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據通信網絡服務下一代網絡服務質量技術

下一代網絡服務質量技術

下一代網絡服務質量技術

定 價:¥32.00

作 者: 劉韻潔,張云勇,張智江 編著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21014857 出版時間: 2005-08-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小16開 頁數: 345 字數:  

內容簡介

  隨著通信技術和Internet的快速發(fā)展,PSTN、移動網、Internet之間的融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人們對網絡業(yè)務需求也逐步呈現多樣化、綜合化和個性化的趨勢。本書是目前國內下一代網絡服務質量(QoS)技術方面較為系統(tǒng)的專著,是作者多年研究和實踐的經驗總結。它從下一代網絡服務質量背景到服務質量的定義,從IP服務質量技術細節(jié)到具有服務質量保證的下一代網絡實踐,從下一代網絡服務質量標準到未來的展望,都進行了論述。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既做到內容全面、敘述清楚,又注意一些最新的協議、規(guī)范及學術界、工業(yè)界研究進展,同時兼具實用性。本書理論翔實,語言通俗易懂,實例實用性和針對性強,體系完整,既適合作為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級學生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員自學參考之用。

作者簡介

  劉韻潔,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互聯網應用與信息服務委員會主任,長期從事電信網絡的規(guī)劃、建設與運營管理工作,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曾擔任數據所所長、中國電信總局數據局局長、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副總裁等服務,為中國電信行業(yè),尤其是數據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作出杰出的貢獻。在任中國電信總局副局長兼數據通信局局長期間,領導組織了我國公用數據網、計算機互聯網、高速寬帶網的網絡建設、經營與管理工作,被業(yè)界稱為“中國互聯網之父”,在任中國聯通副總裁、科技委主任期間,領導組織統(tǒng)一多業(yè)務網絡的建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圖書目錄

