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費侖茨(1811-1886)是匈牙利著名的創(chuàng)曲家、鋼琴演奏家,同時也是杰出的指揮家、音樂家教育家、音樂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肖普隆城附近的萊丁村。早在幼年時期,他就顯示出驚人的音樂天賦,歲時開始在正式的音會中演奏鋼琴。十二歲時在一次音樂會上曾根據貝多芬指定的主題作了令人驚奇的即席表演,受到貝多芬的贊賞。李斯特的一生經歷了十九世紀的大半,在革命和反動勢力斗爭十分激烈、階級斗爭和民族獨立斗爭相交織的十九世紀歐洲政治社會生活中形成了李斯特的世界觀和藝術思想。青年時代的李斯特在巴黎廣泛地接觸到當代先進的知識分子,和雨果、繆塞、巴爾扎克、海涅、喬治·桑等都有交往,接受過圣西門的空想的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對法國的七月革命表示熱烈的支持,曾計劃以此為主題寫交響樂,對1834年里昂紡織工人的起義寄予過深切的同情,曾寫了題名《里昂》的鋼琴曲。另外一方面,當他對當時的革命斗爭的失敗得不到正確的答案時,他陷入了矛盾之中,到他晚年,終于走進了宗教的門檻。鋼琴音樂在李斯特的作品中占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李斯特的鋼琴作品的風格是和他的鋼琴演奏的風格相一致的,這就是熱情、宏偉的氣勢而又具有富于詩意的描繪。他的豐富而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使鋼琴音樂獲得了管弘光隊般的效果,大大擴展了鋼琴音樂表現(xiàn)生活的可能,因此他的鋼琴音樂在綱琴音樂藝術中享有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