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shù)文學作品集外國文學作品集尼伯龍人之歌:日耳曼史詩

尼伯龍人之歌:日耳曼史詩

尼伯龍人之歌:日耳曼史詩

定 價:¥29.00

作 者: (德)佚名著;安書祉譯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叢編項: 世界英雄史詩譯叢
標 簽: 英雄史詩

ISBN: 9787806570289 出版時間: 2000-08-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49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尼伯龍人之歌》這部史詩已經(jīng)有中文譯本,關(guān)心中世紀德語文學的讀者可能早已熟悉。以往將書名譯為《尼伯龍根之歌》,但從字面上看,“尼伯龍根”指的是人還是物,是城市還是河流,并不明確。在北歐冰島歌謠集《埃達》(edda)里記載,古代勃艮第國有一個王族稱尼伯龍(NibeluNge),相傳,他們確實擁有一大批寶物。后來有人將這個傳說與在北方流傳的另外一個關(guān)于尼德蘭英雄西格夫里特打敗尼伯龍和希爾伯兩個王子占有其全部寶物的傳說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作了這部史詩dasNibeluNgeNlied。在中古德語中尼伯龍人稱derNibeluNc,復數(shù)加詞尾e,即dieNibeluNge。按照通常習慣,像這樣名詞的復數(shù)詞尾是不需要翻譯的,也很難翻譯,譬如derdeutsche德意志人,復數(shù)是diedeutscheN,翻譯成中文時依然是“德意志人”。同樣,尼伯龍人一詞的復數(shù)即dieNibeluNge翻譯成中文時也不需要將其詞尾翻譯出來,譯為“尼伯龍人”為宜。根據(jù)構(gòu)詞法的要求,dasNibeluNgeNlied是現(xiàn)代德語的NibeluNgeN加lied組成的復合詞,以往所譯的根字只是音節(jié)geN的譯音。此外,在這部史詩中雖然“尼伯龍人”不再僅僅指勃艮第國的王族,而是寶物掌握在誰手里,誰便是“尼伯龍人”,但作品的內(nèi)容講的都是這些“尼伯龍人”從興盛到衰亡的故事。因此從內(nèi)容上看也可以說,這部史詩就是一首對于這些“尼伯龍人”悲壯命運的頌歌。出于上述考慮,我將這個譯本改名為《尼伯龍人之歌》。《尼伯龍人之歌》又稱《尼伯龍人的厄運》,大約寫成于一二〇二至一二〇四年之間。作者可能是奧地利人,出生于帕騷與維也納之間的多瑙河流域,姓名不詳。關(guān)于他的身世沒有文字記載,作者的職業(yè)也是眾說紛紜,從作品的基本思想和所描述的社會內(nèi)容來看,可能是下層騎士,曾在帕騷大主教手下或附近的尼德恩寺院供職,有一定文化修養(yǎng),對法律、宮廷禮儀以及騎士生活很熟悉?!赌岵埲酥琛返脑氖怯弥泄鸥叩氐抡Z寫成,全詩有三十九歌,2379詩節(jié),每詩節(jié)四行,共9516行。故事情節(jié)取材于歐洲古代英雄傳說,可分為兩大組成部分。第一歌至第十九歌為第一部分,以法蘭克或尼德蘭傳說為基礎(chǔ),講的是西格夫里特的故事。尼德蘭王子西格夫里特從小生活在父王的宮廷,成年時晉升為騎士。后來與勃艮第國公主克里姆希爾德結(jié)婚,婚后登基加冕,成為一位強大的國王,占有尼伯龍寶物。十年后,應(yīng)勃艮第國王恭特和王后布倫希爾德邀請,西格夫里特攜妻子克里姆希爾德去沃爾姆斯省親。由于兩位王后的爭吵,引起布倫希爾德的仇恨,忠臣哈根為王后報仇,殺死了西格夫里特,隨后奪走了尼伯龍寶物。第二十歌至第三十九歌為史詩的第二部分,這一部分以勃艮第傳說為基礎(chǔ),內(nèi)容講的是克里姆希爾德的復仇或稱勃艮第王國的覆滅??