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套中國稅務專家專門寫給普通納稅人的知識性叢書。在中國人的辭典里,當然并不缺少納稅人這個字眼,但是,我們對于它的認識并且逐步熟悉起來,幾乎是從改革開放的那一天開始的,在計劃經濟的年代,盡管政府履行其職能的錢同樣來自于企業(yè)和居民的繳納,盡管作為普通納稅人的我們也要承擔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務的花費,然而,在那個時候,政府的征收和我們的繳納,主要是通過農副產品統(tǒng)購統(tǒng)銷和城市職工低工資制這兩個隱含的渠道進行的。偏低的農副產品統(tǒng)購統(tǒng)銷價格與其正常的市場價格以及偏低的城市職工工資水平與其正常的同經濟發(fā)展相適應的工資水平之間的差額,便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和我們繳納稅收的主要渠道。正是由于那一時期的特定的經濟體制背景,我們對于納稅人的感觸不那么深刻,對于納稅的過程不那么明晰,以至于當經濟體制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隱含的稅收渠道為公開的稅收形式所替代,并且,納稅人在大眾傳播媒介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時,在現實生活中始終處于納稅人地位、扮演納稅人角色的我們,反而將納稅人視作一個比較新的、有些陌生的概念來接受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納稅人的意義非同小可。對于它,不能僅僅從政府收入來源的層次上來理解,事實上,納稅人既是一種義務,亦標志著一種權利?;蛘哒f,納稅人是集權利和義務為一身的特殊群體。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市場經濟的通行準則是權利與義務相對稱。講到某人負有什么義務,要相應說明其享有怎樣的權利。講到某人享有怎樣的權利,也要相應說明其負有怎樣的義務。納稅人的納稅義務與其納稅之后所擁有的權利,同樣是一種對稱關系。有位美國朋友閑談時向筆者講過這樣一件事:一天,他家養(yǎng)的貓爬到房頂上,自己下不來了。焦急中,他打電話向警察局求助。警察特意跑來,搬梯子上房,幫他把貓抱了下來。當筆者為此感到奇怪,問他為什么警察可以管這種事時,他不假思索地反問道:“為什么不可以?他們花的是我們納稅人的錢!”由美國朋友的這句話,想到納稅人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實質是一個特殊的產業(yè)部門——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務。正如人們到商店買東西需要為之付款一樣,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務也不是“免費的午餐”。只不過為消費公共物品或服務的付款,是以納稅的方式來完成的。這實際上是說,只要納稅人依法繳納了稅收,便因此擁有了向政府部門索取公共物品或服務的權力。只要政府部門依法取得了稅收,便因此負起了向納稅人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務的義務。納稅人之所以要納稅,就在于換取公共物品或服務的消費權。政府部門用于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務的資金,來源于納稅人所繳納的稅收。作為生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中的納稅人,我們既要依法履行好繳納稅收的義務,又要充分地運用好消費公共物品或服務的權利。兩個方面內容的有機結合或統(tǒng)一,便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納稅人意識。在當前的中國,我們的確需要納稅人意識,我們的確需要喚醒納稅人意識。無須多說,所有這一切的基礎或前提,在于納稅人對于自己所履行的義務和所擁有的權利的準確把握。讀者面前的這套《中國納稅人叢書》,正是處于上述的考慮而組織編寫的。如果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同以往讀者所見到的有關中國稅收制度的書籍相比,這套叢書的特點在于:第一,它以普通的納稅人——而不是以從事稅收征管工作的稅務人員——為特定的讀者對象。第二,它站在納稅人的立場上,根據納稅人的特點和需要——而不是從政府部門宣傳、普及稅法的角度——來設計體例、取舍內容。第三,它立足于通俗易懂、短小精悍,讓納稅人以盡可能少的花費,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取到作為納稅人所應具備的盡可能全面的知識。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中國稅收制度改革的進程,我們將不斷地對叢書的內容加以修訂。我們?yōu)檫@套叢書確立的目標是:貼近讀者,貼近現實,成為每一個中國納稅人身邊的權威讀物。熱切地期望廣大的讀者朋友能夠喜歡這套叢書,幫助和推動我們實現這套叢書的目標。高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