第1章 下一代網絡與服務質量
1.1    下一代網絡的由來
1.1.1    下一代網絡發(fā)展背景
1.1.2    發(fā)展NGN的驅動力
1.1.3    NGN定義
1.1.4    NGN能力
1.1.5    NGN目標
1.2    下一代網絡的總體架構
1.2.1    下一代網絡的體系架構
1.2.2    NGN的功能模型
1.3    下一代網絡與服務質量
1.3.1    支持多媒體和實時任務的需求
1.3.2    下一代網絡服務質量的涵義
1.3.3    NGN對QoS的要求
第2章 服務質量相關技術
2.1    QoS及其相關的基本概念
2.1.1    QoS簡介
2.1.2    SLA、SLS、TCA和TCS的相互關系
2.1.3    SLA具體內容
2.2    QoS分類
2.2.1    引言
2.2.2    QoS分類學
2.2.3    屬于可度量性的分類
2.2.4    屬于策略性的分類
2.3    QoS指標參數及管理測量
2.4    QoS框架、工程及標準
2.4.1    QoS框架
2.4.2    QoS工程
2.4.3    QoS標準
2.5    服務質量等級及映射
第3章 IP網絡服務質量技術
3.1    服務質量控制技術
3.1.1    通信量管理控制
3.1.2    QoS路由
3.1.3    調度算法
3.1.4    緩沖區(qū)管理
3.1.5    流量控制
3.1.6    分組丟棄
3.2    綜合服務(IntServ)體系
3.2.1    IntServ的服務質量控制的組件
3.2.2    IntServ QoS控制組件在路由器上的實現
3.2.3    IntServ QoS控制組悠揚在端系統(tǒng)上的實現
3.2.4    IntServ的服務分類
3.2.5    IntServ的服務資源預留協議(RSVP)
3.2.6    隧道問題的解決
3.2.7    IntServ體系結構的進一步探索
3.3    區(qū)分服務(DiffServ)體系
3.3.1    區(qū)分服務(DiffServ)
3.3.2    體系結構
3.3.3    區(qū)分服務的服務類型及其技術
3.4    DiffServ與IntServ相結合的端到端QoS提供機制
3.4.1    DiffServ網絡區(qū)支持的IntServ/RSVP的意義
3.4.2    DiffServ網絡區(qū)支持端到端IntServ/RSVP的實現
3.4.3    支持IntServ的DiffServ網絡區(qū)資源管理
3.4.4    對網絡區(qū)支持端到端IntServ的展望
3.5    QoS測量
3.5.1    QoS測量技術
3.5.2    QoS測量的應用
3.6    域間服務質量
3.6.1    簡單域間帶寬代理信令
3.6.2    邊界網關預留協議
3.6.3    下一代信令
3.7    移動環(huán)境下IP網絡的QoS
3.7.1    移動環(huán)境下的IntServ和RSVP
3.7.2    移動環(huán)境下的DiffServ
3.7.3    移動IPv6服務質量
3.8    無線、移動環(huán)境下TCP擁塞控制的改進
3.8.1  端到端方案  
3.8.2    分段連接方案
3.8.3    鏈路層方案
3.9    QoS監(jiān)管
3.9.1    概述
3.9.2    策略信息模型
3.9.3    系統(tǒng)結構
3.9.4    COPS協議
3.9.5    基于策略的QoS管理
第4章 具有端到端服務質量保證的中間件
4.1    中間件CORBA基本介紹
4.1.1    OMA(Object Model Architecture)
4.1.2    公共對象請求代理體系結構
4.1.3    ORB核心
4.1.4    IDL語言和語言映射
4.1.5    存根和框架
4.1.6    動態(tài)調用
4.1.7    對象適配器
4.1.8    界面?zhèn)}庫和實現倉庫
4.1.9    ORB之間的互操作
4.1.10    CORBA的最新進展
4.2    支持QoS的CORBA
4.2.1    引言
4.2.2    QoS驅動的CORBA系統(tǒng)的優(yōu)點
4.2.3    QoS驅動的CORBA的要求
4.2.4    QoS驅動的CORBA的設計
4.3    端到端資源調度
4.3.1    媒體服務模型
4.3.2    媒體活動的動態(tài)管理策略分析
4.3.3    端系統(tǒng)動態(tài)資源管理實現QoS控制的策略
4.3.4    基于端系統(tǒng)動態(tài)資源管理的QoS控制算法
4.4    中間件在下一代網絡中的應用
4.5    QoS向第三方開放技術
4.5.1    連通性管理SCF概述
4.5.2    連通性管理接口類
第5章 MPLS及其服務質量技術
5.1    背景
5.2    交換與路由
5.2.1    交換技術
5.2.2    路由技術
5.2.3    IP交換
5.3    MPLS協議及其實現機制
5.3.1    基本原理
5.3.2    信令的實現
5.3.3    標記分發(fā)協議(LDP)
5.4    MPLS OAM
5.4.1    OAM概述
5.4.2    技術現狀及功能要求
5.4.3    MPLS OAM技術
5.4.4    應用