死锬废柕略谖譅柲匪箤m廷寡居十三年之后,遠嫁匈奴國王艾柴爾。又過了十三年,她看到匈奴國的臣民以及聚集在那里的外國王侯將帥都順從了她的統(tǒng)治,認為復仇的時機已到。她說服艾柴爾邀請勃艮第國親人來匈奴國赴宴??腿说竭_后,克里姆希爾德首先索要尼伯龍寶物,后來又下令焚燒大廳,從而引起匈奴人與勃艮第人之間的大殺戮??死锬废柕乱蠊f出寶物存放在何處,哈根不說。她于是下令砍下恭特的頭顱,并親自殺死哈根。老帥希爾德勃蘭特看見一位勇士慘死在一名婦人手里,不忍漠視,當即殺死克里姆希爾德。全部故事就此以眾英雄同歸于盡而告終。如前所述,《尼伯龍人之歌》是在古代尼德蘭傳說系統(tǒng)和勃艮第傳說系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而成的。這兩個傳說系統(tǒng)都是形成于公元三七六至六〇〇年的歐洲民族大遷徙年代。它們經(jīng)過后來幾百年的口口相傳,發(fā)展演變,到了十三世紀,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都已經(jīng)基本定型?!赌岵埲酥琛纷髡叩闹饕冊谟?,他把這兩個彼此獨立的傳說組織成為一個首尾連貫、總體統(tǒng)一的故事,從而借助古代日耳曼人的英雄形象表現(xiàn)十三世紀的社會生活和騎士理想。因為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價值標準和行為方式都是十三世紀的,所以這部史詩已經(jīng)不屬于古代英雄文學的范疇,而是一部以古代英雄故事為題材的宮廷騎士史詩。它的人物的思想、價值標準和行為方式都是十三世紀的。在《尼伯龍人之歌》中,一個中心沖突是爭奪尼伯龍寶物。尼伯龍寶物是一批巨大的財富。在封建社會,財富是封建宮廷賴以生存的條件,也是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chǔ)。財富意味著權(quán)勢,有財富才有權(quán)勢,失去財富就失去權(quán)勢。所以,尼伯龍寶物就成了權(quán)勢的象征,貫穿全詩的爭奪尼伯龍寶物的斗爭實際上就是封建王侯爭奪權(quán)勢的斗爭。起初,西格夫里特占有尼伯龍寶物,他的國家被稱為尼伯龍國。當時的尼德蘭繁榮昌盛,是一個強大的封建王國。勃艮第國位于萊茵河中游,克里姆希爾德是勃艮第國王恭特的妹妹。西格夫里特與克里姆希爾德的婚姻將這兩個國家連接為姻親鄰邦。后來,克里姆希爾德傷害了勃艮第國王后布倫希爾德,忠臣哈根為了給王后報仇,殺死了西格夫里特。然而,哈根并不善罷甘休,他深知財富的重要性,于是處心積慮地慫恿恭特國王說服克里姆希爾德同意將她的尼伯龍寶物從尼德蘭運回勃艮第國(1107節(jié),1-4行)??死锬废柕略谡煞蛩篮笠恢惫丫釉谖譅柲匪箤m廷,她拿到寶物之后,廣泛布施,取悅?cè)诵模嘀沧约旱膭萘?。哈根看到她有可能作為西格夫里特的遺孀與勃艮第國分庭抗禮(1128節(jié),3-4行;1130節(jié),1-4行),于是搶走全部寶物,使之成為勃艮第國的財富。史詩至此,尼德蘭王國銷聲匿跡,勃艮第國代之而起,被稱為尼伯龍國,勃艮第人也被稱為尼伯龍人。后來克里姆希爾德遠嫁匈奴,表面上是為了尋找時機給亡夫西格夫里特復仇,實際上也是為了找回失去的寶物。當她的勃艮第親人應(yīng)邀來匈奴宮廷做客時,她見面第一句話就是索要寶物(1741節(jié),1-4行);在匈奴宮廷,匈奴人與勃艮第人展開大殺戮,她知道是哈根殺死了西格夫里特,然而,在哈根被生擒后,她并不急于向他討還血債,而是要他說出寶物藏在何處,甚至許諾,只要他肯交出從前從她手里奪走的財產(chǎn),就可以不把他殺掉(2367節(jié),2-4行)。哈根斷然拒絕她的要求。克里姆希爾德看到收回寶物的希望已不復存在,她復辟天下的夢想徹底破滅,于是置血緣紐帶于不顧,令人殺死恭特,后來又親斬哈根,同時也結(jié)束了自己的復仇生涯。