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評論與研究庭外“審判”余秋雨

庭外“審判”余秋雨

庭外“審判”余秋雨

定 價:¥29.80

作 者: 古遠清編著
出版社: 北岳文藝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7827409 出版時間: 2005-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4cm 頁數(shù): 35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片斷:拿什么拯救你——文化商人余秋雨(1)余秋雨“連環(huán)官司”徹底破產的原因,試析如下:第一,法律知識不及格。余秋雨告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把三篇記者署名的文章當作自己的作品,看來他連什么叫著作權都沒有很好弄懂,因而被法院駁回。他告我則把我使用帶引號的“狡猾”看作是最嚴重的誹謗,這就把語法修辭常識引進法庭,成了“狡猾”一詞竟然值十六萬元人民幣的一大笑柄。他還把我過去贊揚他學術成就的話來告我,也于法無據(jù)。他告肖夏林,因欠缺管轄權常識,把起訴書送錯了法院,出盡了洋相。余秋雨無論告誰,總是以侵害其名譽權為由,可他壓根兒不懂得名譽權受損不能用個人感覺取代社會評價。正因為他不懂得這一點,他打的三場官司從不向法院出示自己名譽受損的證據(jù)。就算他懂得這一點,諒他也無法拿出這一證據(jù)。君不見,我指出他參加過“四人幫”控制的上海寫作組,肖夏林說余秋雨為深圳揚名是為了利益等價交換,余秋雨的名譽并沒有因此受損。他現(xiàn)在書照出,版稅照拿,電視照上,“形象大使”照當,就是評選江南美女,人家也不會忘記叫他當評委,名譽何損之有?余秋雨法學常識嚴重不足還表現(xiàn)在他打官司時,把自己裝扮成“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文化尊嚴”的神圣使者,其言外之意是要讓法官和讀者小心:如果他打輸或打平了,法律與文化的尊嚴便將喪失殆盡!正如網(wǎng)民布芒所說:“但是,且慢,法律的尊嚴是由起訴者來維護的嗎?它分明是法官的職責,余教授有什么權力將其竊為己有?”第二,告人的動機不純。余秋雨告我,是企圖恐嚇我乃至恐嚇一切“文革”文學研究者再不能談他的“文革”問題了,否則就以“傾家蕩產”乃至進班房相威脅。這是典型的打擊報復。他告肖夏林,也絕不是單純?yōu)榱苏f明自己沒有接受一套豪華別墅這一事實,而是因為肖夏林主編了《秋風秋雨愁煞人——關于余秋雨》這本批判他的文集。這里不妨聽聽馬克思的說法,他認為要求懲罰當事人的方式,是一種“非法行為”。余秋雨打官司的舉動就是要求懲罰不同觀點的人?!榜R克思還說:政府若禁止發(fā)表‘任何侮辱和任何人身攻擊’的文字,就‘剝奪了對任何官員(公眾人物也一樣)進行任何監(jiān)督的可能性?!绻霈F(xiàn)有關公眾人物的丑聞,接受調查的應是公眾人物,而不是公眾人物去控告別人”(何家棟)。余秋雨不懂也無法懂這一點,故他只好挖空心思花了幾年時間算計出對方某篇文章的某句話不嚴謹然后由此入手。這種做法自以為聰明,結果反誤了卿卿性命,讓自己光榮地“犧牲”在“法律苦旅”途中。法院判他敗訴,就是最好的證明。余秋雨打官司的另一動機是借助法律手段制造文化緋聞炒作自己。