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傳統(tǒng)今文學趨于政治化新學的康有為先生,是清代今文學派的集大成者,晚清新學的第一號人物,體用一致的西方論者。本卷依定稿或修正的時序,選入其代表作《實理公法全書》、《教學通議》、《春秋董氏學》、《孔子改制考》、和《我史》等五部,可作為其思想學說衍化過程的段落表征來對待。書前小傳,編校者用力頗多,所述生平均可靠??涤袨椋?858—1927),原名祖治,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今廣州)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早年重視經世致用之學,后來在龔自珍、魏源以來“今文派”經學和西方資產階級“新學”的影響下,不斷講學著書,成為19世紀后期中國政治學術界的一個領軍人物。他先后7次上書,請求變法圖強,其中以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的“公車上書”最為有名。他與梁啟超等人一起創(chuàng)辦《萬國公報》,建立強學會,發(fā)行《強學報》,為維新變法制造輿論。1898年與梁啟超等人發(fā)動戊戍變法運動。變法失敗后,逃亡國外。其后思想日趨保守,遺老氣味日重,已不足觀也。主要著作《康子篇》、《新學偽經考》(陳千秋、梁啟超協(xié)助編纂)、《春秋董氏學》、《孔子改制考》、《日本變政考》、《大同書》、《歐洲十一國游記》、《南海先生詩集》、《廣藝舟雙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