兩位王后的爭吵是全詩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guān)鍵性轉(zhuǎn)折,后來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都是從這里開始的。布倫希爾德感到自己受了傷害,于是授意哈根謀殺西格夫里特;克里姆希爾德為了復仇策劃了在匈奴宮廷的血腥屠殺,結(jié)果是眾英雄同歸于盡,勃艮第王國徹底覆滅。而兩位王后爭吵的原因都是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地位。封建社會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君君臣臣,其界限不得逾越,是天經(jīng)地義的戒律,有了地位才有尊嚴,而要維護尊嚴必須維護地位。封建君主靠尊嚴和地位維系其統(tǒng)治,因此視尊嚴與地位為自己存在的價值。布倫希爾德納悶,既然西格夫里特是國王的一名封臣(420節(jié),2行;423節(jié),1行),為什么長期不來向國王進貢?克里姆希爾德作為一名封臣的妻子為什么敢于同她平起平坐?她感到自己的尊嚴受到挑釁,于是千方百計地貶低西格夫里特,欲將西格夫里特置于恭特之下,她堅持說,“恭特才是真正的王中之王”(818節(jié),3-4行)。克里姆希爾德竭力反抗這種企圖,她反駁說,“他(西格夫里特)的門第和等級與恭特完全一樣”(819節(jié),3-4行),因此她理應(yīng)是堂堂正正的王后,把她置于封臣之妻的位置無疑貶低了她的地位。一個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地位,一個要爭得同樣的尊嚴和地位,這就是兩位王后爭吵的實質(zhì)。騎士階級也和古代英雄一樣,把勇敢和忠誠奉為崇高的榮譽和理想的品德。但是他們的勇敢和忠誠的涵義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注入了新的價值觀念。首先,《尼伯龍人之歌》中的人物都是勇敢的,充滿英雄氣概。但是,《尼伯龍人之歌》的作者作為霍亨斯陶芬王朝興盛時期的詩人雖然也讓他的人物保持了古代英雄的勇敢精神,但他所理解的勇敢精神已經(jīng)不僅僅表現(xiàn)為披堅執(zhí)銳和浴血奮戰(zhàn),他筆下的英雄還必須經(jīng)受痛苦,要迎接命運的挑戰(zhàn),而且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從而捍衛(wèi)自己的人格和信念,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克里姆希爾德本是一位溫柔賢淑的少女,后來命運使她成為一名瘋狂的復仇者。為了復仇,她不惜犧牲親生兒子的性命點燃戰(zhàn)斗的導火線(1961節(jié)),也是為了達到復仇的目的,她讓成千上萬的勇士,包括自己的兄弟殘酷廝殺,最后自己也與他們一起在血泊中倒下。哈根作為恭特的忠臣和心腹,他看出克里姆希爾德邀請他的主人去匈奴赴宴是一種陰謀,起初竭力警告主人前去十分危險。可是,當他看到匈奴之行不可避免的時候,為了證明自己的勇氣和膽量,毅然決然隨同前往(1513節(jié),1-3行)。多瑙河上的女仙們對他預言這次旅行有去無返,面對死亡的厄運,他將擺渡他們過河的木船砸碎,切斷回頭之路,表現(xiàn)了絕不因害怕而逃跑的大無畏精神(1583節(jié),1-4行)。后來在艾柴爾的宮廷里,他面對憤怒的克里姆希爾德,對殺死西格夫里特的罪行供認不諱(1790節(jié),2-3行),也是因為他相信,任何一種否認或回避都意味著怯懦,而任何一點怯懦都有失英雄本色,損害英雄的榮譽。因此,他絕不屈服,視死如歸。