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相傳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記載了上至魯隱公元年( 前722年)、下至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間近300年的歷史。 《左傳》里有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角逐,以及各類禮儀規(guī)范、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系、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歷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等,是了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情況的一枚鑰匙。 從史學價值上看,《左傳》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確立了編年體史書的地位,對后世產生了很大影響。從思想上看,它具有強烈的儒家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同時也表現(xiàn)出“民本”觀念,因此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歷史資料。與此同時,《左傳》還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它長于記述戰(zhàn)爭,善于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書中文字簡練生動,對后代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雜家學說的代表作。相傳是呂不韋召集門下三千賓客編纂而成,含8覽、6論、12紀,共160篇。該書兼收并蓄,細大不捐,以儒家為主流,以道家為基礎,旁采名、法、墨、兵、農、陰陽諸家之長,初步形成了包括政治、經濟、哲學、道德、軍事等各方面內容的理論體系,同時保存了醫(yī)學、音樂、天文歷法及農業(yè)等方面的寶貴資料。文章明朗犀利,故事、比喻、議論有機結合;成書之后,曾在咸陽市門發(fā)布公告,能增益一字者懸賞千金。 漢興起后,吸取亡秦教訓,王霸并用,崇尚無為,與民休息,許多方面與《呂氏春秋》里表達的思想一致。 《戰(zhàn)國策》又稱《國策》,是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游說和辯論的文獻輯錄,共33篇,490章,記述了從三家分晉到秦二世即位之間240余年的歷史。相傳為各罔史官所作,后經劉向整理編輯后定名為《戰(zhàn)國策》。全書為敘事體,以記言為主,以國分類,反映了各諸侯國之間尖銳復雜的兼并斗爭和謀臣策士往來游說的言行,開創(chuàng)了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之先河。 翻開此書,一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立即展開,讓你看到國家之間、集團之間的尖銳矛盾和激烈斗爭。與此同時,你也可以感受到書中文字的華麗流暢,描寫的生動精彩,故事情節(jié)的完整曲折,以及人物刻畫的細膩深刻,在讀史的同時,也得到很高的文學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