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展示與總結南京大學的學術成果,反映南京大學學科建設的整體優(yōu)勢和傳統(tǒng)優(yōu)勢,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促進新生學術力量的成長,我社推出南京大學學術文庫(博士文叢),每年出版一批,內容涵蓋了哲學、經濟、文學、法學、歷史、美學、編輯學、氣象學、國際政治學等學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京大學學術研究水平,體現(xiàn)了南京大學的學科特點。現(xiàn)第六批出版在即。遵學校指示,即日起開始申報第七批南京大學學術文庫系列叢書(包括《南京大學學術文庫》、《南京大學博士文叢》二種)。為保證《叢書》的學術質量和持續(xù)出版,《叢書》專設編委會主委申報、評議、入選工作,堅持學術質量第一、公平公開、規(guī)范運作的原則,力求入選項目能達到南京大學一流水平,居于學科前沿地位。本文從華裔美國文學論戰(zhàn)中的真?zhèn)握撊胧郑驼搼?zhàn)雙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趙健秀和湯亭亭的創(chuàng)作實踐分析了華美文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華裔作家在其創(chuàng)作中對中國文化資源的利用并不是為了保持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真實性,而是以西方價值尺度為標準,改編甚至篡改祖先文化傳統(tǒng),目的是為了在美國的多元文化社會中為華裔族群建構出既有別于主流社會又能與主流社會平等共處的華裔族性。他們的文化立場與其說是民族主義,不如說是族裔本位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