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三峽水利樞紐的泄水建筑物
1.2 泄水建筑物的總體布置研究
1.3 深孔的水力學問題研究
1.4 表孔的水力學問題研究
1.5 導流底孔的水力學問題研究
1.6 水電站進水口的水力學問題研究
1.7 其他水力學問題研究
1.7.1 廠壩高導墻的流激振動問題
1.7.2 深孔閘門的止水問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泄洪壩段泄水建筑物布置
2.1 樞紐布置方案
2.2 洪水標準與泄洪運用要求
2.2.1 洪水標準
2.2.2 泄洪運用要求
2.3 泄水建筑物布置
2.4 三期導流底孔布置及泄流能力
2.4.1 施工導流方案比選
2.4.2 導流底孔的任務及運用條件
2.4.3 導流底孔布置與泄流能力
參考文獻及參考資料
第3章 泄洪消能整體模型試驗研究
3.1 簡述
3.2 三期導流深、底孑L聯(lián)合運行情況及下游沖刷
3.2.1 導流底孔總體布置優(yōu)化
3.2.2 三期截流水位落差
3.2.3 深、底孔聯(lián)合運行泄流能力
3.2.4 導流底孔明流段流態(tài)
3.2.5 泄洪壩段上、下游流態(tài)及消能防沖
3.3 正常運用期深、表孔聯(lián)合泄洪的消能防沖
參考資料
第4章 表孔的水力學研究
4.1 表孔的基本情況
4.2 堰面曲線和門槽布置與體型優(yōu)化
4.3 表孔采用長、短閘墩布置方案比較
4.3.1 長科院表孔長、短閘墩布置方案的試驗研究
4.3.2 水科院表孔采用短閘墩布置方案的試驗研究
4.4 表孔泄流能力
參考文獻及參考資料
第5章 深孔的水力學研究
5.1 深孔的基本情況
5.1.1 深孔的任務和運用要求
5.1.2 深孔的型式
5.2 有關深孔的設計、計算和試驗研究
5.2.1 深孔短管不設摻氣設施方案的研究
5.2.2 深孔短管設摻氣設施方案的研究
5.2.3 深孔長管方案的研究
5.2.4 關于深孔弧門止水問題的調查分析與試驗研究
5.3 深孔各方案的綜合評價
5.4 深孔體型終結方案的水工模型試驗
5.4.1 深孔的泄流能力
5.4.2 水流流態(tài)
5.4.3 通氣量與摻氣濃度
5.4.4 時均壓強分布
5.4.5 底板的沖擊脈動壓強
5.4.6 終結方案的空化特性分析
參考文獻及參考資料
第6章 導流底孔的水力學研究
6.1 導流底孔的設計過程
6.1.1 導流底孔的任務
6.1.2 初步設計推薦的三期導流度汛方案
6.1.3 單項工程技術設計三期導流度汛方案的形成過程
6.2 導流底孔短有壓管方案的研究
6.2.1 短管的體型
6.2.2 明流泄槽段的體型
6.2.3 截流水位落差研究
6.2.4 泄流能力
6.2.5 明槽流態(tài)及出口水流銜接問題
6.2.6 下游消能及沖刷
6.2.7 底孔短管推薦方案的水力學試驗成果
6.3 導流底孔長有壓管方案的研究
6.3.1 長管方案的體形優(yōu)化
6.3.2 推薦的長管方案水力學試驗結果
6.4 導流底孔長、短管方案的比較和長管方案的選定
6.5 導流底孔超設計水位條件下的水流特性研究
6.5.1 超設計水位泄流能力和壓強分布
6.5.2 流速分布
6.5.3 減壓試驗
6.5.4 下游流態(tài)及沖刷
6.5.5 超設計水位試驗小結
參考文獻及參考資料
第7章 廠壩導墻水彈性模型試驗研究
7.1 簡述
7.2 導墻的水彈性模型試驗及成果分析
7.2.1 模型設計
7.2.2 導墻模態(tài)水彈性模型試驗、數值計算與分析
7.2.3 導墻脈動荷載試驗
7.2.4 導墻泄洪振動響應試驗與分析
7.2.5 導墻泄洪振動安全性的評估
參考資料
第8章 電站進水口水力學研究
8.1 基本情況
8.1.1 簡述
8.1.2 單、雙孔進水口原設計方案
8.2 單、雙孔進水口模型設計、布置及試驗工況
8.2.1 模型試驗要求及試驗工況
8.2.2 模型設計與布置
8.3 單、雙孔進水口原設計方案的研究成果
8.3.1 進水口前流態(tài)
8.3.2 水頭損失
8.3.3 壓力管道內的壓強分布
8.4 單、雙孔進水口優(yōu)化方案及研究成果
8.4.1 單孔進水口優(yōu)化方案及研究成果
8.4.2 雙孔進水口優(yōu)化方案及研究成果
8.5 單、雙孔進水口各方案水力特性綜合評述及分析
8.5.1 單、雙孔進水口各方案水力特性綜合評述
8.5.2 單、雙孔進水口各方案水力特性對比分析
8.6 小結
參考文獻及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