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篇分析(或稱話語分析),作為概念的提出已是半個世紀之前的事了,但對語篇的深入研究卻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自80年代以來,語篇分析作為語言研究中一個年輕的分支,其發(fā)展速度、深度和廣度令人矚目。國內外有關語篇分析的著作和論述層出不窮,從不同層面和側面反映出學者們對語篇的認識水平和研究方法。但這些著作大都有各自的側重點、研究角度,或針對特定的讀者對象,如語言教師。因此,在內容選擇上有所偏重。有些80年代的著作,已經不能反映近期的研究成果和趨勢。本書的寫作目的是盡可能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概述語篇分析的基本理論,介紹這一學科的歷史淵源、發(fā)展過程、研究范疇和研究方法。該書可用于語篇分析入門者,更適合英語專業(yè)的研究生。本書共十章。第一章介紹語篇分析的形成和發(fā)展,語篇的本質及語篇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二章著重論述書面語和口語的關系問題。書面語和口語有各自明顯的帶有區(qū)別性的語言特征,但在語言使用中由于語境等因素,口語亦可能帶有書面語的某些特征,書面語也可能具有口語的特征。這些特征在詞、小句和整體語篇中都有不同的體現(xiàn)。第三章從語言使用意圖和理解兩方面討論語言的使用,內容主要涉及語言功能、言語行為以及使語言使用意圖得以實現(xiàn)的各種因素和條件。第四章介紹語篇中各種成分之間的微觀結構,主要介紹語篇組織體系中詞匯和語法層面上語篇的銜接,從而形成有意義的語篇。第五章討論口語語篇,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語用學理論對語篇分析的貢獻,話語分析和交際理論中的限制問題。第六章討論書面語篇,內容主要包括語篇標記的特征、功能及分類,小句的意義、分類、方式以及語義關系和修辭關系,書面語篇基本模式。第七章討論主位、述位的意義、類型、功能、結構,以及與之相關的信息結構。第八章從三個方面介紹體裁分析:專門用途語篇,如學術語篇的體裁分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家對語篇體裁的分析;新修辭學者對語篇體裁的分析;各領域研究的框架模式及其對語言教學的啟示。第九章討論互文性,內容包括互文性的概念,語篇間對話的本質特征,不同層面的互文性,互文性在語言形式上的體現(xiàn)以及實際運用。第十章討論語篇的批評性分析,介紹批評語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特征、研究目的、批評語篇分析的形成和研究方法。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側重對語篇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闡述,所以很少涉及具體分析和實踐。語篇分析發(fā)展至今,似乎有些紛繁龐雜,我們的寫作初衷是希望為語篇分析入門者,特別是語言研究生提供幫助。就像做所有其他事情一樣,在寫作中我們要做出選擇,因此難免掛一漏萬。疏漏或不當之處,敬請學界和讀者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