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理論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第三輯)

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第三輯)

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第三輯)

定 價:¥22.00

作 者: 朱文斌
出版社: 安徽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各時代文學評論與研究

ISBN: 9787811102475 出版時間: 2006-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4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所謂“臺灣文學”,是指在臺灣地區(qū)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中國文學之一種。除日據(jù)時期殖民者廢止?jié)h文,臺灣作家只好用日文寫作外,臺灣文學均以中文為書寫工具?!∨_灣文學自17世紀浙江寧波人沈光文在臺灣播下第一顆文學種子算起,歷經(jīng)明鄭、清代、日據(jù)時期。1945年光復后。臺灣文學邁進了另一個新時代。 臺灣文學不能自我設限為新文學的70年,而應上溯明鄭的古典詩文以及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從作家成份構(gòu)成看,不應以省籍作界線.不論移民之先后、居臺時間之短長以及土地認同之態(tài)度、族群之分屬乃至留學海外或在海外工作的作家,只要所寫的作品關愛臺灣、具有臺灣特殊的歷史景觀,就應視作臺灣文學。 臺灣文學的稱謂,早在日據(jù)時期就出現(xiàn)過,計有臺灣新文學、臺灣文學、文藝臺灣、臺灣文藝等。光復后國民政府采取徹底中國化的文化政策。首先是把臺灣“中國化”,然后把臺灣人“中國人化”。在文化上為了實現(xiàn)“中國化”這一目標,也為了遏制臺獨傾向,當局不許成立以“臺灣”命名的文藝團體,臺灣文學的稱謂從此被“中華民國文學”或“中華民國臺灣省文學”所取代。

作者簡介

暫缺《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第三輯)》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學術視野
“臺灣文學”關鍵詞
網(wǎng)絡之城與幻魅想象
——論九十年代中后期香港文學中的后現(xiàn)代城市主題
關于紐約華文文學兩則
比較之窗
華文文學與華人文學之辨
——關于華文文學研究轉(zhuǎn)向華人文學的反思
領略莊嚴體認孤獨
——論陳映真對王安憶的影響
印尼華文文學中的異族敘事模式
文本解讀
留學生文學的新開拓
——論郁秀《太陽鳥》的文化特質(zhì)
“和而不同”的雙音合奏
——《千山外,水長流》的文化構(gòu)想
現(xiàn)代生存的母性觀照
——試論旅荷女作家林湄新作《天望》
論馬華小說家商晚筠的本土/家鄉(xiāng)鏡像書寫
《支那崽》人物形象意義新探
從“愛”的角度詮釋
——歐陽子心理小說談
漢家丹青繪蓬瀛
——旅日華人作家毛丹青散文隨筆集《日本蟲子·日本人》
探微
同情的真諦
——解讀白先勇的《Danny Boy》
痛感與悲感的交響
——論白先勇散文的傷悼美
頹廢而絕望之美
——淺談白先勇筆下的另類女子
汪洋灑落的旅程
——莊偉杰其人其詩其文解讀
我行我素我在我思
——莊偉杰詩歌創(chuàng)作試論
探魅與沉思:域外華文的真相
——對《智性的舞蹈》文本的一種解讀
理論闡釋
文化身份:歷史天空下的異域之思:
文化現(xiàn)場、南洋想象與主體間性的介入
——以朱崇科的馬華文學“本土性”研究為例
新華紀游文學的現(xiàn)代意義
中國經(jīng)驗與多重困境
——論新時期東南亞華文詩歌的發(fā)展
史海鉤沉
近年印尼華文文學的兩次文藝論爭
“中國-南洋”雙重關注下的早期新馬華文小說
研究之研究
20世紀美洲其他國家華文文學研究綜述
馬華“新生代”創(chuàng)作研究述評
對話與訪談
為詩歌尋找表達
——網(wǎng)絡時代詩歌命運五人談
寫作是一種翱翔
——訪談澳華詩人莊偉杰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