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小說中國古典小說中國詩學之現(xiàn)代觀

中國詩學之現(xiàn)代觀

中國詩學之現(xiàn)代觀

定 價:¥45.00

作 者: 陳伯海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唐代

ISBN: 9787532544189 出版時間: 2006-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 頁數(shù): 46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近年來,有關中西詩學對話的話題相當熱門,學界人士就其必要性、可能性、發(fā)展方向、選擇途徑等展開多方面論述,發(fā)表了不少好的意見,但實際對話的成績?nèi)圆伙@著。為解決這一研究障礙,特編輯此書。全書分上中下三編:情志篇、境象篇和言辭體式篇。古老的中國文明,就其精神生活的層面而言,經(jīng)常煥發(fā)出一種詩性智慧的光輝,其突出的標志便在于對生命理念的強調(diào)和發(fā)揚。如以天地萬物為一氣化生,視大化流行為生生不息,在價值觀念上“重生”、“厚生”,乃至將天人及人際間的組合秩序歸結(jié)為生命和諧等,雖處處帶有古代中國宗法式農(nóng)業(yè)社會的烙印,而透過其歷史的外衣,仍可窺見內(nèi)里深藏著的人性本真。這或許是華夏文明歷經(jīng)久遠而迄未喪失其動人魅力的重要原因。作為傳統(tǒng)詩性智慧的結(jié)晶,中國詩學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深處,不僅積累豐厚,特色鮮明,亦且自成統(tǒng)系,足具精義。清除其歷史的雜質(zhì),抉發(fā)其思想的精微,在現(xiàn)代語境下予以新的闡釋,是完全有可能為人類詩學的未來發(fā)展作出其重大貢獻的。然則,什么是中國詩學的主導精神呢?據(jù)我看來,也就在于它從民族文化母胎里吸取得來的生命本位意識。正是這種生命意識,貫串著它的整個機體,支撐起它的邏輯構架,滲透到它的方方面面,從而形成了它獨特的民族風采和全人類意義,值得我們仔細探討。近年來,一些學者已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還有深入的余地。本書嘗試在此基礎上作進一步開拓,先就一些基本范疇和命題中蘊含的核心理念稍加提挈。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詩學之現(xiàn)代觀》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代序:對話·交流·會通
——兼論中國詩學的現(xiàn)代詮釋
導言:一個生命論詩學范例的解讀
——中國詩學精神探源
上編 情志篇:中國詩學的人學本原觀
釋“詩言志”
——兼論中國詩學的“開山的綱領”
釋“緣情綺靡”
——兼及傳統(tǒng)雜文學體制中的“文學性”標志
釋“情志”
——論詩性生命的本根
中編 境象篇:中國詩學的審美體性觀
釋“感興”
——論詩性生命的發(fā)動
釋“詩可以興”
——論詩性生命的感通作用
釋“意象”
——論詩性生命的審美顯現(xiàn)
釋“意境”
——論詩性生命的精神境界
“氣”與“韻”
——兼探詩性生命的人格范型
“味”與“趣”
——試析詩性生命的審美質(zhì)性
釋“妙悟”
——論詩性生命的超越性領悟
下編 言辭體式篇:中國詩學的文學形體觀
“言”與“意”
——詩性生命的語言功能論
“文”與“質(zhì)”
——詩性生命的文辭體性論
“聲”與“律”
——詩性生命的音聲節(jié)律論
“體”與“式”
——詩性生命的形體組合論
釋“詩體正變”
——中國詩學之詩史觀
結(jié)語:“生命之樹常青”
——論中國詩學精神之返本與開新
附錄
生命體驗的審美超越
——《人間詞話》“出入”說索解
“變則通,通則久”
——論中國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
從古代文論到中國文論
——21世紀古文論研究的斷想
參考引用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