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美學神州自有連城璧:中華美學特色論叢八目

神州自有連城璧:中華美學特色論叢八目

神州自有連城璧:中華美學特色論叢八目

定 價:¥42.00

作 者: 周汝昌著;周倫玲編
出版社: 山東畫報出版社
叢編項: 論中華美學
標 簽: 理論

ISBN: 9787807131502 出版時間: 2005-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5cm 頁數(shù): 31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華文化中處處講審美,事事有美學,但本無“美學”其名,也未為之立一專學特科?!拔鲗W”東漸之后,始有“美學”之概念與名目,因此,講論美學的人士,往往以歐美的美學理論為師,從啟蒙到歸屬,總不離西方色彩。這也是歷史的形成,自然的理數(shù)。但是,以西方理論為本的“美學”搬來硬“套”中華的文化精神活動,從內(nèi)容質(zhì)素到形態(tài)表現(xiàn),都會發(fā)生多層次的問題和誤解。中華美學應是民族的,不能“向西方看齊”,拉向人家的特點而強求附會。所以,我們應當特別重視中華民族文化的特點特色,注意尋求我們傳統(tǒng)上的無其名而有其實的“美學”遺產(chǎn)、異樣的珍寶財富。筆者以為,講中華的美學,應從自己的漢字語文的理解認識開始,漢字語文中所包涵達到的種種美學理念與形態(tài),豐富之至,重要無比。為此,我主張學術(shù)教育文化各界,必須“補課”——補古來十分重視的“小學”課,即文字學、訓詁學。多年來這樁大事被忽視甚至廢掉了,“讀書”與“識字”斷了血脈聯(lián)系,這本身是個“笑話”,可惜歷久而習以為“?!绷?,久忘“讀書必先識字”的真理要義。

作者簡介

  周汝昌,本字禹言,號敏庵,后改字玉言。天津人,其生年1918。自幼喜文慕學,絲竹粉墨,無所不涉。學程至為坎坷,中經(jīng)多種災難。燕京大學西語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畢業(yè)。現(xiàn)為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員。周汝昌是我國資深紅學家、著名學者、古典文學研究家、書法家和詩人。平生精力傾注于中國文化與詩文書畫理論之探討,博學強記,著述宏富,研究深廣。已出版著作三十多部。1953年版《紅樓夢新證》為其每一部也是最重要、代表性最大的著作,以開創(chuàng)意義及豐富詳備在紅學界具有廣泛持久的影響,被評為“紅學方面一部劃時代的最重要的著作”,其后的《曹雪芹小傳》、《紅樓夢與中華文化》、《紅樓藝術(shù)》等十幾部紅學專著,展示了紅學領域的每一個層面的巨大涵容量,取得了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周汝昌不僅以“紅學”知名,他的詩文詞曲、辭賦駢儷、書法理論與造詣也聞名遠近。《楊萬里選集》、《范成大詩選》、《永字八法》等著作,其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底及超眾的學術(shù)見解和境界,尤為學林推重。

圖書目錄

畫 藝  1 石濤“一畫”論與中國書畫藝術(shù)精神
8 石濤《畫譜》
20 “紅樓”畫論耐人思
28 勾勒·描寫·積墨
33 咬文嚼字說“靈”“象”
書 學  41 率學
60 “齊學”討源
69 說“道媚”
84 論書新語
87 書法“久傳之秘”:錐畫沙
91 何以書法是“超象”之象
93 筆墨是寶
文 論  97 文之思
100 為文之道
103 讀古典名著的意義何在
107 《文心雕龍·原道》篇的幾個問題
114 《文心雕龍·隱秀》篇舊疑新議
124 陸機《文賦》“緣情綺靡”本義辨
137 “心”和“手”
140 中國文論(藝論)三昧篇
155 “思無邪”辨義
158 《歷代百字美文萃珍》序
畫 藝  1 石濤“一畫”論與中國書畫藝術(shù)精神
8 石濤《畫譜》
20 “紅樓”畫論耐人思
28 勾勒·描寫·積墨
33 咬文嚼字說“靈”“象”
書 學  41 聿學
60 “聿學”討源
69 說“遒媚”
84 論書新語
87 書法“久傳之秘”:錐畫沙
91 何以書法是“超象”之象
93 筆墨是寶
文 論  97 文之思
100 為文之道
103 讀古典名著的意義何在
107 《文心雕龍·原道》篇的幾個問題
114 《文心雕龍·隱秀》篇舊疑新議
124 陸機《文賦》“緣情綺靡”本義辨
137 “心”和“手”
140 中國文論(藝論)三昧篇
155 “思無邪”辨義
158 《歷代百字美文萃珍》序
詩詞曲賦 161 講詩宜自根基起
165 《宋百家詞選》序
170 《詩詞曲賦名作鑒賞大辭典》序
189 詩的存在
194 詩文化
紅樓藝術(shù) 197 脫胎·攝神·移生
205 “詩化”的要義
音韻美學 213 鼓音笛韻
218 漢字的聲調(diào)美
221 京劇之思
中華文化 225 《紅樓夢》與情文化
234 “紅樓”文化有“三綱”
239 中華大文化尋脈
245 中華文化尋源
248 藝術(shù)古今雜談
253 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精義與漢字獨特啟蒙功用
258 中國文化思想
——“三才主義”
267 中華文化精義的脈絡
270 “靈·情·才·畫”四題論
訪談錄  281 紅學應定位于“新國學”
294 講書學比講紅學難
305 卷后附言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