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橋藝術是熱熱鬧鬧的天橋藝人,是被眾人簇擁的天橋藝人,是有著相當高的身份和地位的天僑藝人。沒有親眼目睹昔日“平地摳餅”天橋藝人之艱辛的自己,衷心為今天的“天橋藝人”而高興。作為生活世界中的人,雖然今天的“天僑藝人”還要接受特殊技藝的訓練,但經過百余年來的蛻變、陣痛和自我的放逐、重構,他們再也不用像他們的先輩那樣:猶如兩棲動物,同時接受主流社會和邊緣社會雙重的價值觀念與倫理道德,并在兩種游戲規(guī)則迥然有別的社會之間惶恐、艱難地游弋,盡管今天有新的人群被貶入到社會的邊緣和底層。本書要濃墨重彩的就是今天“天橋藝人”先輩們的足跡、成長歷程和相關的言說。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實際上直到解放前,這些昔日的街頭藝人是一個被貶斥、忽視但又被人賞玩,卻名不見經傳的群體。所以,在相當意義上,本書是對口述史的再寫作,其所根據(jù)的材料主要是我自己所記錄的口述材料、世俗的回憶錄、自傳和他人記述、整理的口述材料。這使得本書所描述是的“地方性知識”(local knowledge)——一種被講述、言說和寫作的知識,而筆者的寫作也就成為一種對包括藝人自己在內的對“他人解釋的解釋”,是對這種被反復講述、言說以及寫作的知識的再解讀。當然,其中亦不乏對“自我”的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