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代常用文體或中國古代文學的成就,人們首先會想到詩歌。廣義的詩歌是個寬泛的文體概念,它是與散文相對而言的,應當包括詞、曲等在內;而狹義的詩歌則排除了產生較晚的詞、曲等韻文樣式,專指原始歌謠、《詩經》、楚辭、樂府及漢魏以后大量產生的五言、七言與雜言作品。本書所論及的“詩”,即取其狹義的內涵。這本書由三部分構成。第一章命曰“中國古典詩歌的起源、發(fā)展與流變”,作者意在用較為精短的語言與清晰的層次,描述、論說“詩”這種文體的發(fā)軔、發(fā)展、發(fā)達的歷史過程,使讀者諸君卑手中有一篇提綱挈領式的簡明的中國詩史,憑此可以速成地初步了解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演變的來龍去脈,認識“詩”作為中國常用文體的貫穿中華民族全部文明史的獨特地位。在這一章里,作者在闡述“詩”的發(fā)展史的同時,也著重對不同歷史時期的重要作家、代表作品以及各有特色的風格流派,作了一些文學評價,以便讀者諸君進一步涉獵作品時有的遵循。第二章命曰“古體詩與近體詩的文體特點”,作者試圖用具體的示例來深入淺出地講出古體詩、近體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長律、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等)各自的特點,分類標識,力求醒目;逐項說明,以詩為例。行文時力求通俗,使所言各種作詩規(guī)則具有可操作性,收到一目了然之效。第三章命曰“古體詩與近體詩的經典作品”。如果說前兩章的內容是在“務虛”,那么這一章則是“務實”,即通過閱讀、賞析經典之作切實領會古代各種體式詩歌的特色,進而從文體規(guī)范的視角認識相關作品的典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