同樣,忠誠的涵義也有新的發(fā)展,注入了十三世紀騎士階級的思想。這一點主要表現(xiàn)在哈根和呂狄格這兩個人物的心理變化上面。哈根是勃艮第國的忠臣,為了宮廷的榮譽和國王的權(quán)益一向舍生忘死,忠貞不渝??墒窃谑吩姷淖詈螅薜趪娜w勇士被圍困在匈奴人的大廳里,當他們看見全副武裝的呂狄格走來,一場殺戮不可避免的時候,他們本以為,哈根會挺身而出,同呂狄格浴血奮戰(zhàn),然而,這位一向作為忠誠倡導者和忠誠美德化身的哈根卻出人意料地懇求呂狄格把盾牌送給他,并且保證,“我的手在戰(zhàn)斗中決不碰你一下”(2201節(jié),3行)。國王的忠臣,在這最后一瞬間通過對“敵人”的懇求和承諾,背叛了自己的主人,同時也背棄了自己一貫恪守的忠誠的原則。這不能不說他的忠誠觀念在發(fā)生變化。而呂狄格所經(jīng)受的內(nèi)心沖突則進一步顯示,在《尼伯龍人之歌》中,忠誠已經(jīng)不再是惟一的至高無上的行為準則。呂狄格是匈奴國王的一名邊塞方伯,他賴以生存的土地和財產(chǎn)都是國王恩賜的,因此忠于國王是他應(yīng)盡的義務(wù)。另一方面,也是他親自將勃艮第人接到匈奴國,請他們到家中做客,并且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年輕的吉賽海爾國王的,因此,保護這些客人的安全又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后來在匈奴人和勃艮第人展開血戰(zhàn)的時候,他陷入了激烈的內(nèi)心沖突,因為“不管我站在這一邊,還是那一邊,我的行為都有失偏頗,有損騎士的尊嚴。如果我雙方都棄之不顧,又要遭世人責難”(2154節(jié),1-3行)。在忠誠與情意之間他無法做出抉擇,最后只好以死消除自己心靈的痛苦,捍衛(wèi)自己的人格和尊嚴。呂狄格的“靈魂悲劇”打破了只有對于君主的忠誠才是至高無上的觀念,它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騎士的人道主義思想,即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除君臣關(guān)系之外,還有親屬關(guān)系和朋友關(guān)系,而這些關(guān)系也同樣是重要的。真實性是這部史詩在創(chuàng)作上的最大特點。作者著眼描寫現(xiàn)實生活,他把他的人物放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譬如,《尼伯龍人之歌》的故事就發(fā)生在萊茵河和多瑙河流域,這里的大路和小徑、城市和河流都是真實的,甚至像帕騷大主教彼爾格林這個人物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既然是現(xiàn)實生活,就有歡樂和痛苦。作者認為,生活就是對歡樂和痛苦的體驗,而且歡樂總是在痛苦中結(jié)束。因此,樂而生悲,福以禍終是這部史詩的又一主導思想。克里姆希爾德從許多婦人的經(jīng)歷中看到,“世上的愛情到頭來總是以痛苦告終”(17節(jié),3行),因此她決定終身不嫁??墒撬髞磉€是接受了西格夫里特的愛情,從此災禍接踵而來。先是丈夫西格夫里特被殺害,接著尼伯龍寶物被奪走,直到后來自己也在匈奴宮廷的大屠殺中與勃艮第國一起滅亡。慶典本是宮廷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yīng)該是歡樂的高潮。在《尼伯龍人之歌》中作者描述了四次慶典,但每次慶典都是下一次不幸的開始。