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詩歌詞曲賦中國近/現(xiàn)/當代作品孔子詩論的文化推繹

孔子詩論的文化推繹

孔子詩論的文化推繹

定 價:¥48.00

作 者: 蕭兵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216045124 出版時間: 2006-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2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由《孔子詩論》出發(fā),用比較人類學的方法探討早期中國詩學“詩志同構(gòu)”“情志合一”的特征,儒家的“雨巫”來源,以及相關《詩經(jīng)》諸元。

作者簡介

  蕭兵,原名邵宜縫,1933年11月生于福建福州?,F(xiàn)任淮陰師院、華中師大中文系、東南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吉林師大東北文化研究所教授。有《楚辭研究》、《中國文化的人類學破譯》、《四大小說的人類學趣讀》系列著作20余種。曾獲中國圖書獎、江蘇省優(yōu)秀社科著作獎等。曾赴美國、中國香港和臺灣及大陸30余所高校講學。曾被評為全國自學成才優(yōu)秀人物,國務院專家津貼享受者,江蘇省高校優(yōu)秀學科帶頭人以及省優(yōu)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

圖書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中國詩學之伊始
 一、《詩論》的作者是誰
 二、《詩論》與《詩序》之同異
 三、《書·堯典》與“詩言志”的提出
 四、“詩言志”的神圣證明
 五、詩與音樂的神秘性
第二章 “詩言志”的多面觀
 一、“詩”的多義性
 二、詩從“之”不從“止”
 三、“志”的多解性
 四、“情志”理論的“獨立”與比照
 五、從命到性,從性到情
 六、孔子論詩不及于情嗎
第三章 《詩》的采、觀與賦詩明志
 一、采詩的可信性
 二、“專對”的語義場
 三、從斷章取義到以意逆志
 四、詩可以觀
第四章 詩教或詩用
 一、思,而無邪;言,而無游
 二、“溫柔敦厚”尚屬可信
 三、詩是一種“持”
 四、有言、無言之吊詭
 五、“四始”與夫妻之愛
 六、以色喻禮與“賢賢易色” 
 七、《詩論》也講美刺
 八、“正/變”極不可靠
第五章 《詩經(jīng)》大部分不來自民歌嗎
 一、從孔子不隨便刪詩說起
 二、夫子惡鄭聲卻不棄鄭風
 三、《詩》對民歌的增飾或加工
 四、民歌最愛夸飾
 五、“物質(zhì)貧困者,精神不會富有”
第六章 詩可以群:套語,過渡儀式
 一、“切磋”跟“群”有什么關系
 二、詩、樂的群集與諧振作用
 三、集體抒情
 四、“廒興”與相喪
 五、《詩經(jīng)》里的模板句節(jié)
 六、可供參照的“套語”或“水詞”
第七章 風雅頌的由來
 一、詩,風詩與樂曲
 二、“風”與性信息交流
 三、雅夏正聲
 四、雅、南,由樂器而樂曲
 五、從舂牘“相力”到儒者“相禮”
 六、頌:容:誦:鏞
 七、頌重儀容
第八章 作為詩歌技法的賦比興
 一、賦是“流水賬”
 二、技法的比興,其區(qū)別
 三、所謂“詩體”的比興,與美刺的聯(lián)系
 四、引譬連類與觸物感興
 五、興的“領引”與“隱奧”
 六、興,采摘母題與贈遺之風
 七、韻興
第九章 儀式之“興”與求雨的儒
 一、“興”字的來源與構(gòu)成
 二、“興”與領和之制
 三、興風起雨
 四、雩與興,雨與巫與儒
 五、灌、釁與興雨、興辭的關系
第十章 “興于詩一立于禮—成于樂”的鎖鏈
 一、詩的啟蒙或認知功能
 二、“樂語”、“文言”和“不學詩,無以言”
 三、“押韻”(成均)就是高等教育
 四、“立于禮”:生命形態(tài)與軌范的確立
 五、“樂”——人生的最高境界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