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始于邃古,稱盛于晚周,至秦、漢而極,唐、之,于是刻印一藝,躋而上至文史之林,以與詩、書、宋遜下。元代吾丘衍、趙子昂力為倡畫并轡齊驅。自明、清以來,名家輩出,流派紛呈,印章藝術更是高潮迭起。從遠古的陶拍印痕,到春秋戰(zhàn)國的系印辨識;從前漢的鑄印,到后漢的鑿?。粡母?、宋、元押,到明、清流派,縱觀中國印章的發(fā)展,是歷經了一個漫長而綿延的過程,且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浙派創(chuàng)始人丁敬,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思「離群」,以切刀追求秦、漠之古意;晚清趙之謙,則以碑額、貨幣、鏡銘等刻辭入印,題材廣闊,意境清新,突破了秦、漠印的程序;黃牧甫篆法吸取了大量金文、古璽的文字形式,追求璽印原來光潔平直的面目,靜中寓動,可謂大巧若拙。近代吳昌碩取法石鼓,參磚文、封泥、 瓦當之特點,蘊精深于亂頭粗服之間;齊白石得魏晉將軍印之啟發(fā),大刀深切,氣勢縱橫,險絕天成;活躍于民國印壇的簡經綸,深諳古籀璽文,白文印取甲骨文造形,單刀鑿刻,有現(xiàn)代甲骨文入印第一人之譽。今天的印人已經大踏步超越了明,清乃至民國印人對篆刻的貢干,諸多有志于篆刻事業(yè)的革新者,也大膽探試于通過印章的形式來表現(xiàn)出那種跌宕抽象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