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知識讀物孟子入門

孟子入門

孟子入門

定 價:¥15.00

作 者: 徐克謙 曾業(yè)桃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哲學宗教 人文學術

ISBN: 9787532544110 出版時間: 2006-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 頁數(shù): 18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孟子其人】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戰(zhàn)國鄒(今山東鄒縣南)人。他是戰(zhàn)國中期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據(jù)說孔子去世后,儒家分化為八派,其中對后代影響最大的,就是以孟子為代表的“孟氏之儒”。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學說,后人遂把以孔子和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傳統(tǒng)稱為“孔孟之道”,而孟子也被尊為儒家的“亞圣”。孟子的生平事跡主要見于《史記·孟子茍卿列傳》以及《孟子》書中有關章節(jié),此外先秦兩漢其他典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記錄。根據(jù)這些材料我們可以知道孟子一生的大概情況。孟子生活在大約比孔子晚了一個世紀的戰(zhàn)國中期,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代,但他出世時,家道早已沒落。孟子幼年家境比較貧寒,但他有一個循循善誘、教子有方的好母親,使他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養(yǎng)和熏陶。關于孟母教子有不少故事,如“孟母三遷”、“斷織勸學”等。后來他又向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也有人說他是向子思的門人學習的。不管怎么說,孔子的學說看來是經(jīng)由子思一脈承傳到了孟子,所以后人又把子思、孟子一派的儒學稱為“思孟學派”。孟子在三十歲左右,已經(jīng)學有所成,在鄒、魯一帶從事講學活動,頗有名氣。大約四十多歲時,孟子開始周游列國,宣傳他的一套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張。他先后到了齊、宋、魯、滕、梁等國。所到之處,孟子雖然也受到一些禮遇和優(yōu)待,但他的思想終究被認為是迂腐不切實際,不被諸侯采納。晚年,四處碰壁的孟子只好回到故鄉(xiāng),重新聚徒講學,著書立說,并為后人留下了《孟子》這部書。【《孟子》其書】《孟子》這部書的作者究竟是誰?歷來有三種看法,一種認為是孟子自己寫的,一種認為是孟子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合著的,一種認為是孟子的弟子乃至再傳弟子根據(jù)孟子生前的言論綴輯而成的。不過從《孟子》文章具有比較統(tǒng)一的風格來看,該書的主體部分,當出自孟子本人之手?!睹献印返钠獢?shù),司馬遷《史記》說是7篇,而《漢書·藝文志》和應邵的《風俗通》卻著錄為11篇,包括內(nèi)篇7篇和外書4篇。但所謂外書4篇,漢代第一個為《孟子》作注的趙岐已斷定其為后人偽托之作?,F(xiàn)傳的《孟子》僅為7篇,每篇選取第一句話中的一個人名或詞語作為篇名,依次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每篇又分上下。在唐以前,《孟子》書在人們的心目中基本上等同于一般的諸子著作,列于子部。至唐,孟子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韓愈追述儒學道統(tǒng),把孟子 ……

