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第三次浪潮
1.超級獵物:海外頂尖留學人才
△ 中科院院長周光召親自參與招攬孫方臻行動
△ 陳章良回北大始末
△ 蔡生民教授挖藤島教授的墻腳
2.浪潮又起送學人
△ 中國推開了塵封已久的留學大門
△ 湖南醫(yī)科大學打出一張王牌
△ 李國杰龍離淺灘
3.東方之子在異國
△ 法國老博將傲慢與偏見鎖進口袋
△ 一粒石子激起靈感
△ 他糊里糊涂喝了半年多不衛(wèi)生的循環(huán)水
△ 世界復合材料界升起的新星
4.李政道推波助瀾
△ 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 CUSPEA 的誕生
第二章 東方獅醒
1.振興科技,古老民族的國家意志
△ 四位老科學家上書最高當局,促成“863”高科技發(fā)展計劃
△ 李政道與中國博士后制度
△ 中國科研體制一項重大改革:設立自然科學基金
2.中科院:院長厚愛青年科學家
△ 中科院有個青年創(chuàng)新聯(lián)合會
△ 周光召借機點了一把火
△ “特批”批出了大批優(yōu)秀科技人才
3.著名高校在行動
△ 中國科技大學攬到世界權威科學家
△ 美國前總統(tǒng)科技顧問說:楊是一個戰(zhàn)略家
△ 南京大學,許是沾了金陵王氣
4.走進媲美“阿波羅登月計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杜伯克的“標書”在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
△ 中國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
△ “他們搶走了我們的黃金、寶石,而今又來搶我們體內的寶藏基因了!”
第三章 仗劍歸來
1.令國際同行震驚的陳竺
△ 陳竺夫婦巧遇張教授
△ 中國又出了一種治療白血病的神藥
△ 希拉克夫人說,你到巴黎時來找我,也讓總統(tǒng)見一見
2.重鑄東方大國的神圣曙光
△ 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的計算機學子,欲與強國一爭高低
△ “我們在亞洲是一流的!
△ 不培養(yǎng)出國際承認的博士,死不瞑目
3.將才乎?帥才乎?
△ 孫方臻的治所方略
△ 中關村有個“三無所”
第四章 潮外人杰
1.追尋生命的源頭
△ “我推薦的這一個是最好的!”
△ 趙玉芬震動了世界
2.機譯第一人
△ 如果你要做,必須做好耗盡畢生精力一無所獲的準備
△ 一位老科學家給國家科委寫信說,我愿放棄原來的方案,跟陳肇雄干
3.在險象環(huán)生的冰雪世界里
△ 巨大的冰裂隙差點將他吃掉
△ 考察隊員沖過死亡線
4.蟾宮折桂的青年科學家
△ 不可思議的5次對稱現(xiàn)象
△ 尋找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質
△ 研究非??啵鞣y題后有一種特殊成就感
△ 《科學引文索引》收錄中國科學家論文龍虎榜上,沈保根坐上頭把交椅
5.好一腔男兒血
△ 到老美的土地上去“掠奪”一把
△ 攻不攻“博”,他猶豫不決
6.虎嘯西北龍游浦江
△ 他的重大成果,大多是烤被窩火烤出來的
△ 余龍被“863”生物技術首席科學家逼上梁山
第五章 多面體的新科學人
1.肉體的苦役與靈魂的解脫
△ 他受盡虐待的破心臟終于徹底罷工
△ 化驗單背面密密麻麻寫著的,是科研提綱
△ 為求學,他拄著拐杖赴京,闖進國家教委的大門
2.科學之旅≠地獄
△ 一個吃魚又吃熊掌的角色,金庸小說一沾就上癮
△ 人應該有很多工作之外的樂趣
△ 你看,那邊放著的是橋牌套
3.狂也不狂?
