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的話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作者序言
作者介紹
致 謝
獻 詞
表格目錄
圖片目錄
第1章 引 言
第2章 系列殺人
2.1 系列殺人
2.1.1定義與類型
2.1.1.1特征
2.1.2發(fā)案率、人口數(shù)以及增長量
2.1.3理論
2.1.4被害人學
2.2謀殺兒童
2.3殺人和距離
第3章 系列強奸和縱火
3.1系列強奸
3.2系列縱火
第4章 刑事行為科學
4.1偵查困難
4.2警察策略
4.2.1串并案分析
4.2.1.1物證
4.2.1.2嫌疑人相貌畫像
4.2.1.3犯罪現(xiàn)場行為
4.2.2其他偵查策略
第5章 犯罪心理畫像
5.1犯罪心理畫像的發(fā)展
5.2有組織力和無組織力的犯罪現(xiàn)場
5.3犯罪心理畫像的應用
5.4批評
5.5評估性研究
5.6犯罪心理畫像與概率
5.7專家證言
5.8犯罪心理畫像的未來
第6章 行為地理學
6.1移動和距離
6.2心理地圖
6.3覺知和活動空間
6.3.1歸屬點
6.4中心圖解法
6.5最小相鄰分析
第7章 犯罪地理學
7.1地理學與犯罪研究
7.1.1移動與犯罪研究
7.2犯罪環(huán)境學
7.2.1日?;顒永碚?br />7.2.2理性抉擇理論
7.2.3犯罪風格理論
第8章 目標與獵取
8.1目標類型
8.1.1地點和空間
8.1.2狩獵地點
8.1.3侵害目標的背景
8.1.4犯罪地點
8.1.5尸體的處理
8.1.6學習與轉移
8.1.7作案人分類
8.2獵取方法
8.2.1 目標線索
8.2.2對同類的獵殺
8.2.3搜尋與攻擊
8.2.4系列殺手獵取方式分類
第9章 嗜殺者的模式
9.1空間類型
9.2系列殺人案件的地理學
9.2.1方法學
9.2.1.1系列殺人案件數(shù)據(jù)庫
9.2.1.2報紙資料
9.2.1.3作案人,被害人及地點數(shù)據(jù)
9.2.2系列殺人犯罪人特征
9.2.2.1各州情況對比
9.2.3案例介紹
9.2.3.1蔡斯·理查德(Richard Chase)
9.2.3.2阿爾伯特·德薩歐(Albert DeSalvo)
9.2.3.3克利福德·奧爾森(Clifford Olson)
9.2.3.4安格魯·布諾和肯納斯·班池(Angelo Buono & Kenneth Bianchi)
9.2.3.5彼得薩克利夫(Peter Suteliffe)
9.2.3.6理查德·拉米雷斯(Richard Ramirez)
9.2.3.7大衛(wèi)·伯科威茨(David Berkowitz)
9.2.3.8杰弗里·達默(Jeffrey Dahmer)
9.2.3.9喬爾-里夫金(Joel Rifkin)
9.2.3.10約翰·柯林斯(John Collins)
9.2.3.11 艾琳-沃倫諾斯(Aileen Wuornos)
9.2.3.12伊恩·布雷迪和邁拉·欣德利(lan Brady & Myra Hindley)
9.2.3.13杰里·布魯多斯(Jerry Brudos)
9.4系列殺人犯罪人特征
9.4.1犯罪人
9.4.2被害人
9.4.3地點
9.4.4犯罪解析
9.4.5聚集
9.4.6行走距離的增加
第10章 地理學的犯罪心理畫像
10.1地圖和犯罪分析
10.2地理學和犯罪偵查
10.3犯罪人居住地預測
10.3.1犯罪人地理位置的鎖定
10.3.2操作
10.3.3效度、信度和實用性
10.3.3.1效度
10.3.3.2信度
10.3.3.3實用性
10.4地理學的犯罪心理畫像
10.4.1犯罪心理畫像的思考
10.4.2操作程序
10.4.2.1信息要求
10.4.2.2申請地理學的犯罪心理畫像
10.4.3培訓學習項目
10.4.4“參宿七”計算機系統(tǒng)
第11章 偵查應用
11.1策略和戰(zhàn)術
11.1.1對嫌疑人排序
11.1.2警方的信息系統(tǒng)
11.1.3專案工作管理
11.1.4性犯罪人記錄
11.1.5政府和商業(yè)數(shù)據(jù)庫
11.1.6機動車輛的記錄
11.1.7巡邏飽和度和監(jiān)視
11.1.8附加反應方案
11.1.9郵寄公告信
11.1.10對社區(qū)細致排查
11.1.11新聞媒體
11.1.12血液檢測
11.1.13緊張峰測試
11.1.14逃犯地點判斷
11.1.15下落不明的尸體
11.1.16法庭專家證據(jù)
11.2碎尸者杰克
第12章 結 論
附件:數(shù)據(jù)編碼形式
數(shù)據(jù)編碼形式1:系列殺人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數(shù)據(jù)編碼形式2:系列殺人案件的被害人
數(shù)據(jù)編碼形式3:系列殺人案件地點
原著專業(yè)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