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汝杰,1941年生,溫州人,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國際中國語言學會理事,現(xiàn)為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社會語言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方言學和社會語言學。出版專著十余種,主要有:《方言與中國文化》(主著)、《漢語方言學導論》、《中國文化語言引論》、《西洋傳教士漢語方言學著作書目考述》、《上海市區(qū)方言志》(語法部分)。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刊于《中國語文》、《方言》、《民族語文》等。先后執(zhí)教的課程有:社會語言學、現(xiàn)代漢語研究、漢語方言學、漢藏語系概要、專業(yè)英語、語音學等。曾獲九項省部級以上優(yōu)秀學術成果獎,其中主要有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學術著作一等獎。并先后多次到歐美、日本、港臺訪問或講學。鄒嘉彥,“二戰(zhàn)”期間出生,祖籍廣東佛山。早年就讀于上海、香港與新加坡,大學期間主修數(shù)學與物理,后獲哈佛大學語言學碩士、加州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F(xiàn)任香港城市大學語言學與亞洲語言學講座教授、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執(zhí)教的課程主要有社會語言學、粵語方言學。近年在社會語言學、計算語言學等領域有深入研究,專著有《漢語與華人社會》、《語言接觸論集》(均與游汝杰合作)等。參與主編的《中國語言地圖集》1999年曾獲中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先后在法國國家高等人文科學院、美國加州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日本亞非文化語言研究所、北京大學等任研究員、客座教授,并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六使客座教授、廈門大學南強講座員,現(xiàn)為《中國語文》、《語言研究》、《國際中國語言學評論》、《自然言語處理》(日本)、《中文計算語言學期刊》(臺灣)、《國際東方語言電腦學報》(新加坡)等書刊編委。社會兼職有中文信息學會(中國)理事、中文電腦學會(美國)會長、香港語言學會創(chuàng)會會長等;2004年為亞洲自然語言處理聯(lián)會創(chuàng)會會長、中國社會語言學會顧問等。并于2001年榮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海外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