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原名張乃瑩,1911年6月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蕭紅離開我們已經整整半個世紀了。1942年1月23日,她在貧困中病逝于香港。其時,年僅31歲。她的英年早厄,是文壇的重大損失。是黑暗的社會,把這位畢生追求理想、才華過人的女作家吞噬了。蕭紅的命運是不幸的:孤寂痛苦的童年,漂泊無定的流浪生涯,一再受挫的感情生活,貧困和疾患造成的身心折磨,都使她備受煎熬;蕭紅又是有幸的:她在文學道路上起步不久便有了知音者,在她奮力攀登之時就得到了新文學旗手魯迅的親自提攜與栽培,其后左翼文壇對她一直關懷有加,使她的創(chuàng)作在短短的幾年間獲得了長足的進展。蕭紅的文學之旅即使從1932年起步時算起,總共也不過短短的9年,但她的成就和影響卻使許多在這塊園地上辛勤勞作數(shù)十年的耕耘者自愧不如。蕭紅作品的藝術光彩至今熠熠生輝。從這一點來說,她甚至是值得自豪的。蕭紅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是特別有才能的。據(jù)作家聶紺弩回憶,曾給她的小說《生死場》以高度評價的魯迅,就是格外看重她的散文的,曾說她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比誰都更有前途(《回憶我和蕭紅的一次談話》,見《高山仰止》102頁,人民文學出版社版)。這無疑是從她的創(chuàng)作實際出發(fā)而發(fā)表的見解。有位研究者說:“蕭紅的小說寫得有散文的韻味,散文就更有散文的風格?!保址恰吨袊F(xiàn)代散文的借鑒與研究》,見《寫作論》第139頁,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版)魯迅立論的依據(jù)或許也如此。蕭紅有三本將短篇小說與散文合編在一起的集子。這三本集子是《跋涉》(哈爾濱五日畫報社,1933年10月出版)、《橋》(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11月出版)和《牛車上》(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5月出版)。其中,《跋涉》是她和蕭軍作品的合集。她單獨編印的散文作品也有三種:《商市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出版)、《蕭紅散文》(重慶大時代書局,1940年6月出版)和《回憶魯迅先生》(重慶生活書店,1940年7月出版)。此外,還有一些散見于報刊的。本書的第一輯與第二輯以作者集子出版時間的先后為序,第一輯中的作品選自《跋涉》與《商市街》,第二輯中的作品選自《橋》、《牛車上》、《蕭紅散文》與《回憶魯迅先生》這四本書;第三輯為作者生前未曾編入集子的作品;第四輯則為書信。上述三本短篇小說和散文合編的作品集,書中的篇章哪些是小說、哪些是散文,對其中某些篇,人們的看法不盡相同。這分歧的由來自然與蕭紅的小說具有散文化傾向有關。我們在進行文體界定的時候,曾反復揣摩,力求準確,以尊重作品的實際為基點。蕭紅的散文中,有許多是具有自敘傳性質的。《商市街》取材于她與蕭軍在哈爾濱共同度過的一段極其艱辛困苦的生活。這本集子中的一些散文在陸續(xù)發(fā)表時就反響熱烈,后經魯迅推薦,收進了巴金主編的《文學叢書》中?!渡淌薪帧肥故捈t得以躋身于散文家的行列。自敘傳性質并不妨礙《商市街》同時具有社會風情畫的特點。大都會里的貧富懸殊與對立,民眾誓死不當亡國奴的強烈呼聲和對日偽的刻骨仇恨,下層百姓境遇的悲慘,知識分子求職的艱難與謀生的不易,熱血青年的憂傷、歡笑和對人生道路的探尋與抉擇……凡此種種,在作品中都表現(xiàn)得生動而真實。以題材而論,《商市街》抒寫的是個人的悲歡,難能可貴的是它能從個人的小悲歡中把大時代的面影了了分明地映照出來。《商市街》的另一顯著特點是,它將一對青年在艱難困苦中不屈不撓、奮發(fā)拼搏的精神作了感人的抒寫。魯迅在《小品文的危機》(見《南腔北調集》)中說,散文小品除了給人以審美愉悅之外,還應當是“勞作和戰(zhàn)斗之前的準備”。我們從這部自敘傳性質的作品中不僅結識、了解了蕭紅和她的伴侶,增進了對日偽時期的東北社會的認識,從中還汲取到了不屈服于困境奮發(fā)抗爭的精神力量。蕭紅具有自敘傳性質的散文自然不止于《商市街》,她的所有散文小品幾乎都取材于親身經歷,只是有的以寫自己為主,有的以描述同自己有交往的人物為主,但即使在以他人為主人公的篇章里,她也總能留下自我的形象?!豆陋毜纳睢房烧f是蕭紅旅居日本東京期間的生活實錄,在文中她所傾吐的主要是身在異邦的苦惱和寂寞對自己的折磨。《失眠之夜》作于1937年8月,其時正是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之初,思鄉(xiāng)的心緒和對光復失地的殷盼是流貫于這篇作品中的主要情感。《小黑狗》的描寫對象好像是狗,其實也是作者自我生活的一種寫照,我們從中可以感觸到這位女作家感情細流的紋路,母性的親情、善良的同情心、幽幽的感傷情調,都在文中留下了明晰的跡痕。