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劍術歷史悠久,僅從出土的商代的青銅劍算起,到現(xiàn)在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周秦時期已有劍術舞練形式,《孔子·家語》載:“子路戎服見孔子,仗劍而舞?!边@時劍術的理論也已形成,莊子在,《說劍篇》里論劍道:“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fā),先之以至?!薄秴窃酱呵铩防锏脑脚膭πg理論是:“內實精神,外視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候氣,與神具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兩漢時期劍術已得到普及,成為一種娛樂的形式,有“宴樂必舞”、“樂飲酒酣必自起舞”的習俗。唐代劍術遍及朝野,文人、武將、婦女、道家,擅長劍術的大有人在。詩人李白“少年學劍術”,他經?!叭蝿ξ椠埲?,其它詩人如王昌齡、白居易、畫家吳道子、書法家張旭等都喜歡劍術。宋代有“中夜聞雞,劍光正燭牛斗”,“舞劍燈前”的尚劍遺風。明清時期劍術套路已形成派系,如少林劍、武當劍、昆侖劍、峨眉劍、太極劍、八卦劍等,都是各地廣泛流行的劍術。新中國成立以來,劍術套路的發(fā)展“出于法而不泥于法”,繼承傳統(tǒng)而又不拘泥于傳統(tǒng),又有更新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內容更為豐富多彩,劍術從運動特點上分,有一招一式,端莊勢整的工體劍;有流暢無阻,多多行走的行體劍;有柔綿不斷的綿體劍;有奔放如醉的醉體劍等。從演練形式上分,劍術可分為單劍、雙劍、短穗劍、長穗劍、單練套路、對練套路等,流行于各地,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已成為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飛花長穗劍是長穗劍的一種,屬于長穗單劍的單練套路。是作者于1985年9月,為了滿足廣大劍術愛好者之需要,根據傳統(tǒng)劍術套路,結合多年教學之經驗編創(chuàng)的,并開始在群眾中廣泛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對其不足之處,又進一步地進行補統(tǒng)修改,逐使之臻于完善。于1993年由作者完成修訂,并正式定型,形成了這套飛花長穗劍。于2000年12月完成《飛花長穗劍》一書的文稿,形成了完整的系統(tǒng)資料。2005年6月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國發(fā)行,全國各大書店均有出售。飛花長穗劍,具有劍勢連貫,動靜疾徐,剛柔相濟,動作舒展,造型優(yōu)美,布局合理,劍隨穗走、氣貫長虹,演練起來“上下翻飛,滿片花草”,身劍合一、一招一勢、以意領穗、輕靈柔和的獨特風格。男女老幼皆宜,既可抒情健身、又具攻防能力,還可競技交流,并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飛花長穗劍練習時要求身劍協(xié)調,劍隨穗走,勢動身隨,剛柔相濟,虛實分明,內外相合,從容飄逸。劍在運動時,既要柔和又要將穗掄圓,雖偶有發(fā)力,也要剛中有柔,避免使用拙力,做到“似飛鳳、穗如鞭”。使人的健、力、美和武德精神都能從中得以體現(xiàn),顯示出長穗劍的的藝術性,給人以美的享受,具有極高的健身價值和觀賞價值,頗受群眾的喜愛。過去長穗劍多憑身授口傳,缺乏這方面的資料,為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武術文化遺產,廣泛普及長穗劍,提高長穗劍運動水平,作者根據多年系統(tǒng)研究成果和吸收各家之長,并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創(chuàng)編了這套《飛花長穗劍》。以繁榮祖國武術文化,造福于人類的身心健康,為人類社會的文明做出貢獻?!讹w花長穗劍》從健身的角度系統(tǒng)介紹了飛花長穗劍的學練方法,對飛花長穗劍的風格特點、基本技法、基本要求、套路圖解等進行詳細的講解,這有助于廣大讀者深刻領悟飛花長穗劍的本質特點,從而真正把飛花長穗劍學會、練到家。全書體例簡明,語言通俗易懂,既適合初學者自學自練,也可作為劍術培訓班的教材,同時也是劍術愛好者、研究者的必備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