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掌21世紀的文學權杖,傾聽山魯佐德的溫情話語——21世紀初的文學生活。李敬澤的文字深沉、美麗、細膩,一如歷史深巷里靜靜開放的花朵,在現(xiàn)時代的晨風里,讓人依稀聞到悠久的暗香飄過。李敬澤的文學批評和散文寫作都深得眾望,特別是他的批評文字,氣韻流貫,神采恰然,下手點穴著位,眼力通透狠實,文質彬彬其表,虎虎生威其里,讀來解頤歡暢,思之余味綿長。李敬澤的專欄具有一定的點評色彩,大有金圣嘆點評才子書的氣象和才分;但又不是被作品局囿的鑒賞,行文中充滿了睿智的生發(fā)。通常我只買兩類書,一類是書本身極出色,另一類是作者讓我信任。前一類是要翻來挑去的,后一類則撿到籃子里就是菜,看見了立……李敬澤,1964年生于天津,祖籍山西芮城。少時隨父母先后遷居保定、石家莊,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84年大學畢業(yè)后進入《小說選刊》雜志社任編輯,1990年《小說選刊》停刊,調入《人民文學》雜志社至今,目前任副主編。作為資深小說編輯,作者編發(fā)了大量有影響的中國短篇小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從事文學批評寫作,側重分析當下文學現(xiàn)象、推介文學新人。2000年獲中華文學基金會首屆馮牧文學獎青年批評家獎。近年開始散文、隨筆寫作。著有文集《顏色的名字》、《集體作業(yè)》、《通往故鄉(xiāng)的道路》,另有散文集《看來看去或秘密交流》、《凝固的黃河》,評論集《紙現(xiàn)場》。小說家或作家都是山魯佐德,他們和她一樣,以言說和書寫戰(zhàn)勝殘暴的時間,戰(zhàn)勝內心的恐懼,戰(zhàn)勝死亡,人的生命和生活由此得到維護和肯定。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始終面對他們的時代、他們的讀者,如臨深淵而鎮(zhèn)定自若。本書是《南方周末》的《新作觀止》專欄的結集。從2001年8月起到2003年12月,每月一次,我將自己想像為“一千零一夜”的見證者,我注視著那些小說家、詩人和散文家,傾聽他們的講述。作者講述了在古阿拉伯一個又一個晚上少女山魯佐德向妹妹講述一個又一個故事,殘暴的國王在旁傾聽。山魯佐德必須讓她的敘述穿過夜晚,穿過即將來臨的白晝,否則,她將死去。小說家或者作家都是山魯佐德,他們和她一樣,以言說和書寫戰(zhàn)勝殘暴的時間、戰(zhàn)勝內心的恐懼、戰(zhàn)勝死亡,人的生命和生活由此得到維護和肯定。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始終面對他們的時代、他們的讀者,如臨深淵而鎮(zhèn)定自若。