西格夫里特幫助恭特打敗薩克遜人勝利而歸,在慶功會上與克里姆希爾德訂下終身,這就為她后來一系列痛苦埋下禍根;布倫希爾德在沃爾姆斯舉行的婚宴上流淚,新婚之夜不讓恭特與她親近,致使恭特非請西格夫里特來床上行騙不可,布倫希爾德的腰帶和戒指因此失竊;西格夫里特夫婦來沃爾姆斯參加慶典,慶典上兩位王后發(fā)生爭吵,克里姆希爾德出示腰帶和戒指,引發(fā)布倫希爾德的仇恨,結(jié)果招來西格夫里特的殺身之禍;最后在匈奴宮廷舉行的盛宴釀成匈奴人與勃艮第人的大殺戮,各路英雄,也包括克里姆希爾德在內(nèi),通通壯烈犧牲,勃艮第王國就此覆滅。此外,甚至一向作為王宮貴族消遣娛樂的出游狩獵也被利用,成為殺害無辜的陰謀,使這次消遣娛樂以西格夫里特之死而告終。因此,在全詩結(jié)尾時,作者這樣說道:“國王舉行的慶典就此以痛苦收場,世界上的歡樂,到頭來總是變成悲傷(2378節(jié),3-4行)。”“以后發(fā)生的事情,我也不能告訴你們,我只知道,人們看見許多騎士和婦人,還有高貴的侍從,他們都為失去親友而傷心。故事到此結(jié)束,這就是《尼伯龍人的厄運》(2379節(jié),1-4行)?!薄赌岵埲酥琛肥且环N口頭文學,主要是講給人聽的,而不是寫給人讀的。這一點作者一開頭就交代得很清楚:“現(xiàn)在請聽我講這些事跡(1節(jié),4行)?!币驗檫@些故事是直接講給人聽的,所以具有如下特點:一、故事以克里姆希爾德為中心,情節(jié)首尾連貫,總體統(tǒng)一。從她夢見一只野鷹被兩只大鷲啄死到她被希爾德勃蘭特殺死是全部故事的框架,在這中間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都與她有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但講述時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有時由近及遠,有時由遠及近,因而結(jié)構(gòu)不夠嚴密。二、在總的框架之內(nèi),各個故事相對獨立,自成一體,有人把這種結(jié)構(gòu)形式稱做“段落結(jié)構(gòu)”。從西格夫里特在沃爾姆斯出現(xiàn)到他攜妻子克里姆希爾德返回尼德蘭為第一“段落”;從西格夫里特和克里姆希爾德應(yīng)邀來沃爾姆斯到西格夫里特之死為第二“段落”;從呂狄格替匈奴國王艾柴爾向克里姆希爾德求婚到克里姆希爾德成為匈奴王后為第三“段落”;從勃艮第人應(yīng)邀赴匈奴宮廷到故事結(jié)束為第四“段落”。從局部來看,“段落”與“段落”之間沒有緊密的聯(lián)系,間隔的時間空隙甚大,譬如,從第一“段落”結(jié)束到第二“段落”開始經(jīng)過了十年,從第二“段落”結(jié)束到第三“段落”開始經(jīng)過了十三年,從第三“段落”結(jié)束到第四“段落”開始又經(jīng)過十三年。在這三十六年的時間里都發(fā)生過什么事情,作品中沒有記載。用近代小說的標準衡量,這是布局上的一大缺陷,但是,對于《尼伯龍人之歌》來說,卻是自然的,因為對于聽眾最重要的是每次所聽的故事要有頭有尾,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至于這次聽的故事與下次聽的故事相距多長時間,這并不重要。時間僅僅起著劃分“段落”的作用,對于人物和事件的發(fā)展沒有影響,故事中許多人物,雖然經(jīng)過近四十年的歲月,年齡始終未變。此外,《尼伯龍人之歌》不僅可以分為四大“段落”,而且每一大“段落”又可分為若干小段故事,每一小段故事都獨立完整,扣人心弦。這正是《尼伯龍人之歌》在藝術(shù)上的最大成就。三、人物的行為方式僅僅與他所處的環(huán)境相吻合,人物缺乏統(tǒng)一性格。西格夫里特初到沃爾姆斯的時候,猶如一個來自深山的野人,蠻橫無理,十分魯莽。他迫不及待地向恭特宣戰(zhàn),企圖訴諸武力獲得克里姆希爾德。但不久他又變成一名溫順的、十分耐心的求婚者,愿意接受一切考驗。