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歷史知識讀物偉人的征程:中蘇關系曲折發(fā)展中的毛澤東

偉人的征程:中蘇關系曲折發(fā)展中的毛澤東

偉人的征程:中蘇關系曲折發(fā)展中的毛澤東

定 價:¥30.00

作 者: 周文琪 著
出版社: 中共黨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普及讀物

ISBN: 9787801993168 出版時間: 2006-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小16開 頁數: 308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翔實的史料,以毛澤東革命的一生征程為軌跡,集通俗性、學術性于一體,闡述毛澤東處理同共產國際、蘇聯的曲折復雜關系的歷程。 毛澤東對于中國革命最杰出的貢獻,便是他正確和生動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解決了中國革命中的一系列問題。本書通過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蘇聯有機聯系的各個側面,從更廣的范圍和更深的層次上,向讀者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借以研究毛澤東的政治活動和毛澤東思想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同蘇聯的關系,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影響中國的政治、經濟發(fā)展和全球戰(zhàn)略的最重要的外交關系,而中蘇兩國(共產)黨的關系又是其中的核心。兩國兩黨關系曲折發(fā)展、悲歡離合,成為研究社會主義時期中國共產黨歷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課題。 按照歷史發(fā)展的脈絡,本書把新中國成立后這一時期的中蘇關系,分為友好合作全面發(fā)展、從友好合作到關系嚴重惡化以及為消除蘇聯對中國安全的威脅而努力等階段,從意識形態(tài)、國家利益和對外戰(zhàn)略等方面人手,對其間發(fā)生的重要事件進行比較系統的考察和梳理。從中可以看到毛澤東作為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十分復雜的國內外環(huán)境和形勢下,對中國革命、建設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一系列根本問題反復不憾地思考、探索和解答。

作者簡介

  周文琪,中共中央黨校教授,中國老教授協會中共中央黨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1980年10—11月曾先后在安徽省委黨校和湖北省委黨校作過《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專題報告;1981年6月黨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發(fā)表以后,原黨中央機關刊物《紅旗》即以《理論資料》(1982年1月)??陌l(fā)表了上述報告。從1982年至2002年的20年間,在持續(xù)研究的基礎上,先后出版過《特殊而復雜的課題——共產國際、蘇聯與中國共產黨關系編年史(1919—1991)》(約50余萬字)和《誰主沉浮……毛澤東與共產國際》等專善同時參與和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七五”課題《毛澤東思想發(fā)展史》的撰稿并任副主編在此基礎上與有關同志合作,為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編著《毛澤東思想發(fā)展史綱》等。此外,圍繞上述課題自1982年至2002年還先后在中央和省一級刊物上發(fā)表有關文章數十篇。近年來與有關同志合作,還著有《美國對華戰(zhàn)略演變史研究》和《20世紀共產黨執(zhí)

圖書目錄

上 篇
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蘇共和蘇聯關系的主流與支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誕生
一、俄國十月革命對青年毛澤東的影響
(一)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
(二)毛澤東初識“木斯哥萬國共產黨”,在長沙建立中共早期組織
二、共產國際確認馬林提出的國共合作策略
(一)馬林來華,共產國際內部對國共合作方針的爭議
(二)毛譯東積極推進國共合作
三、“全部政策的中心問題乃是農民問題"
(一)毛澤東成為農民運動的領袖
(二)莫斯科贊揚毛澤東
四、在工農革命武裝問題上同莫斯科的分歧
(一)莫斯科把一切希望寄托于國民黨的將軍
(二)毛澤東:“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五、對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和形勢的不同論斷
(一)斯大林關于中國革命的“三階段論”和對形勢的估計
(二)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
六、中國革命道路的選擇
(一)“城市中心”與“農村中心”的分歧
(二)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七、“左”傾教條主義的統治與反對“本本主義"的抗爭
(一)中共臨時中央大力推行“國際路線”
(二)奧托布勞恩(李德)軍事教條主義的惡果
(三)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
八、在建立抗日統一戰(zhàn)線問題上的分歧
(一)蘇聯、共產國際從“反蔣抗日”并舉到“聯蔣抗日”統一戰(zhàn)線的提出
(二)毛澤東從反蔣、逼蔣到聯蔣的策略方針轉變
九、在如何抗日問題上的原則爭論
(一)共產國際、斯大林以蔣介石、國民黨為抗戰(zhàn)主體的戰(zhàn)略方針
(二)季米特洛夫提出的法共“人民陣線”不適合中國
——毛澤東和王明右傾錯誤的根本分歧
(三)斯大林派崔可夫來華的實質
十、《延安日記》與歷史真相
(一)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孫平)大國主義立場及其《延安日記》
(二)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支持共產國際、蘇聯的反法西斯斗爭
十一、毛澤東對共產國際功過的評述
(一)共產國際宣布解散
(二)毛澤東論共產國際的功過
十二、共產國際解散后蘇聯、斯大林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一)《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二)莫斯科電促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和中共中央制定挺進東北的方針
(三)斯大林派米高揚到西柏坡
下 篇
中蘇關系由主流、支流發(fā)展為逆流直至破裂,毛澤東和中共堅決反對以蘇共為首的國際修正主義
十三、毛澤東首訪莫斯科——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前前后后
(一)劉少奇秘密訪蘇,為毛澤東出訪做必要的準備
(二)毛澤東晤談斯大林
(三)締結《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十四、“抗美援朝”——斯大林確認毛澤東不是半個鐵托,是國際主義者
(一)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武裝入侵
(二)斯大林支持參戰(zhàn),卻怕與美國直接沖突
(三)毛澤東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抗美援朝”
十五、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在蘇聯最高領導層權力斗爭中上臺
(一)毛澤東發(fā)表署名文章《最偉大的友誼》
(二)赫魯曉夫上臺初期,對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示好
十六、中蘇之間發(fā)生意識形態(tài)分歧
(一)分歧始于蘇共二十大
(二)蘇共二十大后的震蕩一一波匈事件
(三)毛澤東參加1957年莫斯科會議及其影響
十七、中蘇分歧、裂縫逐步擴大
(一)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
(二)蘇聯撕毀《國防新技術協定》
十八、赫魯曉夫推銷“戴維營精神”,中蘇開始分道揚鑣
(一)蘇聯對中印邊界沖突的錯誤立場——赫魯曉夫訪美的前奏
(二)中國對赫魯曉夫推銷“戴維營精神”的抵制
十九、意識形態(tài)爭論不斷升級,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
(一)蘇共代表團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搞突然襲擊
(二)蘇聯撤走專家,撕毀協議和合同
(三)蘇共二十二大,爭論再次激化
二十、公開論戰(zhàn)
(一)論戰(zhàn)的由來
(二)空前的論戰(zhàn)高潮及其深遠影響
二十一、論戰(zhàn)形勢突變
(一)赫魯曉夫下臺
(二)沒有赫魯曉夫的赫魯曉夫主義
(三)《評莫斯科三月會議》,中共拒絕派代表出席蘇共二十三大
二十二、全面破裂
(一)蘇方指名道姓地攻擊毛澤東
(二)蘇聯組織反華包圍圈,珍寶島兵戎相見
(三)毛澤東處理中蘇關系的尾聲:對蘇反包圍戰(zhàn)略的形成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