△ 他回國一年多,沒看過一篇國內雜志上同行論文
△ 有時說發(fā)了多少文章,毫無意義
4.關于新科學人
△ 他們很難說沒有從不幸中有所得
△ 沒有娛樂沒有休息日的工作狂人,已難覓到
△ 有些學報,同行們戲稱之為“家報”
第六章 尋找新亮點
1.沸沸揚揚的中科院“百人計劃”
△ 香港大公報把“百人計劃”與諾貝爾獎連起來
△ 他從休斯頓宇航中心歸來
△ 納米材料研究國際先驅年輕得令人嫉妒
2.裴鋼與馬普模式
△ 他是有所貪才不愿打道回國的
△ 中德聯(lián)合推出馬普招聘模式
△ 我們不跟國內比,要跟國際上的實驗室比
3.遠東最大的城市上海,科技創(chuàng)意中外矚目
△ 三位杰出的旅美青年科學家與國內學者合作創(chuàng)建實驗室
△ 中科院上海生命中心攬才有術
△ 上海地區(qū)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家大聯(lián)手
4.“向諾貝爾獎靠攏”
△ 國際技術通道將最新技術和信息源源不斷送回實驗室
△ 鄧漢湘在美國成了新聞人物
△ 老教授讓賢
△ 爭取SB 公司巨額資助
第七章 大國的尷尬
1.怎一個錢字了得?
△ 赫赫有名的科研大樓,已近乎是一座危樓
△ 我國一年的自然科學基金,只相當于美國某大學拿的聯(lián)邦政府的基金
△ 有人呼吁:盡快建立科學家失業(yè)保障機制
△ 參加“863”項目答辯,他總想尿尿,十幾分鐘跑一趟廁所
△ 我國科技面臨新危機
2.清貧難守
△ 月薪400元,只相當于他在澳大利亞一個小時的講課費
△ 瀟灑的背后有一把辛酸淚
△ 在紐約,某醫(yī)科大學出去的人可建一個高級腫瘤研究所
3.說錢
△ 何祚庥慷慨激昂話科技投入
△ 中國文化中有一種質樸的均衡思想
4.我們今天崇拜誰?
△ 還有沒有舞文弄墨的大俠
△ 冷冷清清院士廳
第八章 世紀之憂
1.“文革”苦旅
△ 王志新16歲去了北大荒,頭兩年連電燈也沒有,活又重,干完活后,沒學任何東西
△ 停課了,沈保根去請教老師,老師很害怕
△ 陳竺在贛南插隊時,背著沉重的燒柴回家,有時人都虛脫了
2.魚乎?熊掌乎?
△ 如何使用處于峰期的青年科學家
△ 武向平婉拒機遇
△ “我這樣頂著干,要少活十年”
3.文化的負面
△ 我們過多地強調吃苦的一面,壓抑了快樂的因子
△ 帶病工作似乎總是一種光榮
△ 基礎科研是最具風險性的職業(yè),能不能多一點寬容
4.體制回眸
△ 假如有人宣布再次發(fā)現(xiàn)了相對論,一定很可笑
△ 妨礙中國科學迅速發(fā)展的一個原因 就是太多老同志仍在擔當學術領導和決策的重擔
5.道德之劍,請高高懸起來
△ 制毒惡魔竟是留學者
△ 37位院士同聲譴責弄虛作假
6.棒,誰來接?
△ 理工科大學生道不清愛因斯坦
△ 沾上銹跡的高考指揮棒
△ 危險信號:不少優(yōu)秀生不愿報考基礎學科院、系
第九章 遙望諾貝爾獎
1.輝煌與沒落
△ 2000多年前,屈原想像出地球是橢圓的可能性
△ 公元13世紀之前,中國在科技方面令西方望塵莫及
△ 螨跚千年后的藍眼睛們,突然沖刺成了劉易斯成了貝利
2.我們?yōu)楹闻c諾貝爾獎無緣?
△ 著名科學學家趙紅州細說緣由
△ 青年科學家坦言努力不夠
3.中國距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 兩字之誤一場空喜
△ 世界科壇排座次,中國居何席
△ 下個世紀前十年,中國來一個許海峰式的突破,不是沒有可能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