作者沒有交代他內(nèi)心的變化,因為他的任務(wù)是講故事,人物的行為方式是根據(jù)具體故事的特定環(huán)境而設(shè)計的,只要符合環(huán)境的需要,人物就完成了角色的使命。這種情況,在克里姆希爾德這個中心人物身上可以看得更清楚??死锬废柕卤緛硎且晃粶厝嵘屏嫉纳倥?,深得眾人厚愛。可是后來,她變成了一名殘暴成性的劊子手,為了挑起匈奴人與勃艮第人之間的大屠殺,她甚至故意挑動哈根殺死自己親生的幼子;為了奪回尼伯龍寶物,她不僅令人殺死長兄恭特,還手提恭特的首級逼迫哈根說出寶物藏在哪里,哈根不從,她又親手殺死了哈根??死锬废柕滦愿裆系倪@一巨大變化,使她前后判若兩人。對此作者也沒有做任何交代。作者只著眼于講故事,并不著眼于剖析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塑造完美的人物性格。他只須講述一個人物在一個特定的故事環(huán)境中做了些什么,無須講述他為什么這樣做。就人物而言,他只須講他們的狀態(tài),無須講他們的發(fā)展。在布倫希爾德身上也體現(xiàn)了作者“講故事”的意圖。布倫希爾德本是冰島國的一位女王,專橫跋扈,所向無敵??墒呛凸亟Y(jié)婚以后,她突然變成了一個愛虛榮、好嫉妒、心胸狹窄的普通婦人。她不能容忍克里姆希爾德對她的冒犯,于是指使侍從給她報仇,成為史詩中一系列陰謀的肇始者。她只在史詩的第一部分出現(xiàn),到了第二部分,作者講的故事與她無關(guān),這個人物也就銷聲匿跡。四、《尼伯龍人之歌》是用詩體寫成,詩文采用了特殊的尼伯龍詩節(jié)(NibeluNgeNstrophe),即每一詩節(jié)有四個長行,每一長行又分為兩個短行,中間有一個停頓。前三個長行中每一行的第一個短行有四個揚音,第二個短行有三個揚音,只有第四長行的兩個短行各有四個揚音。尼伯龍詩節(jié)聽起來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便于口頭傳誦。《尼伯龍人之歌》中的故事最初只是靠口頭講述,沒有寫成文字。十三世紀初被記錄下來并寫成這部史詩以后,深受眾人喜愛,廣泛流傳,不斷有人傳抄。從十三世紀到十六世紀出現(xiàn)了許多手抄本,僅現(xiàn)在搜集到的就有三十種之多,其中十種是完整的。最早的手抄本產(chǎn)生于十三世紀初,即在這部作品問世不久,可惜沒有完整保存下來,只剩下一些斷篇。最晚的手抄本見于十六世紀初。在這十種完整的手抄本中,有三種比較重要,它們分別被稱為手抄本a,手抄本b和手抄本c。普遍認為,手抄本b最接近原詩的正本,手抄本a是后來從手抄本b派生出來的,比手抄本b簡短。手抄本c經(jīng)過了仔細加工,被看做是原詩的修訂版,但肯定不是出自作者之手,產(chǎn)生于一二二〇年前后。由于這些手抄本的最后一句話各異,因此又分為Nt本(dasistderNibeluNgeNt:這就是尼伯龍人的厄運)和liet本(dasistderNibeluNgeliet:這就是尼伯龍人之歌)兩種,手抄本a和手抄本b屬Nt本,手抄本c屬liet本。《尼伯龍人之歌》產(chǎn)生后不久,即有一個續(xù)篇問世,稱為《哀訴》(dieklage)。經(jīng)多方考證,續(xù)篇《哀訴》與原詩正本確有不少聯(lián)系,但兩部作品的內(nèi)容與形式都相去甚遠。從十六世紀開始,《尼伯龍人之歌》逐漸被遺忘,到了十七世紀上半葉則完全被湮沒在故紙堆里。是瑞士學者、文藝理論家約翰·雅可布·波德默(johaNNjakobbodmer1698—1783)于一七四八年首先發(fā)現(xiàn)了這部作品,并于一七五八年第一次印刷出版。此后,各種手抄本被陸續(xù)發(fā)現(xiàn),一七八二年瑞士學者克里斯朵夫·海因里希·米勒(christophheiNrichmüller1740—1807)編訂了第一個完整的版本。但是,這一努力在十八世紀并沒能引起學術(shù)界和文學界對這部作品的重視。