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地理世界地理“9·11”委員會報告: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國家委員會最終報告 權威版

“9·11”委員會報告: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國家委員會最終報告 權威版

“9·11”委員會報告: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國家委員會最終報告 權威版

定 價:¥85.00

作 者: 趙秉志等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外國政治

ISBN: 9787810878784 出版時間: 2004-09-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3cm 頁數(shù): 69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2001年9月11日,在本·拉丹及其領導的“基地”組織的精心策劃下,19名恐怖分子劫持4架美國民航飛機先后撞擊紐約世界貿(mào)易中心大樓和位于華盛頓的五角大樓,其中一架飛機墜毀在賓夕法尼亞州,共造成近3000人死亡。消息傳來,震驚美國,輿論嘩然,可謂驚世駭俗。該報告分為13章,詳細闡述了“基地”組織產(chǎn)生、發(fā)展以及策劃的一系列恐怖事件,以及美國有關部門過去十年來在打擊恐怖主義活動方面采取的措施,全面介紹了2001年9月11日發(fā)生恐怖襲擊的過程以及美國有關部門在襲擊事件發(fā)生后所作出的反應。該報告無疑是迄今為止美國最為權威與詳實的“9·11”事件調(diào)查報告。調(diào)查結(jié)果中披露的許多內(nèi)容讓美國乃至全世界民眾感到十分震驚,也會讓人們對“9·11”事件有新的認識和思考。本書前言我們向美國總統(tǒng)、美國國會和美國人民提交這份報告,并提出建議,以便能夠?qū)Α?·11”事件作出分析。在黨派間存有很大歧見時,由5名共和黨人和5名民主黨人組成的10位調(diào)查委員會成員消除分歧,攜手完成“9·11”報告。我們基于同一個目標而走到了一起,因為國家需要我們這樣做。在美國的歷史上,2001年9月11日是史無前例的遭受打擊和災難的日子。美國對這場災難的降臨毫無防范。這場災難是如何發(fā)生的?我們怎樣做才能避免這樣的災難重演?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會和總統(tǒng)成立了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國家委員會(2002年11月27日《公法》107-306)。我們被授予的權力是非常有力的。按照《公法》的要求,我們負責對“與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有關的事實和情況”進行調(diào)查,其中包括與情報機構(gòu)、執(zhí)法機構(gòu)、外交、移民問題和邊境管制、恐怖組織的資金流動、商業(yè)飛行、國會的監(jiān)督作用和資源分配以及其他的委員會認為有關的領域中相關的事情。為了完成使命,我們查閱了250多萬頁的文件資料,詢問了來自10個國家的1,200多人。這些人包括了幾乎每一位與我們的使命涉及的主題有關的退任或在職的高級政府官員。我們追求獨立、公平、全面,跨越黨派界限。從一開始,我們就承諾將我們的調(diào)查盡可能多地與美國人民分享。為達此目的,我們舉行了為期19天的聽證會,并采納了160名證人的公開證言。我們的目標并不是為了讓個人對“9·11”恐怖襲擊負責,而是為了對“9·11”前后的事件提供具有最大可能性的描述,并從中汲取教訓。我們了解到,我們的敵人精于算計、善于忍耐、訓練有素,且對我們的生命具有極大威脅。敵人通過平息政治不滿情緒而贏得了來自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廣泛支持。但是,他們對美國人及其價值觀的敵意是無限的。他們的目的是從世界上消滅宗教和政治多元化、廢除公民投票以及婦女平等權利。他們對軍事目標和民用目標不加以區(qū)別?!伴g接損害”一詞在他們的詞典中是不存在的。我們了解到,負責保衛(wèi)邊境、民航和國家安全的機構(gòu)過去未能理解恐怖威脅的嚴重性,沒有及時調(diào)整政策、計劃和措施以阻止或挫敗襲擊陰謀。我們了解到在我們的政府內(nèi),包括在國內(nèi)外的情報方面和各政府機構(gòu)之間以及內(nèi)部所存在的失誤。我們還了解到,在一個與現(xiàn)在不同的時代,為了應對不同的危險而締造的龐大而不靈活的政府中,在管理和分享情報上面臨眾多問題?!?·11”委員會報告工作伊始,我們就談到我們正在回頭看,以便向前看。我們希望從報告所記載的巨大損失中能夠產(chǎn)生積極的東西,即產(chǎn)生出一個更加安全、強大且更富有智慧的美國?!?·11”那一天,我們整個國家的人攜手共進。我們現(xiàn)在面臨的考驗是保持團結(jié)一心,并迎接我們目前所面臨的挑戰(zhàn)。為了打擊恐怖分子,并在避免我們的國家遭受未來襲擊的同時,阻止恐怖襲擊升級,我們有必要制定出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戰(zhàn)略。我們不得不對組建政府機構(gòu)的方式進行考慮。21世紀大規(guī)模的斗爭中盛行的龐大的部門和機構(gòu)必須以新的方式攜手合作,以便國家權力的所有部分得以合為一體。國會也需要進行巨大變化,以強化監(jiān)督,增強責任感。當我們完成最終報告時,首先要對以巨大的忘我精神工作的調(diào)查委員會委員表示感謝。我們在一起討論了報告的每一頁,由此報告得以從非凡的對話中受益良多。我們在此對同事們所呈現(xiàn)的才智和判斷力深表敬意,同時也要對他們深表愛意。我們對調(diào)查委員會全體工作人員表示感謝。以菲利普·哲利考為首的專家組放棄其他重要事情,投入到這項耗費巨大精力的工作之中,花費了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來完成這份報告。他們參與了這一相當耗費精力的關于“9·11”事件的調(diào)查工作,為我們的工作提出了好的建議,并忠實地執(zhí)行我們的指導意見。他們十分優(yōu)秀。我們對國會和總統(tǒng)表示感謝。各個行政分支機構(gòu)為我們搜索了記錄,提供了大量文件資料。我們對那些甘愿花費大量時間并提供卓識的離任和現(xiàn)職官員表示感謝。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的“9·11”事件面談調(diào)查小組、中央情報局局長領導的審查小組、司法部總檢察長以及中央情報局給予了極大的幫助。我們對他們在進行調(diào)查活動時所付出的努力,對細節(jié)問題的密切關注,以及樂意與人共享他們所知事情的精神表示萬分感謝。我們在以前的幾個委員會工作的基礎上撰寫報告。感謝國會聯(lián)合審查小組,其所做的細致工作使我們的工作得以開展。感謝紐約市政府為我們提供文件資料和目擊證人。感謝美國政府印刷辦公室和諾頓公司幫助我們把這份報告公之于世。最后,回到原位,我們還要對所有“9·11”事件中罹難的家庭表示感謝。正是這些家庭的堅毅和投入精神促成了委員會的建立。他們以伙伴和證人的身份伴隨我們走過調(diào)查活動的每一階段。他們比我們?nèi)魏稳烁芾斫馕覀兯袚墓ぷ鞯闹匾?。我們想在此對我們已做的和未做的事情加以重點陳述。我們傾己所能對“9·11”事件加以最完整的描述,闡明其始末緣由。這份最終報告只是對我們已做工作的一個概括總結(jié),其中僅僅引述了我們所參考資料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事件的規(guī)模龐大,頭緒繁雜,且涉及的機構(gòu)眾多,我們也深知我們的能力有限,因而沒有對每一位知情人都進行采訪,也沒有對所有相關文件都加以檢索。新的信息將不可避免地公之于眾。我們提交這份報告的目的是將其作為能更深入了解美國歷史上里程碑似的“9·11”事件的階梯。在此之前,我們聽說過眾多駭人聽聞的個人悲劇、英勇無畏的驚人壯舉。我們對“9·11”事件給美國人民帶來的令人驚愕的影響和他們進行頑強抗爭的堅韌與勇氣進行了調(diào)查。我們對“9·11”事件之后,美國人民盡力阻止悲劇再次發(fā)生的決心表示欣賞。我們在調(diào)查過程中,對“9·11”事件的犧牲者以及他們所愛的人表示深深的同情,同時也對美國人民無比崇敬。我們知道在我們的前方,依然存在著異常巨大的挑戰(zhàn)。我們在報告中也提出了屈指可數(shù)的微薄建議。我們決定有意識地對我們認為比較重要的建議加以強調(diào)。這些建議的實施能夠使局面發(fā)生根本改變。我們對未來反恐怖主義襲擊的防范措施加以深思熟慮之后,提出了建議。我們?nèi)w調(diào)查人員不得不時常停下腳步,進行一下思索。有時在通過研究問題并對其他觀點加以考慮之后,我們不得不改變了原有看法。我們希望這份報告會鼓勵美國人民對“9·11”事件進行研究、思考,然后采取行動。托馬斯·基恩主席李·漢密爾頓副主席

