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首頁
新聞資訊
在線讀書
每日一讀
國學/古籍
出版圖書
讀書導(dǎo)航
我的賬戶
我的書架
首頁
新聞資訊
在線試讀
每日一讀
國學/古籍
出版圖書
讀書導(dǎo)航
文學
|
小說
|
傳記
|
青春文學
|
藝術(shù)
|
散文隨筆
|
收藏/鑒賞
|
人文社科
|
經(jīng)濟管理
|
自我實現(xiàn)/勵志
|
生活時尚
|
教育/教材
|
考試
|
少兒/童書
當前位置:
首頁
出版圖書
文學藝術(shù)
小說
外國小說
人生的枷鎖
人生的枷鎖
定 價:
¥25.00
作 者:
毛姆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叢編項:
譯文名著文庫系列
標 簽:
情感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京東 (¥22.00)
當當網(wǎng) (¥20.40)
中國圖書網(wǎng) (¥22.50)
ISBN:
9787532741731
出版時間:
2007-03-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67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毛姆(1874-1965),英國著名的小說家與劇作家,他的作品取材廣泛,洞悉人性,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人生的枷鎖》是他的代表作,具有明顯的自傳色彩。小說主人公菲利普·凱里自幼父母雙亡,不幸又先天殘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環(huán)境中度過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學校度過的歲月讓他飽受了不合理的學校制度的摧殘,而當他走入社會后,又在愛情上經(jīng)歷了傷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艱辛的掙扎,但思想和個性都獨立不羈的凱里,一直努力掙脫宗教和小市民意識這兩條禁錮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圖在混沌紛擾的生活漩流中,尋求人生的真諦。本書是英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毛姆的最主要作品。書中主人公菲利普?凱里童年和青年時期的辛酸遭遇,大多取材于作家本人早年的生活經(jīng)歷,但作家打破了事實的拘束,虛構(gòu)了某些重大情節(jié),塑造了菲利普?凱里這一人物形象。小說通過描寫主人公的曲折遭遇,揭露了社會從精神到物質(zhì)上對人的折磨和奴役。這部小說自出版以來,始終未絕版,至今廣為世界各國讀者所傳誦。
作者簡介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于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親是律師,當時在英國駐法使館供職。小毛姆不滿十歲,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國由伯父撫養(yǎng)。毛姆進坎特伯雷皇家公學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嚴重口吃,經(jīng)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時還遭到冬烘學究的無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靈上投下了痛苦的陰影,養(yǎng)成他孤僻、敏感、內(nèi)向的性格。幼年的經(jīng)歷對他的世界觀和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1892年初,他去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習了一年。在那兒,他接觸到德國哲學史家昆諾·費希爾的哲學思想和以易卜生為代表的新戲劇潮流。同年返回英國,在倫敦一家會計師事務(wù)所當了六個星期的練習生,隨后即進倫敦圣托馬斯醫(yī)學院學醫(yī)。為期五年的習醫(yī)生涯,不僅使他有機會了解到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而且使他學會用解剖刀一樣冷峻、犀利的目光來剖視人生和社會。