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在考察了浙江寧波的民營企業(yè)家之后曾說:民營企業(yè)應該走“精細化”發(fā)展的路子。中國房地產界的領頭羊萬科集團的董事長王石先生說:萬科的下一個十年要致力于“精細化”。精細化不是什么新東西,作為一種追求精益求精的努力,自古以來那些做事認真的人就已經在做了。但作為現代工業(yè)化時代的一個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業(yè)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1950年,有一位名叫豐田英二的日本工程師,赴美國對底特律福特公司的羅杰工廠研究了3個月。豐田英二學習福特的汽車生產和管理方法,并且努力在此基礎上改進提高。他以避免浪費為著眼點,設法在生產過程中以消滅任何無用的動作、避免無用的努力、消除無用的材料,努力建立這樣一種企業(yè):消滅不能給產品或服務的最終用戶帶來好處的所有活動;同時,要持續(xù)不斷地尋找并貫徹改進的方法。日本企業(yè)以精益相號召,切實改進了產品質量,推動了日本經濟增長,使日本很快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這使得“裝在汽車輪子上”的美國的汽車制造商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前往日本豐田等汽車生產商那里去取經。之后,精益企業(yè)和精益生產方法,隨著日本經濟的崛起而走向全世界。在我國,隨著WTO的加入,中國企業(yè)不得不與世界跨國大公司同臺競技。而目前,中國管理學界的基本情況是:經濟學家不少,管理學家不多;管理哲學彌厚,管理學則淺(哲學層面的管理氣氛濃厚,科學層面的管理則言而難踐)。管理學是科學,也是藝術;作為科學,我們多取法于西洋;作為藝術,往往又言而不言。“悟”是不便于傳授和復制的,全面普及更難。全面質量管理、IS09000、流程再造、零庫存管理、無邊界管理、SCM(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CRM(客戶關系管理)、ERP(企業(yè)資源管理)……:我們始終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向當年的流行照虎畫貓,有的完全失敗,有的學了皮毛未及實質,有的頗得要領但苦于管理基礎不配套。我們不可能借用某一種管理理論,全面地、實質性地解決我們的管理問題,也不可能照葫蘆畫瓢以求達到行業(yè)的頂峰。鄉(xiāng)間小道可以直接跨越到高速公路,然而管理的階段不可跨越。我們得一步步來,每一步可以快一些,但步子是不能省略的。我們很難改變人的思維,但可以借助職業(yè)化訓練改變人的行為,通過調整行為來達到逐步調整思維的目的。我們不能省略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全面量化的階段,管理依賴規(guī)則,規(guī)則需要具體化、標準化、數據化,格式化的規(guī)則才可以訓練,訓練提升素質才是改善和完善管理的必由之路。精細化管理,中國企業(yè)界已經在嘗試。我在前一本書《細節(jié)決定成敗》一書中,提出了重視細節(jié)的理念,受到了社會的普遍歡迎和熱烈反響。我們是把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管理系統(tǒng)提出來的,我們設法使之與已知的一些科學管理理論接口,努力與我們過去粗放的管理相克,試圖給出一些基本規(guī)則和操作思路。精者,去粗也,不斷提煉,精心篩選,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細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細,從而找到事物內在聯系和規(guī)律性。也可以這么說,“細”是精細化的必經的途徑,“精”是精細化的自然結果。在我看來,精細化是我國企業(yè)(包括有管理屬性的公共機構和政府)必須邁過的一道坎,不管是何種行業(yè),不論是哪家企業(yè)(也許,政府保護的高度壟斷的行業(yè)和企業(yè)除外),離開了精細化,要想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化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無異于緣木求魚。由重視細節(jié)到倡導精細化管理,是我致力于提高中國管理水平的自然結果。我把精細化管理當成一項事業(yè),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中國精細化管理事業(yè)的發(fā)展。當然,我更希望有眾多的同仁參與到此項事業(yè)中來,一起研究精細化管理、實踐精細化管理、完善精細化管理,直到精細化管理已經成為人們的習慣,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當作目標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