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原名沈雁冰,一八九六年出生于浙江省桐鄉(xiāng)縣屬的烏鎮(zhèn)。父親具有維新思想,喜愛自然科學,曾自習數(shù)學到高等代數(shù)與微積分,三十余歲即去世。茅盾幼時受到比較開明的家庭教育,母親管教嚴格。他很早就閱讀《三國演義》、《西游記》一類的古典小說。在中學學習期間,辛亥革命爆發(fā),和當時許多青年一樣,年輕的茅盾也感到很大的激動和興奮。但是辛亥革命并未給中國社會帶來多大變化,學校沒有民主空氣。因反抗學校當局的壓迫,茅盾遭到嘉興府中學的斥退而轉(zhuǎn)入杭州安定中學。后來他說過:如果要找出中學教育“曾經(jīng)給與我些什么,現(xiàn)在心痛地回想起來,是這些個:書不讀秦漢以下,駢文是文章之正宗;詩要學建安七子;寫信擬六朝人的小札”。這固然使茅盾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滋養(yǎng),但和開明的家庭教育對比起來,僵化的生活特別使他感到“我的中學生時代是灰色的,平凡的”(注:《我的中學生時代及其后》,收入散文集《印象·感想·回憶》,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10月初版)。中學畢業(yè)后入北京大學預科。一九一六年預科畢業(yè),因家境窘迫輟學,入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隨即開始在《學生雜志》、《學燈》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TOP目錄 鍛煉小序附:《鍛煉》總綱及第二部以后筆記有志者大鼻子的故事煙云手的故事水藻行報施編者后記 TOP 其它信息 裝幀:平裝頁數(shù):503版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