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畫是以花、草、蟲魚、蔬果、鳥獸為題材的繪畫,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自唐代繪畫分科以后,經過五代、兩宋的發(fā)展,花鳥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與山水、人物畫同等重的地位。宋代以后一直至清代,由于文人寫意畫的興起,工筆繪畫的重地位逐漸被取代。隨著清政府的跨臺,我們長期封建統(tǒng)治和閉關鎖國政策也宣告結束。西方文化的傳入,給一直處于低靡狀態(tài)的工筆畫帶來了革新的可能性,工筆畫的傳入,給一直處于低靡狀態(tài)的工筆畫帶來了革新的可能性,工筆畫的改良問題擺在了人們的面前。對工筆畫何去何從的問題,畫家和理論家從不同層面進行了思考和探索。一個世紀以來,在這一領域里,諸如徐悲鴻、林風眠、陳之佛等人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改革開方以來是工筆繪畫的大發(fā)展時期,許多畫家特別是年輕畫家的廣泛加入,給工筆畫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畫家們深入自然,觀察生活,創(chuàng)作出了一批具有濃厚生活情趣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