2.1.5蘇聯(lián)出艙活動計劃28
2.2早期設(shè)備30
2.2.1出艙方式:用氣閘艙還是艙門31
2.2.2伏爾加氣閘艙33
2.2.3雙子星座號出艙活動艙門34
2.2.4第一件出艙活動航天服35
2.2.5金鷹航天服35
2.2.6G4C航天服37
2.3進入太空的第一步38
2.3.1第一次出艙活動38
2.3.2要克服的障礙41
2.3.3助力槍44
2.4雙子星座號出艙活動計劃45走出艙外,進行活動45
2.5學(xué)習(xí)曲線46
2.6雙子星座號出艙活動的成果49
2.7從先驅(qū)者身上得出的結(jié)論52
參考文獻53
第3章 專業(yè)工具57
3.1擴展能力58
3.2出艙方式59
3.2.1艙門59
3.2.2氣閘艙61
3.3航天服和生命保障系統(tǒng)62
3.3.1航天服62
3.3.2臍帶 74
3.3.3背包 74
3.4機動裝置 75
3.4.1雙子星座號 75
3.4.2蘇聯(lián)航天員機動單元 (上升號飛船/鉆石號空間站)83

3.4.3機動單元M509(天空實驗室)85
3.4.4足控機動單元(天空實驗室)89
3.4.5載人機動單元(STS-41B,41C和51A)91
3.4.6蘇聯(lián)載人機動單元(和平號和聯(lián)盟TM-8)100
3.4.7出艙救援簡化輔助設(shè)備(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 102
3.5約束和支持105
3.5.1雙子星座號105
3.5.2航天飛機約束裝置和系索106
3.5.3操作器和吊桿106
3.6工具箱114
3.6.1工具運送器114
3.6.2表面探測工具 115
3.6.3樣品回收容器122
3.6.4攝錄器材126
3.6.5飛行中的維修工具127
3.6.6空間站出艙活動工具箱131
3.7運輸132
阿波羅月面機動設(shè)備132
參考文獻141
第4章 熟能生巧143
4.1有需求的地方144
4.1.1上升號和聯(lián)盟號:一項新的技能144
4.1.2雙子星座號:一個學(xué)習(xí)的曲線145
4.1.3飛向月球145
4.1.4天空實驗室:訓(xùn)練是為了救援146
4.1.5禮炮號與和平號空間站:例行操作146
4.1.6航天飛機:擴展極限147
4.1.7國際空間站:新的挑戰(zhàn)147
4.1.8面向未來的訓(xùn)練148
4.2訓(xùn)練方式148
4.3計劃149
4.4出艙活動任務(wù)的整合153
4.5 1g重力模擬155
4.5.1裝置檢查155
4.5.21 g重力演練155
4.5.3低壓艙測試159
4.5.4空氣支撐平臺161
4.5.5身體防護帶裝置162
4.5.6地質(zhì)訓(xùn)練164
4.6零重力飛行器訓(xùn)練168
4.6.1NASA的KC-135失重飛機168
4.6.2蘇聯(lián)飛行試驗室172
4.6.3歐洲空客A-300計劃174
4.7水下訓(xùn)練設(shè)備175
4.7.1早期研究176
4.7.2在蘭利研究中心的模擬176
4.7.3中性浮力模擬器(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178
4.7.4水下再現(xiàn)訓(xùn)練設(shè)施(休斯敦)180
4.7.5索尼·卡特水下訓(xùn)練設(shè)施(休斯敦)183
4.7.6水下實驗室(莫斯科)187

4.7.7日本水槽189
4.8特殊/專用訓(xùn)練設(shè)備190
4.8.1遙控操作系統(tǒng)出艙活動訓(xùn)練190
4.8.2載人機動單元模擬器192
4.8.3出艙活動救援簡化輔助設(shè)備194
4.9在軌訓(xùn)練195
4.10虛擬出艙活動196
4.11結(jié)論197
參考文獻197
第5章 表面探測199
5.1“……人類登陸月球”200
5.1.1早期研究201
5.1.2阿波羅號出艙活動204
5.1.3影響阿波羅號出艙活動的因素205
5.2競賽:蘇聯(lián)載人登月計劃213
5.2.1聯(lián)盟號出艙活動轉(zhuǎn)移(1969年1月)214
5.2.2一次成功的L3示范216
5.2.3登月航天員219
5.3宏偉的荒蕪220
5.3.1紅色月球車的金色制動器221
5.3.2登月(1969年7月—1972年12月)224
5.3.3失敗的阿波羅號225
5.4登月活動收獲:阿波羅號的經(jīng)驗(1969—1972年)226
5.4.1計劃227
5.4.2訓(xùn)練228
5.4.3出艙活動準備229
5.4.4出去和進來230
5.4.5設(shè)備部署和轉(zhuǎn)移231
5.4.6靈活性232
5.4.7土壤結(jié)構(gòu)236
5.4.8工作量237
5.4.9阿波羅月面實驗裝置/早期阿波羅月面實驗裝置239
5.4.10照相機242
5.4.11地質(zhì)概況244
5.4.12適宜居住249
5.4.13塵埃251
5.4.14勘測者3號252
5.4.15儀式253
5.5深空出艙活動253
5.6重返月球254
參考文獻258
第6章 空間站支持261
6.1空間站的太空行走262
6.1.1艙外工作263
6.1.2載人軌道實驗室的出艙活動263
6.1.3載人軌道實驗室實驗P6的出艙活動264
6.1.4載人軌道實驗室實驗P7266
6.1.5載人軌道實驗室出艙活動訓(xùn)練267
6.1.6阿波羅應(yīng)用268
6.2軌道車間的出艙活動計劃269