蕭紅的書信,尤其是她給蕭軍的那些信,自敘傳性質更是不言而喻的。這里面不僅記述了自己的不少往事,也分明地打著她的感情的印記。在蕭紅的散文中,以寫他人為主的作品也不少,這些人,多數(shù)是她非常熟悉的,也有的僅略有交往卻印象深刻。《蹲在洋車上》是她童年生活的回憶,她以兒童的視角,在似不經意的筆墨中,描寫了一個人力車夫怎樣把迷路的“我”送回家中,這里她所著意開掘的是人力車夫的美好情操?!拔摇比f沒想到的是,祖父沒有感謝車夫,以為她受了欺侮,竟向車夫動了手,“我”不禁憤憤然了,盡管祖父是最親近的人(蕭紅的父親和繼母待蕭紅都不好),此后“無論祖父對我怎樣疼愛,心里總是生著隔膜?!薄都易逡酝獾娜恕芬餐ㄟ^兒童的觀察來反映生活,情真意切地描述了有二伯晚年的不幸遭遇。善良的有二伯是蕭紅的堂伯父,因為貧困與無能,處境甚至不如外姓長工,作品相當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的虛偽性和殘酷性。蕭紅在表現(xiàn)貧苦的勞動人民的不幸遭遇時,總是格外動情,這大約跟她自身孤苦的身世有密切的關系。她不是以憐憫的態(tài)度去描寫他們的,而是以“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身分去體察、感受,流淌在作品中的不僅有深切同情的暖流,而且有真誠的感情之泉。在蕭紅的人物散記中,《回憶魯迅先生》一文尤其值得稱道。這主要并非因為作品為我們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史料,而是由于她用女作家特有的明麗、細膩而親切的筆調,塑造出了一個真實的、充滿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魯迅形象。這篇長達兩萬多字的散文名篇,是用許多生活片斷連綴起來的,內容看似尋常,有些片斷甚至瑣屑,但它確實是包孕著相當豐富的感情容量和社會內涵的。魯迅同“走過二萬五千里回來”的共產黨人之間的親密友情,對青年作家的愛護,工作的勤懇、為人的實在、生活的簡樸和學識的淵博等等,在作品中都有生動感人的描繪。蕭紅非常善于捕捉生活鏡頭。通過記述看蘇聯(lián)電影記錄片時魯迅與周圍的人的交談,寫出了他對社會主義的由衷向往;在關于一盤魚丸的故事的講述中,他的慈父心腸和對孩子的尊重,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還用有些詼諧的筆調敘說了魯迅得知自己的手稿被小鋪用來包油條后的反應,同許廣平的很不高興相反,他是全然無所謂,原來,盡管魯迅當時已是文壇泰斗,而他本人卻是根本不自視有什么特殊的……出現(xiàn)在蕭紅散文里的魯迅,既具思想家的特質和文學家的風采,又是一個對青年愛護備至的師長和諍友,一個對妻子一往情深的好丈夫,一個懂得兒童心理、處處體察孩子的好爸爸。《回憶魯迅先生》主要寫這位偉人的日常生活,并從中展示他的為人和人格。讀蕭紅的這篇懷人至文,人們有一種親切感,因為她不是用仰視的角度來再現(xiàn)魯迅形象的,她只是如話家常一般向人們講述著一位平易近人的長者和他的風范……這篇長文寫于1939年10月,距魯迅逝世已經3年了,作者的心境已經平靜下來,但她對魯迅的景仰、敬愛之情仍緩緩地流淌在娓娓動聽的傾訴與敘述之中。蕭紅跋涉在文學之路上的那9年,正逢民族危機深重的歷史時期。熾熱的反帝愛情和強烈的民族意識在她的散文中十分突出?!洞阂鈷焐蠘渖摇穼θ諅谓y(tǒng)治下瘡痍滿目的哈爾濱的病態(tài)作了痛心的揭露,外國紳士太太在舞場的作樂嬉笑和中國爛腳乞丐在街邊的嗚咽哀號構成了極不協(xié)調的交響曲?!痘汀防锏霓I夫辛勞饑饉、忍辱負重地度日,他們胸腔中的那顆愛國心卻是火燙的,他們切盼團結抗日,期待著勝利的到來,作品中不僅流露著蕭紅對他們身世的深切同情,還蘊含著她發(fā)自肺腑的敬意?!斗呕鹫摺啡紵棺h日本侵略者暴行的仇恨怒火。作品以實錄的筆墨,記敘了日軍飛機在重慶人口稠密地區(qū)狂轟濫炸造成數(shù)萬無辜百姓慘死的法西斯罪行。憤怒的激情流貫于字里行間?!堕L安寺》描寫重慶歌樂山上一座廟宇在戰(zhàn)時的一派清幽景象,但心系國事的蕭紅即使在那樣的地方,心情也無法寧靜下來,因為日軍飛機隨時都可能將炸彈扔到這里來的,生發(fā)開去的思緒使這篇散文的題旨得到了升華。蕭紅對破壞和平、涂炭生靈的侵略者的滿腔仇恨,即使在這類記游題材的小品中也是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的。寫于“九·一八”事變10周年之際的《致流亡異地的東北同胞書》是直抒胸臆的佳構。當時蕭紅已經重病臥床,但她對故鄉(xiāng)的思戀、對勝利的憧憬,仍無時不縈繞在心頭。這篇書信體散文由于充滿了民族自信心,煥發(fā)著激越人心的光彩。歲月的流逝,并不能沖淡人們對蕭紅這位才華橫溢的女作家的懷念;而她那些個性獨具的作品,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征服力。真正的藝術作品,其魅力是永不衰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