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本書的目的是使人們對公共部門經濟學有更深刻、廣泛的認識。本書從寬泛的政治經濟角度闡述有關公共部門的理論、政策和實踐,并試圖把二者更為緊密地串聯在一起,這是其他教科書所未能做到的。本書不影響學生們按常規(guī)運用經濟學研究其他專題,而是試圖為他們提供比通??梢砸姷降母嗟木C合分析方法。本書的分析水平是針對在公共管理、公共部門管理、會計、社會政策、社會科學院系攻讀學位的二、三年級學生,并僅為他們正確理解英國80年代和90年代的相關政策與實踐提供盡可能多的所需要的經濟理論??紤]到1997年工黨的當選及其到2000年底所執(zhí)行的政策,在這一版中,書中所有章節(jié)有關內容都做了修改。因此,全書始終強調政策的供給導向性的逐步強化。當前的教科書大多只對政策的實施做出概括性描述,這種描述側重于反映政策運用,試圖回避尖銳的評論和政策要義的闡述。本書則不然,力圖為讀者提供可讀性強、緊密聯系政策內容的政策和實踐評論??梢灶A見,這會使讀者評價支持或反對有關稅收、社保、貿易壁壘、最低工資法、地方政府和社區(qū)服務、原國有企業(yè)的私有化和調整的各類觀點。目前,公共性的核心內容正在發(fā)生根本性轉變,因而常規(guī)的公共部門經濟學教科書的可用性勢必大打折扣,內容中的可操作性、機理性分析和政治經濟對策性有所減少。本書還將向人們展示可供選擇的經濟理論如何成為政治行為、意識形態(tài)、倫理和道德觀念合理性辯護工具。本書盡力使各種有爭議的問題清晰化,這有助于學生們評價政策和實踐在理論和概念上的支撐點。各章題目和小標題盡量避免使用經濟學的“行話”。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使本書內容更易理解和瀏覽,同時也方便跨專業(yè)研究生的學習。出于加快閱讀的考慮,一般也不推薦課程參考資料。相關細化材料附在每章后邊。本書回避了公共經濟學的一些傳統內容(如成本效益分析),因為這些內容無助于學生們直接深刻理解現代政策和實踐的演變,但是其他公共部門經濟學教科書未涉及的內容(如收費)則被當作重要問題來討論,同時本書也容含了詳盡的有關國有化、私有化、供水、家計調查、承包等問題的案例分析。本書第一篇主要涉及微觀經濟學理論,第1章介紹了人們對經濟學方法論的深刻評價。這有益于學生們認識涉及公共部門的各種經濟理論之間的聯系和局限性。第2章將在闡述如何讓完全競爭市場發(fā)揮作用的有效爭論的基礎上,探討基于市場失靈理論的政府于預的廣義有效性;同時也要說明于預自身效率的合理性,當然這并不是刻意為公共支出擴張進行辯解。第3章闡述了有關公共支出增長的多種經濟理論。公共支出取決于稅收、債務或收費。每種公共支出資金來源都有可能產生抵消政府干預的預期經濟效益和經濟效應。這些效應將在后邊三章述及。第4章考察約束稅收的主導力量和福利因素(除非市場失靈經常被矯正)。第5章探討可能出現的用于彌補預算赤字的政府債務的負面經濟效應。第6章考察收費的經濟后果并探討與之相連的補貼。第一篇結束于第7章。該章進一步揭示了寬仁的政府理當應對市場失靈假設的合理性。值得提及的是,章內也述及了職能過多政府的弊端,因而需要限制公共部。第一篇所述理論和第二篇所述政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貫穿這三章的主題是私有化。第13章就主要產業(yè)的私有化和國有化進行了案例對比分析,并探討了調整的合理性(涉及私有化的)以及可選擇的制度安排。第14章描述了市場失靈概念、價格理論、私有化在供水和污水處理兩大領域的適用性。第15章提供了公共部門勞務供給的市場監(jiān)督和承包的案例分析。這一分析足以證明公共部門勞務供給競爭可被大力引入。本人希望讀完本書后,每一個學生都能對公共部門經濟學的精髓有充分的認識,特別是對供給導向政策意義的認識。要看到公共部門經濟學并不是一門充滿疑問富有理性和抽象性的學問,而是直接涉及我們日常生活的學問。公共部門經濟學影響著我們旅行時乘坐的汽車、火車和為我們清洗箱柜、向家里輸送電、氣、供水乃至修理水龍頭的工人們;當然也制約著我們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交納的稅收,以及在運動場或休閑中心交納的收費、我們領取到的社會保障資金;同時也關系到那些為我們登記大小車輛、辦理護照的機構。不管人們是否相信,公共部門經濟學都不是鎖定在教科書里的教條,而是影響著我們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致用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