6.2.1早期的阿波羅應(yīng)用項目出艙活動計劃271
6.2.2阿波羅望遠鏡基座出艙活動概念的研究273
6.2.3出艙活動系統(tǒng)的進展275
6.2.4傳輸模式的評估276
6.2.5最終天空實驗室阿波羅望遠鏡基座出艙活動系統(tǒng)的開發(fā)279
6.3從天空實驗室進行的出艙活動(1973—1974年)281
6.3.1天空實驗室計劃的出艙活動項目282
6.3.2營救飛船:第1次出艙活動283
6.4天空實驗室出艙活動任務(wù)286
6.4.1阿波羅望遠鏡基座287
6.4.2試驗289
6.4.3雙極裝置291
6.4.4目測觀察291
6.4.5拍攝科胡特克彗星292
6.4.6天空實驗室的最后一次出艙活動:收尾活動292
6.4.7小結(jié)293
6.5禮炮號空間站接管太空(1977—1986年)299
6.5.1早期的禮炮號空間站300
6.5.2蘇聯(lián)空間站出艙活動設(shè)備的演化303
6.5.3禮炮號空間站上執(zhí)行的出艙活動306
6.5.4計劃中的第一個奧蘭/DOS 出艙活動307
6.6禮炮號空間站的出艙活動操作(1977—1986年)308
6.6.1第一次禮炮號空間站出艙活動308
6.6.2禮炮號空間站出艙活動操作310
6.6.3試驗310
6.6.4評估、檢查和觀察313
6.6.5意外事件318
6.6.6構(gòu)建320
6.6.7一個主要的修補323
6.6.8小結(jié)325
6.7早期空間站的出艙活動:結(jié)論326
參考文獻328
第7章 空間服務(wù)需求331
7.1航天飛機時代(1981—2012年)332
7.1.1航天飛機出艙活動時機334
7.1.2航天飛機軌道器為出艙活動提供補給335
7.1.3航天飛機出艙活動能力要求338
7.1.4典型的航天飛機出艙活動時間表339
7.1.5軌道器出艙活動計劃飛行測試340
7.1.6早期應(yīng)急出艙活動343
7.1.7出艙活動中航天員的作用及職責(zé)344
7.1.8出艙活動技能的研發(fā)346
7.1.9STS-5:太空出艙活動嘗試受挫347
7.1.10STS-6:出艙活動首獲成功348
7.2航天飛機出艙活動服務(wù)于衛(wèi)星運行(1984—1997年)350
7.2.1多任務(wù)模塊化航天器350
7.2.2開創(chuàng)新局面353
7.2.3再創(chuàng)佳績356
7.2.4軌道服務(wù)站361
7.2.5營救與修復(fù)363

7.2.6小結(jié)380
7.3為哈勃太空望遠鏡提供服務(wù)的能力385
7.3.1出艙活動計劃385
7.3.2哈勃太空望遠鏡航天飛機飛行任務(wù)390
7.3.3從哈勃太空望遠鏡出艙活動中獲得的經(jīng)驗和觀察397
7.3.4小結(jié)400
7.4對航天飛機出艙活動的評價401
參考文獻402
第8章 空間綜合基礎(chǔ)設(shè)施 405
8.1和平號空間站(1986—2001年)406
8.1.1和平號空間站上的出艙活動(1987—2000年) 407
8.1.2走出和平號空間站408
8.1.3和平號空間站的經(jīng)驗411
8.1.4小結(jié)429
8.2國際空間站的出艙活動:大規(guī)模建設(shè)436
8.2.1早期的研究和模擬438
8.2.2出艙活動和自由號空間站445
8.2.3技術(shù)研發(fā)452
8.3國際空間站出艙活動情況(1998—2002年)457
8.3.1氣閘艙或?qū)优?458
8.3.2出艙活動之屏障459
8.3.3小結(jié)466
參考文獻466
第9章 展望未來469
9.1國際空間站:軌道上的前哨地帶470
9.2航天飛機:重返飛行471
9.3太空艙撞擊外部修復(fù)工具:修理國際空間站474
9.4利用出艙活動能否實施太空營救475
9.5哈勃太空望遠鏡營救或再入478
9.6機器人和出艙活動479
9.7中國人的出艙活動481
9.8重返月球481
9.9探索火星482
9.10探索無際482
9.11從出艙活動中得到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486
參考文獻488
附錄A 完成太空行走的航天員489
附錄B 世界出艙活動日志(1965—2003年)495
參考文獻53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