他總想站在新聞第一線,始終成為全球華文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可他學問做得一天比一天差,書一本比一本質量低。通過打官司,正好為自己“注水”新書做廣告。以這種近乎邪門的方法打官司,焉能不?。康谌?,壓而不服,未能收到恐嚇的效果。以筆者而論,并沒有因為他告我而停止對余秋雨現(xiàn)象的研究和批判,反而在官司了結后以著文和出書的方式繼續(xù)對余秋雨不健全的文化人格進行深入的解剖。肖夏林更是初衷不改,在官司期間和結束以后,寫了大量的文章抨擊他心目中的“文化恐怖分子”余秋雨的人品和文品。余開偉在官司前后還主編了《懺悔還是不懺悔》一書,內有“圍剿余秋雨”專輯。肖夏林則主編了《余秋雨的敵人》。此外,還出現(xiàn)了批判余秋雨的新秀“潘多拉”。他最近接連寫的《余秋雨是不是一個妄想狂》、《余秋雨是可以“隨便罵”的嗎?》傳誦一時。尤其是異軍突起的上海辭書專家金文明,以金牙狂嚙“咬嚼”余秋雨,以莽莽草叢中尋蛇的勁頭挑出余秋雨文化散文中的一百多處的文史錯誤,并“咬嚼”出余秋雨的剽竊行為,使余秋雨想告而無法告他,只好在境外媒體發(fā)出“弱勢如我”、“我到底可以怎么辦”的哀鳴,從此失卻回應對手的能力。第四,玩弄法律,視法律為兒戲。余秋雨在新加坡說,他告我是“故意將事情弄大的”,從這“故意”中看出他是在玩弄法律。由于抱這種游戲人生的態(tài)度,故不僅他的散文文史差錯多如牛毛,就連他寫的一千多字的起訴書也錯字連篇。如他告肖夏林時,起訴書中的錯字甚多:把肖的證人“黎鳴”錯為“黎明”,把“冒充”寫成“昌充”,把“連續(xù)”錯為“邊續(xù)”。如果錯個把字也許可以原諒,可他一錯再錯,這說明他告人心切,連起碼的文字功夫都欠缺。堂堂“文化大師”寫起訴書錯字如此之多,這哪里是尊重法律,而分明在藐視法庭,無視法律的權威。第五,輿論對他十分不利。如果到網(wǎng)上查找,很難找到一篇重量級的作者支持余秋雨打官司。值得注意的是,原先支持過余秋雨和批評余杰的人這次都不做聲,個別的如上海大學郝雨先生則由原來支持余秋雨轉向支持被告。這就是說,在輿論戰(zhàn)這方面,余秋雨是徹底輸了。這點他自己也感覺到了。他在《借我一生》中就感嘆:“我們斗不過他們?!弊畹湫偷氖潜本┐髮W中文系一個教授寫的《正版中的盜版》,把余秋雨“改編”李澤厚的研究生劉東的成果貶之為“剽竊”,并認為這種行為比學術首騙王銘銘更帶有欺騙性(參看《中華讀書報》2002年8月21日)。如果不打這場官司,這樣激烈、犀利的批判文章就不可能被“逗”引出來,也就不可能出現(xiàn)這種“庭外審判余秋雨”的壯觀場面。真是既有今日,何必當初!本書前言自序:一本由余秋雨惹出來的書/古遠清原沒有準備寫這本書,后因余秋雨發(fā)表了“法律苦旅”“圓滿結束”的聲明,撕毀他放棄侵權指控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調解書》,再次攻擊我研究他的“文革”寫作是“造謠”和“誹謗”,這和他早先在《余秋雨教授敬告全國讀者》中,把所有批評他的人歸結為嫉妒,并把他們定性為和盜版集團相勾結的“文化殺手”的看法是一致的,因而我覺得有必要把“余古官司”的來龍去脈和一些內幕向讀者作一個完整的交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是余秋雨惹出來的一本書,或者說,是由他出題(起訴),我答辯。