作者簡介

暫缺《“9·11”委員會報告: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國家委員會最終報告 權威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譯者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我們已控制了幾架飛機”
1.1 在4架班機內(nèi)
1.2 臨時準備保衛(wèi)家園
1.3 國家危機管理
第二章 新恐怖主義的基礎
2.1 戰(zhàn)爭宣言
2.2 本·拉丹對伊斯蘭世界的號召力
2.3 本·拉丹和“基地”組織的崛起(1988-1992)
2.4 建立一個組織,向美國宣戰(zhàn)(1992-1996)
2.5 “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重新崛起(1996-1998)
第三章 反恐怖主義的發(fā)展
3.1 從舊恐怖主義發(fā)展為新恐怖主義:世貿(mào)中心首次爆炸事件
3.2 執(zhí)法系統(tǒng)內(nèi)的適應與不適應
3.3 聯(lián)邦航空管理局內(nèi)的適應與不適應
3.4 情報機構(gòu)內(nèi)的適應與不適應
3.5 國務院和國防部內(nèi)的適應與不適應
3.6 白宮肉的適應與不適應
3.7 國會內(nèi)的適應與不適應
第四章 對“基地”組織早期襲擊的回應
4.1 在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爆炸事件之前
4.2 危機:1998年8月
4.3 外交
4.4 秘密行動
4.5 尋求新的出路
第五章 “基地”組織瞄準美國本土
5.1 恐怖組織的開創(chuàng)者
5.2 “撞機行動”
5.3 漢堡小組
5.4 資金從何而來?
第六章 從威脅到威脅
6.1 千年危機
6.2 危機后的反思:200年議程表
6.3 美國“科爾”號驅(qū)逐艦遇襲事件
6.4 變與不變
6.5 新政府的策略
第七章 襲擊迫近
7.1 初抵加利福尼亞
7.2 “9·11”事件中的飛行員在美國的活動
7.3 隊伍會合
7.4 最后的戰(zhàn)略和策略
第八章 “警燈在閃爍”
8.1 兇兆之夏
8.2 后期線索——米赫德哈、穆薩維與哈利德·謝赫·穆罕默德
第九章 恐怖襲擊與英雄主義
9.1 “9·11”事件發(fā)生前的準備
9.2 2001年9月11日
9.3 五角大樓的緊急反應
……
第十章 戰(zhàn)時
第十一章 先見之明和后見之明
第十二章 要做什么?一個全球性策略
第十三章 怎樣做?一種不同的組建政府機構(gòu)的方法
附錄A:普通縮寫詞
附錄B:人名
附錄C:委員會聽證
注釋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