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在我國流傳很廣,并具有悠久的歷史。從圖象資料來看,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寺第三十八窟(約265-420年,兩晉時期)壁畫中就有演奏嗩吶的圖象,而且圖象非常清晰。如果其圖象確實是當初繪制而成,那就證明嗩吶早在公元三、四世紀已流行于新疆地區(qū)。有關嗩吶的文獻記載,最早見于明代。明代王圻《三才圖會》繪其圖象,并注:”瑣奈,其形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銅為之,管則用木。不知起于何時,當軍中之樂也”。由此可見嗩吶作為軍中之樂在當時非常盛行。由于嗩吶流傳的地區(qū)不同,因而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大至分為山東、河南、河北、山西、東北、潮洲等流派。另外,還有流傳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嗩吶也各有其獨特風格。如:維吾爾族、藏族、朝鮮族、白族、壯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