記錄這兩位文人對簿公堂的精彩鏡頭和史料——尤其是寫得像“文革”大字報的余氏杰作《起訴書》,可看出“文革”并非真的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用歷史學的視角看,“文革”早已進了歷史博物館,但正如馮驥才先生所說:“從文化學角度看,‘文革’依然活著。因為‘文革’是一種特定的文化,它有著深遠的封建文化的背景。”(1)余秋雨揚言官司要打它三年五年(猶如一位偉人講的“文革”七八年又來一次),這本身就是他自己所說的一場“小文革”?!坝喙殴偎尽遍_展后,余秋雨仍不改當年人品和文風,繼續(xù)囂張跋扈,在答記者問時一會兒把我比作“殺人犯”,一會兒又把我比成“老納粹”,這充分說明“文革”在地面消失后,已轉化為余秋雨的精神潛流,這樣才會有“羅思鼎”、“石一歌”語言暴力的復活。“這屬于當代歷史的活化石,正可以時刻警惕我們勿忘‘文革’,也沒有什么不好。”(2)寫這本書,也算是對當代中國文壇論爭史,對余秋雨現(xiàn)象批判,對我乃至對至今仍生活在“文革”陰影中的余秋雨本人回顧反思歷史的曲折,從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都有珍貴的價值。這次由文學與法律發(fā)生的所謂沖突,也是我后中年時期的一種人生記錄。在我心目中,此書是我文學道路上充滿挑戰(zhàn)性的年輪,是我及廣大“支古譴余”的朋友所共同譜就的一支正義之歌。寫這類保留和總結中國文壇十大官司榜首(2002年)的思想文化資源的書,說難也不難。不難在于此系親身經(jīng)歷,且官司才結束記憶猶新。難在資料的準確性問題。好在有眾多清查材料和打官司期間寫的日記為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因而不敢說任何一件事都敘述得毫無誤差,但自信本人嚴格遵循歷史真實,決不敢有半點摻假的地方。2003年年底,我在臺灣出席“兩岸詩學國際研討會”期間,臺灣遠景出版公司發(fā)行人沈登恩先生親自到我下榻的天成大飯店約我寫此書。(3)我不敢怠慢,歸來后就加班加點趕寫,以至把為我植字的太太累得進了醫(yī)院,整個春節(jié)都沒有過好,真對不起她。一旦寫完,便有如釋重負之感,好似完成了一張重要的人生答卷,兌現(xiàn)了一個為這場官司探索公眾人物名譽權弱化問題的莊嚴承諾,其欣慰之情,是難以形容的。在欣慰之余,好心的朋友卻替我擔心:此書的出版會不會引來一場新的官司?我在2004年2月到廣西參加臺灣作家楊逵研討會期間,答《桂林晚報》記者劉春問時說過:“事實和真理在我這邊。如果余秋雨再告,除為促銷此書做義務廣告外,可再次證明作為一種精神文化的‘文革’,已無形地潛入他的靈魂和骨髓里。他如不食言把官司進行到底,就有可能把自己的‘文革’問題再讓世人重審一遍,這樣將再次出現(xiàn)‘庭外審判余秋雨’的壯觀場面,讓其又一次在歷史法庭上充當被告。那時我又可以在余秋雨的‘拿出證據(jù)來’的催促聲中,找到更多他在‘文革’中劣行的證據(jù),那我就可以再寫一本《庭外‘審判’余秋雨》的續(xù)集了?!弊詈笠f明的是,本書的編寫,得到了著名學者于光遠及著名作家董橋等人的支持,他們紛紛寄來了授權書,表示同意將他們的大作收入本書,但也有些作者經(jīng)多方尋找未果,希望見到此書后與我能聯(lián)系,以便寄奉樣書和簿酬。我的通訊處是:430070湖北武漢市郵政70190192信箱。2005年春節(jié)于武漢

