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qū)簡稱藏。自治區(qū)首府拉薩,位于中國西南邊陲,面積120多萬平方公里。大部地區(qū)為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要部分,向有“世界屋脊”之稱。喜馬拉雅山地極高峰相連,5座山峰海拔超過8000米,其中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為世界最高峰,因而有“世界第三極”之稱。另有藏南谷地、藏東高山峽谷區(qū)。多高原湖泊,水面近3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湖水總面積的1/3。屬高原氣候。藏北干旱寒冷,1月平均氣溫-20:10℃,7月在10℃以下,年均降水量200毫米以下;藏南、藏東谷地較溫濕。拉薩1月平均氣溫-2℃,7月為15℃,年均降水量438毫米。察隅則分別為0℃、22℃和1000毫米℃,自然景觀已近亞熱帶。谷地氣候垂直分布特征明顯。日照充足,是大有潛力的能源。主要為藏族,其他有漢、阿巴、珞巴、回等民族。經濟以農牧業(yè)為主,盛產青梨、山羊、中藥材,手工業(yè)和礦石、水泥、農機具等生產有較大發(fā)展。與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相比,西藏的空氣稀薄,日照充足,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西藏高原這里每立方米空氣中只含氧氣約150—170克,相當于平原地區(qū)的62%至65.4%。西藏是中國太陽輻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qū)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時數也是全國的高值中心,拉薩市的年平均日照時數達3021小時。氣溫偏低,年溫差小,但晝夜溫差大。拉薩、昌都、日喀則等地的年溫差為18—20攝氏度。阿里地區(qū)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氣溫為10攝氏度以上,而夜間氣溫降至攝氏零度以下。西藏自治區(qū)各地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不均,干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顯,而且多夜雨。年降水量自東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漸向西北遞減到50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僅占全年的10%—20%;從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石。西藏屬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海洋氣候,高溫多雨為主要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22℃,年日照數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西藏的氣溫較高,即使在1月份,三亞白天的氣溫也可達到30℃西藏省風光秀美、冬暖如春,每年10月至來年5月,皆為旅游黃金時節(jié),游人盡可選擇合適時機前往。中尼邊界的世界高峰是登山探險和科學考察旅游的理想場所,征服珠穆朗瑪峰尤其是登山者夢寐以求的愿望。晶瑩冰峰、瑰麗的冰川地貌奇觀等,以壯麗之美奪人心魄。地熱活動區(qū)約600處,居全國首位,有罕見的間歇泉、水熱爆炸區(qū)。地熱現象頗吸引人,羊八井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地熱電站,游人竟相前往參觀。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生活習俗與其他民族多有不同。他們普遍信奉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有特殊的膜拜方式,有隆重的宗教節(jié)日和“唐卡”、藏戲為代表的別具一格的宗教藝術,有以布達拉宮、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為代表的規(guī)模宏大、金碧輝煌的宗教建筑和豐富的收藏品,這些都使旅游者大開眼界。其他如西藏地方政權與中國中央政權的歷史關系、唐蕃古道和沿途古跡等是歷史研究的好題材,雅魯藏布江上中下游河谷地帶的“板塊縫合線”是研究地殼動力學的鑰匙。名勝古跡:西藏不僅有世界屋脊奇異的地質地貌和獨特的自然風光,而且有別具一格的社會人文景觀,僅寺廟在歷史上最盛時就有2700多座,還有不少宮殿、園林、城堡、要塞、古墓、古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