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裔美國作家中,湯亭亭(MaxineHongKingston)無疑是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以來,最令人矚目的一位。其作品暢銷于文學市場目普獲好評。至于她在美國文學/文化研究中的地位與分量,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一次訪談中,湯亭亭引用兩位美國東部教師的話說:“我是當今活著的作家中,作品在大學被講授最多的一位。”(Melus68)《亞裔美國文學書目提要》的編者張敬玨(King—KokCheung,AsianAmericanLiterature;AnAnnotatedBibliography,1988)接受筆者訪談時也指出:“湯亭亭的《女勇士》是美國大學校園中,在世的美國作家的作品中最常被采用作教材的?!保ū緯躲^沉與破寂:張敬玨訪談錄》315)而根據湯亭亭本人及訪談者的說法,她的作品不但跨越了大學里文學研究的范疇(講授她作品的除了文學系之外,還包括美國研究、人類學、民族學、歷史、婦女研究、黑人研究等),連美國高中也有講授她作品的(Melus67)。此外,近四十年來的美國文學史代表作——艾理特主編的《哥倫比亞版美國文學史》(EmorlyElliott,ColumbiaLiteraryHistoryoftheUnitedStates,1988)中,除了韓裔美國文學批評家金惠經有《亞裔美國文學》(E1aineH.Kim,“AsianAmericanLiterature”811—21)的專章討論之外,此章及全書計有八處提到湯亭亭和她的作品。至于多年來以“重建美國文學”為職志的勞特(PaulLauter),在以修訂主義的觀點所編輯的兩巨冊《希斯美國文學選集》(TheHeathAnthologyofAmericanLiterature,1990)初版中所收錄的華裔美國文學作品,除了拘囚于天使島(AngelIsland)的早期華裔移民在木屋板壁上的題詩之外,就是湯亭亭《女勇士》中的《白虎》(“WhiteTigers”)一章(Ⅱ;2095—2115)。因此,湯亭亭在許多美國學者與讀者心目中,儼然成為華裔美國文學的代表。就美國文學建制與文學典律而言,至少近半個世紀以來給人的一般印象是以白人、盎格魯一撒克遜族、新教徒、男性、東岸為主流,而生長于美國西部加州的華裔第二代女作家湯亭亭恰恰與上述的文學典律完全相反,并能在短期間聲勢如此壯大,在市場價值和學術建制兩方面得到相當穩(wěn)固的地位。她之所以能在通俗的文學市場及嚴肅的學術研究中都受人矚目,其社會、歷史、政治及文化脈絡當然與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對于種族平等和性別平等的訴求,以及此訴求在學術、政治、社會諸脈絡中逐漸得勢密切相關(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嶄露頭角的湯亭亭作品就經常被視為60年代的產物)。她成名的另一個重大因素,無可諱言的,則是身為作家的湯亭亭善于利用個人特殊的雙文化背景(bicuIturalbackground),以主流社會的語言(英文)來運用/據用、轉化、改編、重組甚或扭曲主要是聽自母親的、具有異域色彩的“故事”。她的這種手法曾被一些人批評為投白人之所好、迎合美國主流社會對在美華人的刻板印象。換言之,相對于美國白人男性霸權的主流社會及文學典律,湯亭亭的作品提供了異域、異族、異性、異文化的色彩。與此息息相關的當然就是她的文化認同/屬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