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邁向19世紀
引言
一 18世紀和19世紀
二 地方時代
1 原始工業(yè)化
2 由西向東轉移
3 格局轉換的機制
三 中央與地方的流通貨幣
1 18世紀和19世紀的貨幣改鑄
2 作為地方通貨的藩幣
四 流通機構與市場結構
1 流通機構的改革
2 19世紀的市場結構
五 士、農、工商
1 農— 結構性連續(xù)
2 士與工商———具有對照性的趨勢
物價與宏觀經濟的變化
引言
一 江戶后期的物價動向
1 江戶前期的米價動向
2 一般物價指數(shù)的形成
3 物價的循環(huán)變化與長期趨勢
4 18世紀中期的物價與宏觀經濟
5 18世紀后半葉到19世紀初的物價與宏觀經濟
6 “文政時期以后是通貨膨脹性增長”的假說
7 開港后的“價格革命”
二 相對價格與產業(yè)結構的變化
1 農工業(yè)之間的相對價格及不同商品的相對價格的變化
2 個別商品的相對價格
(1)衣料產品
(2)農產加工品
(3)其他商品的相對價格
結語
幕府的財政
引言
一 享保時期財政的結構與改革
1 享保15年的收支結構
2 財政改革
二 大眾課稅的問題
1 年貢增征及其界限
2 對商品生產和流通的課稅
三 面向農村的支出
1 新田開發(fā)
2 對農村的返還
3 對幕領農村的公款放貸
四 與諸侯領地的關系
1 上繳米制與國役工程
2 諸侯借款
五 天保時期的改革與財政結構
1 天保改革論
2 財政改革
代結語—— 對開港時期的展望
諸藩的產業(yè)與經濟政策
引言
一 藩專賣、國產交易所、藩紙幣的發(fā)行—— 概觀
1 藩專賣制
2 藩專賣與國產交易所
3 振興國產與藩紙幣
二 振興國產政策的展開(I)
——關于德島藩的情況
1 阿波藍的發(fā)展與明和的交易方法
2 寬政的“重建”
三 振興國產政策的展開(Ⅱ)
——— 關于高松藩的情況
1 19 世紀初期的高松藩與“享和新法”
2 天保改革與砂糖匯兌交易法的展開
3 面向藩際間交易
四 “國益”的經濟學
地方經濟結構的地理學
“廣域濃尾地方圈”的分析
引言
一 19世紀濃尾地域的經濟結構
1 從《全國農業(yè)表》看農業(yè)生產
(1)谷物生產
(2)特有農產品
(3)農業(yè)產量、人口、耕地
2 19世紀70年代的工業(yè)生產構成
3 德川后期的產業(yè)發(fā)展
二 濃尾區(qū)域的米價和米市場
1 19世紀70年代的地域內米價結構
2 德川后期米價變動的地域內相關性
(1)濃尾地域內大米流通情況
(2)地域內米價水平差
(3)地域內米價的相關性
3 價格差與運輸體系
結語
平民的歷史民勢學
一人口變化
1 人口趨勢
2 地域人口的變化
3 人口停滯的經濟學
二 平民人口學的側面
1 結婚
2 生育能力 出生能力
3 平均壽命
4 與人口學的關系
三 生活水準
1 近代經濟成長的初期水準
2 工資和家庭經濟
四 生活的質量
1 糧食和營養(yǎng)
2 教育、文化 余暇
3 生活的質量
五 江戶時代的文明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