真正認真研究這部作品并認識到它的偉大意義的是十九世紀初的德國浪漫派。一八二七年卡爾·約瑟夫·西姆洛克(karljosephsimrock1802—1876)出版了《尼伯龍人之歌》的現(xiàn)代德語譯本,從此這部史詩才重新被廣大讀者所接受。詩人歌德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重視這部作品的。他為西姆洛克的現(xiàn)代德語譯本寫了書評,并且在同艾克曼(johaNNpetereckermaNN1792—1854)談話時,把這部史詩與荷馬史詩相提并論,給予它很高評價。自十九世紀以來,不僅研究《尼伯龍人之歌》的論著與日俱增,而且利用《尼伯龍人之歌》的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和改寫的作品也層出不窮,如十九世紀初葉弗利德里希·赫伯爾(Friedrichhebbel1813—1863)改寫的三部曲《尼伯龍人》(dieNibeluNgeN1861),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wagNer1813—1883)利用這一題材創(chuàng)作的歌劇《尼伯龍人的戒指》(derriNgderNibeluNgeN1851—1852),等等。直到最近研究和改寫《尼伯龍人之歌》的興趣仍方興未艾,各種校勘本、翻譯本、改寫本以及研究專著不斷出現(xiàn)。對《尼伯龍人之歌》的研究重點也從作品本身發(fā)展到對作品的接受史方面。在我國,錢春綺先生早在五十年代就將這部作品譯成了中文。從那時起,《尼伯龍人之歌》這部德國中世紀的著名史詩便為中國的外國語言文學工作者所熟悉。近年來,《尼伯龍人之歌》的故事又不斷散見于各種外國古代故事的中譯本中,成為中國讀者,尤其是兒童讀者最喜愛的歐洲古代故事之一。

作者簡介

暫缺《尼伯龍人之歌:日耳曼史詩》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譯者前言
第 一 歌
第 二 歌 說一說西格夫里特
第 三 歌 西格夫里特來到沃爾姆斯
第 四 歌 西格夫里特大戰(zhàn)薩克遜人
第 五 歌 西格夫里特初逢克里姆希爾德
第 六 歌 恭特赴冰島國向布倫希爾德求婚
第 七 歌 恭特智勝布倫希爾德
第 八 歌 西格夫里特回去調(diào)集援兵
第 九 歌 西格夫里特受遣先回沃爾姆斯
第 十 歌 沃爾姆斯傾城迎接布倫希爾德
第十一歌 西格夫里特攜妻子回國
第十二歌 恭特邀請西格夫里特前來赴宴
第十三歌 西格夫里特攜妻子應(yīng)邀赴宴
第十四歌 兩位王后的爭吵
第十五歌 西格夫里特被出賣
第十六歌 西格夫里特被害
第十七歌 哭悼和安葬西格夫里特
第十八歌 西格蒙特回國
第十九歌 尼伯龍寶物被運回沃爾姆斯
第二十歌 艾柴爾國王遣使勃艮第國向克里姆希爾德求婚
第二十一歌 克里姆希爾德前往匈奴國
第二十二歌 艾柴爾喜迎克里姆希爾德
第二十三歌 兄弟們前來匈奴國參加慶典,克里姆希爾德的愿望實現(xiàn)
第二十四歌 維爾伯和斯韋美爾受主上之命前去送信
第二十五歌 尼伯龍人前往匈奴國
第二十六歌 旦克瓦特手斬蓋爾夫拉特
第二十七歌 勃艮第人來到貝希拉恩
第二十八歌 勃艮第人來到匈奴國
第二十九歌 哈根拒不起立,克里姆希爾德嚴厲痛斥
第三十歌 哈根和伏爾凱站崗守望
第三十一歌 勃艮第的勇士們前往教堂
第三十二歌 旦克瓦特手斬布洛德爾
第三十三歌 勃艮第勇士大戰(zhàn)匈奴人
第三十四歌 匈奴人的尸首被扔出大廳
第三十五歌 伊林被殺
第三十六歌 王后令人焚燒大廳
第三十七歌 呂狄格殉難
第三十八歌 狄特里希的勇士全軍覆沒
第三十九歌 狄特里希大王大戰(zhàn)恭特和哈根
后 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