作者簡介

暫缺《庭外“審判”余秋雨》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自序: 一本由余秋雨惹出來的書
   
     我和余秋雨打官司 (古遠清)
   
     一份并非當事人開的“黑名單”
   
     余秋雨:從文化名人走向“拳擊大師”
   
     我為什么會成為余秋雨首選的靶子?
   
     略施小計
   
     成了新聞人物
   
     請姚文元出庭作證
   
     余秋雨把自己訴成被告
   
     成了全球華文媒體關注的焦點
   
     庭外“審判”余秋雨
   
     致“中國作家協(xié)會權益保障委員會”的一封公開信
   
     上書江澤民總書記
   
     余秋雨:“拿出證據(jù)來!”
   
     “脫光衣服顯丑”
   
     “政治歷史大搜身”
   
     余秋雨文革“悔過書”
   
     預備庭上的初步交鋒
   
     打官司是“文化娛樂”
   
     筆墨官司從海內打到海外
   
     “密謀”起訴余秋雨
   
     嚴肅而又寬容的孫光萱
   
     被捏造的謊言所激憤的夏其言
   
     周培松挺身而出
   
     疾惡如仇的鄭雪來
   
     胡錫濤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現(xiàn)在開庭!”
   
     美麗的文字陷阱
   
     雙方開始妥協(xié)
   
     咬文嚼字的“調解方案”
   
     數(shù)字游戲:十六萬元等于一百元
   
     海內外來信選登
   
     余秋雨!你在撕毀和解協(xié)議
   
     《借我一生》再掀風波
   
     “大快人心事,秋雨輸官司”
   
     拿什么拯救你——文化商人余秋雨
   
     都是文章惹的禍
   
     論余秋雨現(xiàn)在還不能“懺悔”(古遠清)
   
     打開歷史的黑箱——文革“寫作組”探秘(古遠清)
   
     附:讀古遠清《打開歷史的黑箱》(于光遠)
   
     余秋雨與“石一歌”(古遠清)
   
     文化名人傳記也要打假——評“花城”版《余秋雨的背影》(古遠清)
   
     附:孫傳釗先生的來信
   
     撰寫《“文革”魯迅研究史》之難——兼答余秋雨的辯護士楊長勛(古遠清)
   
     弄巧反拙 欲蓋彌彰——評《新民周刊》等媒體聯(lián)合調查余秋雨“文革問題”(古遠清)
   
     附:余秋雨的邏輯(直夫)
   
     看余秋雨告狀
   
     讀了余秋雨的兩篇自白之后(于光遠)
   
     又讀了余秋雨的兩篇自白(于光遠)
   
     正版中的盜版(左柏生)
   
     我看“余秋雨狀告古遠清”事件(鄭雪來)
   
     余秋雨的“法律秀”(余杰)
   
     五 問 余 秋 雨(鄭雪來)
   
     “狡猾”值多少錢?(陳魯民)
   
     余秋雨打官司:知識分子品格的嚴重弱化(郝雨)
   
     余秋雨打官司的悲劇性解讀(修仰峰)
   
     略論余秋雨“告狀”(譚大珩)
   
     魯迅為何不狀告郭沫若?(袁良駿)
   
     余秋雨涉嫌剽竊一例(金文明)
   
     余秋雨事件分析(李美皆)
   
     余秋雨的“苦旅”遠沒到頭(慕毅飛)
   
     朱健國的憤怒——“余秋雨自殺威脅傳媒”新證據(jù)(劉偉)
   
     無罪辯護
   
     研究“文革”文學,何罪之有?(古遠清)
   
     答《羊城晚報》記者問(黃詠梅/古遠清)
   
     答《中國青年報》記者問(徐虹/古遠清)
   
     “請教”余秋雨(古遠清)
   
     答馬來西亞《南洋商報》記者問(何雪玲/古遠清)
   
     “文革”已轉化為余秋雨的精神潛流——答《青年思想家》雜志記者問(古遠清)
   
     我和余秋雨的論戰(zhàn)背景——答《南方周末》記者張英(古遠清)
   
     打開歷史黑箱
   
     正視歷史 輕裝前進——讀《余秋雨致余杰的一封公開信》(孫光萱)
   
     附錄:一篇講真話的重要文章(董 橋)
   
     余秋雨要不要懺悔?——“文革”中余秋雨及上海寫作組真相揭秘(胡錫濤)
   
     附:林彪、江青論批判“斯坦尼”
   
     附:徹底批判斯坦尼選編說明
   
     寫“文革”回憶錄不應為賢者諱
   
     ——評胡錫濤《“文革”中余秋雨及上海寫作小組真相揭秘》(古遠清)
   
     也談“為文和做人的規(guī)矩”——余秋雨現(xiàn)象的一個核心問題(孫光萱)
   
     和胡錫濤先生商榷“戰(zhàn)績”(孫光萱)
   
     《借我一生》的兩種記憶(張英)
   
     余秋雨,你應當受到良心的責備
   
          ——一位胡適親屬致余秋雨的公開信(胡子暄)
   
     《借我一生》的“硬傷”及其他(古遠清)
   
     頗堪玩味的“閑筆”——余秋雨《借我一生》讀后(魏邦良)
   
     余秋雨論余秋雨(古遠清)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