5.4.5    網管協議要求
5.5    MPLS與其他網絡的互通及標記封裝
5.5.1    互通
5.5.2    標記封裝
5.6    基于MPLS的VPN
5.6.1    L3MPLS VPN
5.6.2    L2MPLS VPN
5.6.3    L2和L3的MPLS的區(qū)別
5.7    MPLS中QoS的實現
5.7.1    基本思路
5.7.2    MPLS中實現DiffServ
5.7.3    實現模型
5.7.4    RSVP為MPLS提供資源QoS模型
5.8    MPLS流量工程(TE)
5.8.1    流量工程系統(tǒng)
5.8.2    MPLS用于TE的優(yōu)勢
5.8.3    MPLS流量管理機制
5.8.4    MPLS中TE的實現機制
5.8.5    CR-LDP協議
5.8.6    RSVP-TE
5.8.7    比較分析
5.8.8    用CR-LDP建立顯式路由的標記交換路徑ER-LSP
5.8.9    用RSVP TE建立顯式路由的標記交換路徑ER-LSP
5.9    移動環(huán)境下的MPLS及服務質量
5.9.1    移動MPLS原理
5.9.2    移動IPv4/v5 over MPLS/層次MPLS
5.9.3    移動MPLS的關鍵技術
5.9.4    移動MPLS中QoS的實現
第6章 具有服務質量保證的下一代網絡實踐
6.1    多業(yè)務統(tǒng)一網絡平臺產生的背景
6.1.1    綜合業(yè)務網絡技術的演進歷史
6.1.2    電信運營公司的建網模式
6.2    多業(yè)務統(tǒng)一網絡平臺的技術路線
6.2.1    業(yè)務定位
6.2.2    技術定位
6.2.3    現有技術分析
6.2.4    技術路線
6.3    網絡關鍵技術
6.3.1    ATM+IP+MPLS技術
6.3.2    虛擬專用網(VPN)技術
6.3.3    高可靠性、高擴展性保障技術
6.3.4    網管系統(tǒng)
6.4    如何實現全網范圍的業(yè)務質量保證
6.4.1    ATM QoS信息傳遞機制
6.4.2    具有帶寬保證的MPLS隧道
6.5    軟交換網絡中的服務質量實踐
6.5.1    軟交換網絡中QoS管理機制的要
6.5.2    軟交換網絡中QoS管理的內容
6.5.3    軟交換網絡中QoS保障
6.5.4    軟交換網絡中的QoS保障
6.5.5    SIP QoS協議及流
第7章 移動網絡服務質量技術
7.1    WCDMA網絡服務質量
7.1.1    R99/R4 UMTS 系統(tǒng)的QoS
7.1.2    R5 UMTS系統(tǒng)的QoS
7.1.3    R6 UMTS系統(tǒng)的QoS
7.2    CDMA EVDO無線網絡的QoS
7.3    EVDO系統(tǒng)的前向鏈路QoS
7.3.1    前向鏈路QoS的特點
7.3.2    實現前向鏈路QoS的調度機制
7.4    CDMA EVDO網絡端到端的QoS體系
7.4.1    端到端與點到點
7.4.2    QoS體系結構
7.5    CDMA網絡中IP/IPv6服務質量技術
7.5.1    標準概況    
7.5.2    Codec
7.5.3    業(yè)務選項
7.5.4    移動性管理
7.5.5    SIP壓縮
7.6    CDMA服務質量新進展
7.6.1    CDMA EVDO Revise A服務質量
7. 6.2    CDMA EVDV服務質量
7.7    802系列無線網絡服務質量
7.7.1    IEEE802.11e MAC協議及其 QoS機制
7.7.2    IEEEE802.15.3 協議及其MAC機制
7.7.3    802.16 QoS
7.7.4    802.20 QoS
第8章 鏈路層的服務質量技術
8.1    ATM網絡
8.1.1    ATM QoS概述
8.1.2    ATM論壇的業(yè)務分類
8.1.3    流量合同參數
8.1.4    ATM QoS的測試
8.2    以太網
8.2.1    802.1p
8.2.2    SBN
8.2.3    城域以太網OAM
8.3    幀中繼
8.3.1    業(yè)務參數和服務質量
8.3.2    幀中繼的帶寬管理
8.3.3    擁塞控制
8.4    低速線路網絡及基他網絡
第9章 下一代網絡服務質量技術標準及未來發(fā)展
9.1    概述
9.2    ITU-T NGN QoS
9.2.1    QoS總體架構
9.2.2    IP接入網QoS
9.2.3    端到端QoS
9.2.4    近期發(fā)展
9.3    歐盟和EURESCOM
9.4    IETF的IP QoS的研究現狀
9.5    Internet2對IP QoS的研究
9.6    ETSI的TIPHON及其組織對IP QoS的研究
9.7    3GPP/3GPP2 IMS服務質量
9.7.1    IM CN子系統(tǒng)會話的QoS要求
9.7.2    IM CN子系統(tǒng)信令的QoS要求
9.8    我國行業(yè)標準的研究現狀
9.9    今后的研究方向
附錄A 縮略語
附錄B ITU-T QoS標準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