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當代史成慶華史學文存

成慶華史學文存

成慶華史學文存

定 價:¥19.00

作 者: 成慶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現(xiàn)/當代

ISBN: 9787500454731 出版時間: 2006-03-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24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序史源學實習十六題(1942年輔仁大學三年級) 一、《廿二史札記》卷一補表條所本二、《廿二史札記》卷一漢王父母妻子條書后三、《廿二史札記》卷一七國反條考證四、《廿二史札記》卷一七國反條擬作五、《廿二史札記》卷二《漢書》書恒山王條書后六、《廿二史札記》卷四光武及漢文年歲考證七、《廿二史札記》六論魏紀對漢獻及陳留王書法八、《廿二史札記》《三國志》注條載袁瑋《獻帝春秋》又載孫思光《獻帝春秋》載殷基通語又載顧禮通語其誤何在九、《廿二史札記》七《晉書》條末引唐藝文志訂誤十、晉長沙王義卒年考十一、《廿二史札記》九劉師知傳條正誤十二、北宋??媳卑耸分T臣考十三、《十七史商榷》五五《齊高帝紀》增添皆非條書后十四、《南史》四《齊高帝紀》末符瑞十五、讀《先侍郎府君生辰記》(全祖望) 十六、《隋書》二七后周官制中國古代政治、宗教綜合演進述略(輔仁大學圖書館收藏) 一、序論二、古代政教原始三、黃帝政教初啟四、虞夏政教形成五、殷商政教極盛六、西周政教分化七、東周政教流衍征引書目略兩漢史籍要目兩漢史籍要目敘例兩漢史籍要目中國古史朝代系統(tǒng)考論中國歷史傳統(tǒng)論 ——中國歷史之精神一、敘論二、自然環(huán)境與歷史特征三、地理領(lǐng)域與民族搏成四、農(nóng)耕經(jīng)濟與家族社會五、帝國政治與儒家文化六、結(jié)論我們對初級中學課本《中國歷史》(第一冊)的意見略論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所謂“歷史科學”、“社會科學”“與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 “唯物史觀”如何被編寫成現(xiàn)在的《歷史唯物主義》及其與“社會”、“歷史”、“社會歷史”的關(guān)系歷史唯物主義不能代替歷史科學,應開展歷史科學的討論編寫《歷史科學通論》回憶先師鄭天挺同志的教誨周代的文化狀況一、天命思想與王官之學二、人文主義學術(shù)思想的興起中國封建社會形成時期的文化一、學術(shù)與宗教二、史學、文學和藝術(shù)三、科學和技術(shù)唐帝國與亞洲各國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一、唐和亞洲各國經(jīng)濟文化交流發(fā)展的原因二、國際道路的開辟和國際貿(mào)易三、亞洲各族文化對唐的影響四、中國文化的向外傳播封建制的產(chǎn)生和秦統(tǒng)一帝國的出現(xiàn)漢帝國的強大和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唐前期的政治和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附錄成慶華教授生平留得正氣在人間——憶成慶華教授磊落一生——回憶成慶華先生憶成慶華先生的幾件事編后記

作者簡介

暫缺《成慶華史學文存》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史源學實習十六題(1942年輔仁大學三年級)
一、《廿二史札記》卷一補表條所本
二、《廿二史札記》卷一漢王父母妻子條書后
三、《廿二史札記》卷一七國反條考證
四、《廿二史札記》卷一七國反條擬作
五、《廿二史札記》卷二《漢書》書恒山王條書后
六、《廿二史札記》卷四光武及漢文年歲考證
七、《廿二史札記》六論魏紀對漢獻及陳留王書法
八、《廿二史札記》《三國志》注條載袁瑋《獻帝春秋》又載孫思光《獻帝春秋》載殷基通語
又載顧禮通語其誤何在
九、《廿二史札記》七《晉書》條末引唐藝文志訂誤
十、晉長沙王義卒年考
十一、《廿二史札記》九劉師知傳條正誤
十二、北宋??媳卑耸分T臣考
十三、《十七史商榷》五五《齊高帝紀》增添皆非條書后
十四、《南史》四《齊高帝紀》末符瑞
十五、讀《先侍郎府君生辰記》(全祖望)
十六、《隋書》二七后周官制
中國古代政治、宗教綜合演進述略(輔仁大學圖書館收藏)
一、序論
二、古代政教原始
三、黃帝政教初啟
四、虞夏政教形成
五、殷商政教極盛
六、西周政教分化
七、東周政教流衍
征引書目略
兩漢史籍要目
兩漢史籍要目敘例
兩漢史籍要目
中國古史朝代系統(tǒng)考論
中國歷史傳統(tǒng)論——中國歷史之精神
一、敘論
二、自然環(huán)境與歷史特征
三、地理領(lǐng)域與民族搏成
四、農(nóng)耕經(jīng)濟與家族社會
五、帝國政治與儒家文化
六、結(jié)論
我們對初級中學課本《中國歷史》(第一冊)的意見
略論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科學
馬克思、恩格斯所謂“歷史科學”、“社會科學”“與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
“唯物史觀”如何被編寫成現(xiàn)在的《歷史唯物主義》及其與“社會”、“歷史”、“社會歷
史”的關(guān)系
歷史唯物主義不能代替歷史科學,應開展歷史科學的討論編寫《歷史科學通論》
回憶先師鄭天挺同志的教誨
周代的文化狀況
一、天命思想與王官之學
二、人文主義學術(shù)思想的興起
中國封建社會形成時期的文化
一、學術(shù)與宗教
二、史學、文學和藝術(shù)
三、科學和技術(shù)
唐帝國與亞洲各國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
一、唐和亞洲各國經(jīng)濟文化交流發(fā)展的原因
二、國際道路的開辟和國際貿(mào)易
三、亞洲各族文化對唐的影響
四、中國文化的向外傳播
封建制的產(chǎn)生和秦統(tǒng)一帝國的出現(xiàn)
漢帝國的強大和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
唐前期的政治和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附錄
成慶華教授生平
留得正氣在人間——憶成慶華教授
磊落一生——回憶成慶華先生
憶成慶華先生的幾件事
編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