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民族國家想象的角度對新中國革命歷史長篇小說進行了再解讀,以尋求革命歷史長篇小說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所發(fā)揮的特殊作用。全書共分“緒論”、“歷史”、“革命”、“英雄”、“史詩”和“結語”六個部分,各部分主要內容如下: 緒論部分主要介紹了本論題的學術背景并對本書所涉及的主要理論范疇進行了界定,在此基礎上對新中國革命歷史長篇小說與民族國家想象的關系進行了初步的概括。本論題的提出,是在80年代末以來學術界展開的關于民族國家想象和中國現代文學關系話題的基礎上進行的,并試圖將這一話題引向具體與深入。本文所涉及的核心理論問題包括民族國家、民族國家想象與新中國革命歷史長篇小說。緒論認為,所謂“民族國家”應該從現代政治意義上去理解,它是伴隨著現代化過程而產生的,首先在英國、法國而后向全世界蔓延的一種社會形態(tài),強調的是共同政治組織的整合與協(xié)作。既然是一種整合與協(xié)作,就意味著其中包含著想象的成分,特別是在現代化背景下,這種共同政治組織甚至就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想象共同體是西方現代民族主義理論家安德森等人提出來的,他們所說的共同體想象實際上就是現代民族國家想象。對于“新中國革命歷史長篇小說”,緒論限定為從1949年到1966年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和鞏固時期產生的反映中共領導的革命斗爭歷史的長篇小說。緒論指出,新中國革命歷史長篇小說在現代民族國家想象中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緒論還表明了本論題的基本目標,即一方面試圖在民族國家想象這樣的視野中,去獲取對革命歷史長篇小說現代性的更為貼切的理解;另一方面,企望通過這種理解來獲取對整個新中國文學、甚至當代中國文學現代性把握的啟迪。第一章對新中國革命歷史長篇小說的歷史內涵進行考察,認為新中國革命歷史長篇小說對革命歷史的巨大興趣,是出于新的現代民族國家歷史記憶重構的迫切需要,而這種重構的歷史就是革命歷史。從革命的歷史化到歷史的革命化,表明了革命歷史小說在革命歷史記憶重構上的不斷深化。新的革命歷史的外在時間譜系與內在邏輯結構的確立成為重構的關鍵。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歷史的重構的最終指向是對新中國現實的認同,因此革命歷史長篇小說中的歷史敘事實際上是一種對歷史的“現在性”組織。第二章對新中國革命歷史長篇小說的革命主題進行探討。本章認為,革命是現代民族國家確立的基本路徑,這意味著任何關于現代民族國家的想象都不可能脫離關于革命的想象,或者反過來說,任何關于現代意義上的革命想象都不可避免地構成民族國家想象的重要內容。作為民族國家想象的革命歷史長篇小說的“革命”想象,也正是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進行的。它的任務就是通過對“革命”的想象,將“革命”意識深深地嵌入每一個國家成員的思想深處,從而更為牢固地將革命與現代民族國家捆綁在一起,以實現國家的進一步的現代化。革命的普遍化圖景、革命的狂歡化圖景、革命的儀式化圖景則分別從理性認識、世俗體驗以及宗教情懷等三個不同層面,一步一步地實現了這種革命意識的嵌入。第三章對新中國革命歷史長篇小說中的英雄形象塑造進行分析,認為革命歷史長篇小說之所以如此重視英雄形象的塑造,在一定意義上是因為,在民族國家想象中,英雄常常成為現代民族國家理想的集中體現者,它是現代民族國家的人格化形象,英雄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整合現代民族國家的秩序。革命歷史長篇小說中英雄的完美品格的塑造,正是上述功能的典型體現。與此同時,新中國成立之初,因為急于獲得社會的整體認同,迫不及待的宣言心理、宣言方式與宣言行為成為新中國形象的重要特征。這導致革命歷史長篇小說對英雄言說能力的高度重視,英雄的言說本身成為現代民族國家的人格化彤象。第四章則從革命歷史長篇小說在藝術體式上的史詩追求中來進一步理解其民族國家想象的特質。本章認為,史詩體式的追求對革命歷史長篇小說來說并非偶然,一方面是因為史詩藝術形式與生俱來的強大的闡釋功能,這種闡釋功能與現代民族國家想象中的歷史記憶的重構相契合;另一方面,史詩藝術形式在表達認同上發(fā)揮著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此外,這種史詩體式本身即具有獨立的意義,不僅是新中國想象的工具或手段,本身就是新中國國家品格的形象化。也就是說,革命歷史長篇小說在體式上的巨大規(guī)模、它的洞悉一切的視角、它的英雄中心結構、它的莊重典雅的語言,本身就是偉大中國的符號化。本章還通過對幾個典型作品的個案分析進一步闡明了革命歷史長篇小說的史詩體式上的追求。結語部分從現代性追求的視角,在共時的和歷時的兩個層面上對新中國革命歷史長篇小說之民族國家想象進行了總體評價,并就本課題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與拓展提出了粗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