作者簡介

暫缺《孟子入門》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經(jīng)典的價值在于文化(總前言)
小辭典
孟子其人/1《孟子》其書/2孟子的時代/2仁義/3性善/3仁政/4王道/4四端/4五倫/4良知/5天爵、人爵/5思誠/5井田/5五十步笑百步/6率獸食人/6挾泰山以超北海/6明察秋毫/6緣木求魚/7始作俑者/7出爾反爾/7顧左右而言他/7若大旱之望云霓/7解民倒懸/8事半功倍/8浩然之氣/8養(yǎng)氣/8拔苗助長/8出類拔萃/8心悅誠服/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9勞心勞力/9夷夏之辨/9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9大丈夫/10簞食壺漿/10一傅眾咻/10為淵驅魚,為叢驅雀/10自暴自棄/10授受不親/10好為人師/11左右逢源/11由博反約/11私淑弟子/11三過其門而不人/11先知先覺/12時中/12集大成/12知人論世/12一暴十寒/12舍生取義/12杯水車薪/13距人于千里之外/13萬物皆備于我/13習焉不察/13獨善其身/13不言而喻/14引而不發(fā)/14盡信書不如無書/14民貴君輕/14以其昏昏,使人昭昭/14再作馮婦/14大而化之/15狂狷/15鄉(xiāng)愿/15
原著助讀
基本觀念與范疇解讀
一、心性與天道——關于道德良心之終極依據(jù)的追問/23
天賦予人以同等的人性——人性本善的信念——問自己心中有沒有善的萌芽——心性的“陷溺”和惡的由來——天道就呈現(xiàn)在我心性中
二、仁義與孝悌——體現(xiàn)在倫常日用中的道德踐履/31
善性的四顆種子——“仁”是安樂窩,“義”是康莊道——“仁”和“義”都是內(nèi)在于人性之中的——見利思義與舍生取義——仁義要從孝
悌開始做起
三、修身與養(yǎng)氣——怎樣成為具有理想道德人格的“君子”/41
教育的意義和途徑——“反求諸己”的修養(yǎng)方法——培養(yǎng)自己身上的“浩然之氣”——“小體”與“大體”,“人爵”與“天爵”——走向崇高
的道德修養(yǎng)境界
四、人格與處世——做一個特立獨行的“大丈夫”/50
人不能沒有羞恥之心——為人做事都應當有原則——與人為善,至誠動人——不要被大人物的威勢嚇倒——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精神
五、王道與仁政——走向符合人性的理想社會的治國方略/60
宣傳王道,反對霸道——由“仁心”推出“仁政”——從經(jīng)濟措施人手改善民眾生活——禮義教化與精神文明建設——“民貴君輕”與民
主政治的理念
寫作賞析
一、文體與章法/74
對《論語》語錄體散文的發(fā)展——靈活的章法,高妙的行文——該簡略時簡略,該重復處重復
二、口才與辯術/79
不得已而辯的雄辯大師——知言察情,巧用辯術——有時也會胡扯,有時也要罵人
三、情感與氣勢/84
多血質、易沖動的人——充溢于字里行間的“浩然之氣”——“其鋒不可犯”
四、形象與比喻/90
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精彩生動的寓言和故事——形象的比喻和巧妙的比附
原著選讀
一、孟子見梁惠王章(梁惠王上)/99
二、梁惠王日寡人愿安承教章(梁惠王上)/100
三、齊桓晉文之事章(梁惠王上)/102
四、莊暴見孟子章(梁惠王下)/113
五、齊宣王問湯放桀章(梁惠王下)/116
六、問夫子加齊之卿相章(公孫丑上)/117
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公孫丑上)/126
八、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公孫丑下)/128
九、孟子將朝王章(公孫丑下)/129
十、有為神農(nóng)之言者許行章(滕文公上)/133
十一、陳代日不見諸侯宜若小然章(滕文公下)/143
十二、景春日公孫衍張儀章(滕文公下)/146
十三、公都子日外人皆稱夫子好辯章(滕文公下)/147
十四、離婁之明章(離婁上)/151
十五、自暴者不可與有言章(離婁上)/154
十六、君之視臣如手足章(離婁下)/155
十七、逢蒙學射于羿章(離婁下)/156
十八、君子所以異于人者章(離婁下)/158
十九、齊人有一妻一妾章(離婁下)/160
二十、堯以天下與舜有諸章(萬章上)/161
二十一、伯夷目不視惡色章(萬章下)/164
二十二、一鄉(xiāng)之善士章(萬章下)/167
二十三、告子日性無善無不善也章(告子上)/168
二十四、富歲子弟多賴章(告子上)/170
二十五、牛山之木章(告子上)/173
二十六、魚我所欲也章(告子上)/174
二十七、仁人心也章(告子上)/176
二十八、人皆可以為堯舜章(告子下)/177
二十九、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章(告子下)/179
三十、盡其心者知其性章(盡心上)/180
三十一、孟子謂宋勾踐章(盡心上)/181
三十二、君子有三樂章(盡心上)/182
三十三、民為貴章(盡心下)/183
三十四、口之于味也章(盡心下)/183
三十五、孔子在陳章(盡心下)/184
三十六、由堯舜至于湯章(盡心下)/188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