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1749~1832),德國詩人。1749年8月28日生于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1832年3月22日卒于魏瑪。其生平和創(chuàng)作可分5個時期。學習年代和狂飆突進時期(1765~1775) 1765年歌德到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3年后因病回家。在萊比錫時期寫出了具有洛可可風格的抒情詩和戲劇。1770年去斯特拉斯堡繼續(xù)讀法律,翌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770年9月與赫爾德結識。在后者的影響下,他閱讀荷馬史詩、莎士比亞的劇本以及《莪相》等作品,并開始采集民歌。這時他寫出優(yōu)美的抒情詩《歡會與離別》、《五月之歌》、《野地上的小玫瑰》等,開創(chuàng)了德國抒情詩的新時代。1771年8月回到法蘭克福,此后幾年里除寫了《普羅米修斯》等許多詩篇外,還創(chuàng)作了劇本《鐵手騎士葛茲·封·貝利欣根》、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等,這些作品成為狂飆突進運動最為豐碩的成果。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很大程度上是根據作者自己的生活經歷寫成。小說中的維特反對封建習俗,渴望真正的愛情,要求個性自由,并希望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但他在鄙陋的環(huán)境、黑暗的現實中四處碰壁,不幸的愛情又給了他沉重的打擊,只好以死來求得解脫。作品以濃郁的詩意和強烈的感情表達了維特的痛苦、憧憬、他的多情善感和憤世嫉俗情緒,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擺脫封建束縛、建立合乎自然的社會秩序和平等的人際關系、實現人生價值的心聲。這部小說發(fā)表后引起青年人的強烈共鳴,立即風靡歐洲,奠定了歌德在國際文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