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舊稱“崩龍族”,1985年改為德昂族。德昂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沒有本民族傳統文字,部分地區(qū)通用傣語、漢語、景頗語。德昂族信仰佛教。德昂族人以農業(yè)生產為主,也善于種茶,素有“古老茶農”的美稱。茶葉是德昂族重要的經濟來源。德昂族還擅長編織竹器,文化上多受傣族影響。德昂族源于古代“濮人”,公元前2世紀就居住在怒江兩岸,傳說在唐宋時期,他們已能自制和使用陶制器皿,至今在潞西縣芒市河邊等地還有古代德昂族的巨大村落遺址。歷史上的德昂族曾在滇西一帶以武力稱雄,特別是在12-15世紀時,德昂族的先民建立了金齒國,更是稱雄一方,后來逐漸走向衰落,以致在很長時期只能靠租種別人的耕地維持生活,直至1949年以后,他們才擁有了自己的土地。與南方許多民族一樣,德昂族喜歡干欄式竹樓。德昂族居住的地方多產竹子,其中一種大龍竹直徑達8-9寸,干粗梢長,史書上稱之為“濮竹”。長期以來,竹樓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在鎮(zhèn)康地區(qū)是由若干小家庭同住一幢房子,房屋中間有寬敞的走道,兩邊為各家庭的住室,間壁而居,各有火塘。這樣的竹樓較大,有的占地400多平方米,現在,這種大竹樓已為各家各戶的小竹樓所代替。德昂族人好飲茶,飲食以大米為主,玉米、小麥、豆類次之。由于德昂族信仰佛教,而佛教教義是嚴禁殺生的,因此過去德昂族人較少吃肉。德昂族人尊敬老人,在臨滄地區(qū)的鎮(zhèn)康縣至今還保存著一種為老人獻飯的習俗,每當水節(jié)到來時,家家戶戶都把做好的上等飯菜,每一樣一份,一起送到寨中年歲最高的老人家中,表達青年人尊老敬老的心愿。德昂族的服飾以深色為主,男子多穿藍、黑大襟上衣及寬而短的褲子,裹黑色或白色頭巾,頭巾兩端飾以彩色絨球;婦女多穿黑色、藏青色的對襟上衣和長裙,配上銀項圈、耳筒、耳墜、紅絨球等首飾,別具特色。最引人注目的是德昂族姑娘腰間的腰圈,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腰圈多用藤條編成,染成紅、黑、綠等顏色,有的還纏上銀絲。傳說古時,德昂族女子是滿天飛舞的,男人為將女子拴住,便用藤篾做成圈套在女人腰上,久而成俗。德昂族小伙子習慣把腰圈送給姑娘作為愛情信物。由于德昂族信仰佛教,人們的日常生活與佛教有密切關系。一般男孩兒到10歲便要入寺為僧,學習佛經,除少數人升為佛爺外,大多數人幾年后便可還俗。德昂族人的傳統節(jié)日也多與佛教有關,最隆重的節(jié)日當數潑水節(jié),屆時人們要用“水龍”為佛像洗塵,排成長隊,祝福吉祥,互相潑水共賀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