他的第一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正是根據(jù)他從醫(yī)實習期間的所見所聞寫成的。 從1897年起,毛姆棄醫(yī)專事文學創(chuàng)作。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他寫了若干部小說,但是,用毛姆自己的話來說,其中沒有一部能夠“使泰晤士河起火”。他轉(zhuǎn)向戲劇創(chuàng)作,獲得成功,成了紅極一時的劇作家,倫敦舞臺竟同時上演他的四個劇本。他的第十個劇本《弗雷德里克夫人》連續(xù)上演達一年之久。這種空前的盛況,據(jù)說只有著名劇作家肖伯納才能與之比肩。但是辛酸的往事,夢魘似地郁積在他心頭,不讓他有片刻的安寧,越來越強烈地要求他去表現(xiàn),去創(chuàng)作。他決定暫時中斷戲劇創(chuàng)作,用兩年時間潛心寫作醞釀已久的小說《人生的枷鎖》。 第一次大戰(zhàn)期間,毛姆先在比利時火線救護傷員,后入英國情報部門工作,到過瑞士、俄國和遠東等地。這段經(jīng)歷為他后來寫作間諜小說《埃申登》提供了素材。戰(zhàn)后他重游遠東和南太平洋諸島;1920年到過中國,寫了一卷《中國見聞錄》。1928年毛姆定居在地中海之濱的里維埃拉,直至1940年納粹入侵時,才倉促離去。 兩次大戰(zhàn)的間隙期間,是毛姆創(chuàng)作精力最旺盛的時期。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初期,他寫了一系列揭露上流社會爾虞我詐、勾心斗角、道德墮落、諷刺,如《周而復(fù)始》、《比我們高貴的人們》和《堅貞的妻子》等。這三個劇本被公認為毛姆劇作中的佳品。1933年完稿的《謝佩》是他的最后一個劇本。毛姆的戲劇作品,情節(jié)緊湊而曲折,沖突激烈而合乎情理;所寫人物,著墨不多而形象鮮明突出;對話生動自然,幽默俏皮,使人感到清新有力。但總的來說,內(nèi)容和人物刻畫的深度,及不上他的長、短篇小說,雖然他的小說作品也算不上深刻。這一時期的重要小說有:反映現(xiàn)代西方文明束縛、扼殺藝術(shù)家個性及創(chuàng)作的《月亮和六便士》;刻畫當時文壇上可笑可鄙的現(xiàn)象的《尋歡作樂》;以及以大英帝國東方殖民地為背景、充滿異國情調(diào)的短篇集《葉之震顫》等。短篇小說在毛姆的創(chuàng)作活動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短篇小說風格接近莫泊桑,結(jié)構(gòu)嚴謹,起承轉(zhuǎn)落自然,語言簡潔,敘述娓娓動聽。作家竭力避免在作品中發(fā)表議論,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shù)處理,讓人物在情節(jié)展開過程中顯示其內(nèi)在的性格。 第二次大戰(zhàn)期間,毛姆到了美國,在南卡羅萊納、紐約和文亞德島等地呆了六年。1944年發(fā)表長篇小說《刀鋒》。在這部作品里,作家試圖通過一個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與實利主義之間的矛盾沖突。小說出版后,反響強烈,特別受到當時置身于戰(zhàn)火的英、美現(xiàn)役軍人的歡迎。 1946年,毛姆回到法國里維埃拉。1948年寫最后一部小說《卡塔麗娜》。此后,僅限于寫作回憶錄和文藝評論,同時對自己的舊作進行整理。毛姆晚年享有很高的聲譽,英國牛津大學和法國圖魯茲大學分別授予他頗為顯赫的“榮譽團騎士“稱號。同年1月25日,英國著名的嘉里克文學俱樂部特地設(shè)宴慶賀他的八十壽辰;在英國文學史上受到這種禮遇的,只有狄更斯、薩克雷、特羅洛普三位作家。1961年,他的母校,德國海德堡大學,授予他名譽校董稱號。 1965年12月15日,毛姆在法國里維埃拉去世,享年91歲。骨灰安葬在坎特伯雷皇家公學內(nèi)。死后,美國著名的耶魯大學建立了檔案館以資紀念。
圖書目錄
暫缺《人生的枷鎖》目錄
本目錄推薦
01
雪國
01
雪國
02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02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03
列奧納多·達·芬…
03
列奧納多·達·芬奇之母…
04
繞頸之物
04
繞頸之物
05
回到那一天
05
回到那一天
06
荒原狼
06
荒原狼
07
貓與東京(平裝版)
07
貓與東京(平裝版)
08
金閣寺
08
金閣寺
09
毀滅的時代
09
毀滅的時代
10
德米安
10
德米安
掃描二維碼
關(guān)于讀書
免責聲明
讀書目錄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