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外語英語學習/理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1995-2003

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1995-2003

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1995-2003

定 價:¥37.00

作 者: 王菊泉,鄭立信編
出版社: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語言學

ISBN: 9787810954419 出版時間: 2004-10-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1cm 頁數(shù): 1136683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國內搞英漢對比研究的人似乎常常討論三個問題:理論和應用,共性和個性,“兩張皮”(指外語界和漢語界不相往來的現(xiàn)象)。關于理論和應用的問題,我總覺得強調應用的人多,重視理論的人少。這可能跟我們的哲學思想和學術傳統(tǒng)有關。記得有一位學者曾經說過,中國的實用主義比美國杜威的實用主義還要實用主義。不知此話可有道理?至于共性和個性的問題,我覺得強調個性(即注重“異”)的人多,而強調共性(即注重“同”)的人少。我們總喜歡談“中國特色”和“漢語特點”,不大談“人類的共性”和“語言的普遍性”,這又是為什么呢?有關“兩張皮”的現(xiàn)象,我感覺問題至今還存在。在學校里,中文系和外文系很少聯(lián)合舉行學術活動,往往是中文系的活動外文系不知道也不參加,外文系的活動則中文系不知道也不參加。至于跟研究其他民族語言的人的溝通就更少了。這種各自為政并關門搞研究的現(xiàn)象跟二十一世紀科學研究發(fā)展的趨向是很不合拍的。我想這種做法對英漢對比研究的發(fā)展極為不利。發(fā)展一個學科關鍵在于有人去做,所以培養(yǎng)人才是基礎。我國目前中文系和外文系培養(yǎng)的人才很難適應英漢對比專業(yè)的需要。作英漢對比的研究,我認為英語要好,漢語要好,還要有語言學的知識和科學訓練。長期以來不少學者建議大學應該設立語言學系,至今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還沒有語言學系(華中師大和湖南大學外語學院設立了語言學系),這種情況很難適應語言學的發(fā)展,當然也包括英漢對比的研究。我自己大學本科在外文系,研究生在中文系,深感哲學、心理學、社會學、邏輯學、生物學、數(shù)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不夠,工作起來總是力不從心。我國大學里文科課程的設置遠遠落后于各個學科發(fā)展的需要,畢業(yè)后要補的課太多,這種現(xiàn)象應該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能不能組織各科專家對課程設置進行科學論證?能不能對現(xiàn)在的教學水平進行客觀的科學評估?不能只由個別人說了算。千萬不能做誤人子弟的事。英漢對比研究要有真正的進步必須培養(yǎng)一批有能力的人。另外,我還有一個印象,文科研究中集體的項目比理工科的少,多半是單干,這必然影響科研的成果?,F(xiàn)代科研的特點是多學科的綜合研究。一個人很難完全適應。因此有必要設立一個項目,組織一個梯隊,集體來完成。僅僅靠一個人關起門來作研究很難適應二十一世紀現(xiàn)代語言學的需要。學術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很幸運的是搞英漢對比研究的人有一個自己的組織——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這個學會每兩年開一次學術研討會。希望這類研討會能繼續(xù)下去。我認為研討會不一定要有很多人參加,形式可以靈活些,有大型的,也可以有小型的(十多個人也行)。每次會要有一個主題,大家圍繞主題進行認真的討論。現(xiàn)在有一種現(xiàn)象,每次研討會人很多,交的論文質量不高,類似“入場券”。會上一個人一個人地輪流念個幾十分鐘,真正的討論不多。這種研討會有點勞民傷財,在學術交流方面起的作用不大。討論會上不要客氣,要一針見血,直來直往,問題越多越好。這種會風值得提倡。中國人太講究客氣和面子,做學問最好不要來這一套。

作者簡介

暫缺《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1995-2003》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一、理論和方法
二、語音
三、詞匯和語義
四、語法
五、句群和語篇
六、修辭和語用
七、文字
八、文化
九、對比與應用
主要論文篇目索引(1995-2003)
編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