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起子西周共和元年,從此中國年歷明確可考,本表第一部分“上編”起于該年,迄于西漢哀帝元壽二年,即公元前工年。第二部分“下編”起于西漢平帝元始元年即公元1年,迄于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即公元1949年(其間三國、南北朝、宋遼金元、明清之際朔閏不同之處,則分別加以排列)?!≈腥A民國成立后改用陽歷,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為民國元年1月1日《民國歷曰表》即采用陽歷編次。1949年10月工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采用公歷紀年,第三部分“附編”列有《l949-2000年歷日表》,以備檢查農歷(陰歷)之用。本表上、下、附三編中,凡屬公元前的歷曰表,僅標年、月、日、干支;其公元后的,則增加陽歷月、日,亦即中西歷日對照。檢查方法詳“上編”所附說明。其諸家推算異同以及失誤之處,亦特為注明以資參考。本表第四部分為“年號索引”,檢查方法詳該部分說明。本表從漢代開始,注明帝王即位、建元、改元以及覆滅的陰歷月份,凡在正月者一般概不注明其即位與建元不在同時者,亦不注明即位月份。本表凡年號有異說及干支字有改動者,皆加注明,如漢武帝“征和”年號,或作“延和”即用“征(延)和”表明;太平天國曾改干支字的“丑”為“好”、“卯”為“榮”、“亥”為“開”,亦在有關年份中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