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園林的產生要晚于皇家園林。但是民間園林的發(fā)展正如其他民間建筑(如中國民居)一樣,是在經濟節(jié)省、規(guī)模不火、盡可能利用自然條件等前提下修建的。這種發(fā)展模式必然比皇家園林要實際得多。因而,民間園林的發(fā)展小像皇家園林那樣,往往因朝代的更迭而被毀掉,甚至被遺忘。民間園林是一脈相承、穩(wěn)步發(fā)展的,尤其是明清時期,由于有了文人的參與,民間園林的設計中融入了立意構圖的成分,因而園林的手法被不斷提升,文人畫家們把自己的生活思想及傳統(tǒng)文學中描寫的意境融貫干園林的布局與造景中,正如明代的陳繼儒在《青蓮山房》一書中說到的"主人無俗態(tài),筑圃見文心"。 由于民間園林的設計與營造權多在文人和隱退的官吏手中,因此,民間園林的藝術格調也被不斷提升。舉個例子來說,江南無錫寄暢園的典雅情調就是由精通繪畫的造園師張漣改筑而戍的。當康熙于1664年第一次臨幸寄暢園時,就被寄暢園的幽雅景致所吸引。之后康熙、乾隆兩個皇帝到寄暢園多達14次。在北海公園靜心齋和頤和園諧趣園等皇家園林的營造中,都是按照皇帝的旨意,以無錫寄暢園為藍本作為設計參考而規(guī)劃的。可見民間園林對于皇家園林的影響之大。 民間園林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觀點的實體結晶,洋溢著藝術情調和濃郁的書卷氣息,是文人寫意山水畫。盡管沒有皇家園林的富貴氣派,但相比之r更加清雅恬淡,如出水芙蓉。亭臺樓閣、通幽曲徑都有柳暗花明之趣,使人如入瑯擐仙境,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