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育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

定 價:¥35.00

作 者: 張彥
出版社: 廣東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中山大學思想道德教育理論博士文庫
標 簽: 思想政治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

ISBN: 9787218052144 出版時間: 2006-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63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主體性的理論為指導,批判借鑒西方近現代哲學的主體性理論,參照教育主體性理論,始終以社會實踐及其發(fā)展為主線,系統(tǒng)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要素結構、層次結構、形態(tài)結構,全面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是什么”這一問題,并從認識和實踐的層面對實現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應該“怎么辦”的問題作了初步回答。

作者簡介

  張彥,1970年10月生于重慶,2000年獲得西南師范大學法學碩士,2003年獲得中山大學法學博士學位?,F任職于中山大學教育學院。近年專注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以及人的發(fā)展研究。在《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思想.理論.教育》、《思想教育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人才開發(f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現代哲學》等全國重要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40余篇,并參與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以及廣東省的多個課題研究。

圖書目錄

導論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何以可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的歷史境域
(二)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反思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解析
(一)主體性概念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概念的界定和內涵簡析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綜述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的理論基礎和方法
(一)研究的指導理論
(二)理論借鑒
(三)主要研究方法
五、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的現代價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
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培養(yǎng)主體,發(fā)展主體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創(chuàng)新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思想述要
一、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思想述評
(一)道德主導的主體性評介
(二)道德教化的主體性及其評價
(三)道德修養(yǎng)的主體性
二、西方關于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理論
(一)古代西方關于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思想及評價
(二)中世紀的道德教育是對人的主體性的消解
(三)現代西方關于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理論
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理論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主體性的理論闡述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論述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有機構成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體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主體性的含義
(二)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者主體性分析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主體性理性分析
(四)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導作用的當代彰顯
二、受教育者的主體性
(一)受教育者主體性的含義
(二)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體性分析
(三)受教育者主體性的厘清
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體性
(一)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體性辨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體性的把握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層次結構
一、獨立自主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盲從依附性的含義及表現
(二)思想政治教育盲從依附性的現代解析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立自主性
二、積極主動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被動性及成因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主動性
三、開拓創(chuàng)新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開拓創(chuàng)新性的含義、實踐基礎
和理論依據
(二)思想政治教育開拓創(chuàng)新性的內涵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層次關系
(一)獨立自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前提
(二)積極主動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關鍵
(三)開拓創(chuàng)新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最高層次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形態(tài)結構
一、主體性的不同形態(tài)
(一)主體性的基本形態(tài)
(二)認識主體性及其含義
(三)實踐主體性及其含義
(四)價值主體性及其含義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主體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認識主體性的含義
(二)思想政治教育認識主體性的內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認識主體性的指導原則
(四)掌握現代科學認識方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主體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主體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主體性及其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主體性的內涵
(三)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
實踐主體性
(四)向實踐轉向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主體性的關鍵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主體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性的含義
(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性的內涵
五、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形態(tài)關系
(一)實踐主體性是基礎,起決定作用
(二)認識主體性是前提,發(fā)揮指導作用
(三)價值主體性是內在動因,發(fā)揮動力作用
第五章 當代主體性的新變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
一、主體性發(fā)展的歷史分析
(一)古代人類的主體性——人的從屬性和依賴性
(二)近代人類的主體性——人對自然主體地位的確立
(三)現代人類的主體性——物的依賴性和深刻的片面性
二、主體性發(fā)展的當代視野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應對
(一)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主體性與思想政治教育的
發(fā)展
(二)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進程中的主體性與思想政治
教育的發(fā)展
(三)信息網絡環(huán)境中的主體性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實現
一、提高認識,樹立主體性意識
(一)對主體性之價值性和發(fā)展必然性的認識
(二)對受教育者主體性的價值性和發(fā)展必然性的足夠認識
(三)充分認識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實現的障礙
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狀態(tài)的轉變
(一)從自發(fā)轉變?yōu)樽杂X
(二)從權威一服從向主體間的交流、理解轉變
(三)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養(yǎng)成教育轉變
(四)從他教向自教轉變
三、構建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教育模式的本質和價值分析
(二)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構建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