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文學經典,這是一個問題。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筑成了一座巍峨的方城,但是這座城不設“九門提督”,沒有兵衛(wèi)和弓弩手盤查和射殺過往人等,閱讀者自可進出兩便,去留自由。于是,有縱馬入城而又旋即飛馬殺出的“草寇”——他們一個晚上可以吞下100萬經典文字,像電影的快鏡頭一般迅速而模糊地經歷漫長的“戰(zhàn)爭與和平”,然后掛一漏萬或者全部排出;有進城之后終身對著一座小閣樓纏綿悱惻的“情種”——在他們眼里,所有的城市高樓永遠都是木質的“紅樓”,所有的現(xiàn)實人生從來就是前朝的舊“夢”。有進城之后就爬上中心廣場那個演講臺的士大夫或者知識分子——他們以“日瓦戈醫(yī)生”背后的人性問題為話由,面對現(xiàn)實,振臂高呼;有對城內建筑的材料、質地、音響、色彩、光影、線條、結構等問題感興趣的“形式主義者”——他們講究趣味、品味,喜歡在秋天剔食螃蟹腳尖的肉,喝點醉人的液體,然后吟唐詩宋詞。有“心懷叵測”的偷師學藝者,主要考察技術和藝術,他們研究之后多半也要造一點樓閣什么的,或者造得更高,這叫“超越”,或者生怕人家有恐高癥,造點平房,這叫“平民化”,或者造得更怪以至不蔽風日,甚至根本不造,只在那里亂堆一些磚塊任其日曬雨淋草長鶯飛,這也有說法,叫“解構”——這類人里面總是會有大師拔地而起的,因為一切大師都有這么一個偷師學藝的神秘階段;有手上拿著研究課題的大學教師和研究人員——他們要進城去寫一些規(guī)范的論文,參加城外的職稱評定和社科評獎。此外,還有受了世界的氣而躲進城散心的人,有晃進城打發(fā)那些總也打發(fā)不完的時間的人;有離畢業(yè)還遠或者馬上畢業(yè)的大學生……以上就是進入或者逗留文學方城的各種方式。但是,我們這套叢書將以何種方式入城呢?這取決于我們編輯這套叢書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要為多數(shù)喜好文學的人貢獻盡可能好的有關文學的知識、觀念和閱讀路徑,我們希望我們的表述被多數(shù)閱讀者輕松而愉悅地接受。于是可以肯定,我們這套叢書采用的入城方式決不會是上述任何一種。面對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這套叢書既講究專業(yè)性,提供專業(yè)性的把握方式和見地,又突破狹隘的論文路數(shù),講究清新、親切、隨意和文字趣味,視野寬廣而又心細如發(fā),重視感性、直指內心。這套叢書既非生氣索然的研究,亦非流于濫俗的鑒賞,我們奉行的是一種“中庸之道”,有歷史有領悟,有文有質,力圖“文質彬彬”。這套叢書包括三冊,即《古老的回聲——閱讀中國古代文學經典》、《感性的歸途——閱讀20世紀中國文學經典》和《遠方的詩神——閱讀外國文學經典》。愿你開卷得益。本書是“新銳經典閱讀文叢”中的一冊。面對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本書既講究專業(yè)性,提供專業(yè)性的把握方式和見地,又突破狹隘的論文路數(shù),講究清新、親切、隨意和文字趣味,視野寬廣而又心細如發(fā),重視感性、直指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